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pdf
7页散文诗二首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课文讲解稿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上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其中本课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除了在主题上两篇散文诗都表现母爱外, 创作风格也有相似之处, 但在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特点因而,比较阅读适宜作为学习本课的基本方式另外,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学生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二、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把握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但是如何通过“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还需要继续学习作为七年级的学生, 受制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往往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感知理解散文诗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散文诗情感的理解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散文诗描绘的画面,理解文章对母爱的赞美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 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二)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三)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 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五、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朗读品味 ,2 比较阅读,3.情境体验(二)学法:1.自由朗读,2.自主阅读 ,3.小组交流展示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自主朗读,感受情感热爱朗诵的小芳同学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栏目“朗读者”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节目录制她将要朗诵的篇目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方面为她提一些朗诵的建议,并且为她示范朗读一段1.具体要求:(1)首先,自由朗读,在文中批注朗读的感情基调,用符号标注朗读的停顿、语气、节奏等,并能说明理由2)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接着,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建议,教师补充、指导4)最后,全班齐读2.预设:(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明确:要用轻快的语气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明确:读妈妈的问句时要将声音延长,读出妈妈的焦急惦念。
3)“我不告诉你,妈妈明确:用轻快活泼的语气,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明确: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二)描绘画面,感知形象朗读者” 栏目组需要为小芳的朗读配上几幅电视背景图片,你认为应该配上怎样的画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调动想象,将自己脑海中的一幅画面描绘出来,旁批在课文对应的位置上预设:1.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孩子想陪伴妈妈,为她做点事,因此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孩子就在新叶上笑嬉嬉地玩耍,快乐地跳舞,悄悄开放花瓣,妈妈叫他,他却一声不吭,与妈妈玩捉迷藏2.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沐浴后做祷告的画面 母亲披着长长的秀发,穿着漂亮的长裙,优雅地走在院子里的林荫道上,抬头望着树上的金色花,不禁陶醉在金色花散发出的淡淡的香气里3.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在窗前读书的画面 母亲端坐在窗前,翻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着,她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仿佛是被书中的诗句打动了而书页上却分明投映着一朵金色花的影子,影子还随风摇摆着4.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黄昏时金色花变回孩子出现在母亲面前的画面 远处的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晚霞笼罩着整个世界。
母亲提着灯走到牛棚的门口金色花忽地从树上跳下来,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孩子孩子走到母亲的跟前,撒娇地牵着母亲的衣角,抬头朝着母亲嘻嘻笑着,而母亲则抚摸着孩子的头发,脸上满是对孩子的爱恋三)倾情朗读,评价总结1.如果我们也能有幸参加“朗读者”的录制,请同学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满含情感为大家朗诵金色花全文,希望能够打动各位观众2.如果我们是节目主持人, 我们需要在朗读者朗读结束后说一段话作为节目的结束语,表达自己听完朗诵后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预设:金色花,芬芳美丽的花朵!就像孩子纯真的笑脸,它开放在每个母亲的心间, 这是世上最温暖的爱恋 让我们以小小花朵的感恩来回报母亲, 关爱她,理解她,陪伴她!第二课时(四)介绍作家,了解关联教师出示泰戈尔和冰心的简介, 让学生了解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引起学生对比探究的兴趣,为对比阅读作铺垫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 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 新月集 、 园丁集 、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冰心: (1900 年 10 月 5 日-1999 年 2 月 28 日)现代著名女作家、 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五)对比阅读,分析异同1.自读荷叶母亲,找出文章与金色花的异同,将自己的对比分析记录在下列表格里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 荷 叶 母亲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艺术手法构思角度语言风格人物形象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有疑惑或有争论的地方全班讨论六)以点带面,拓展阅读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 吉檀迦利,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2.作业布置(二选一):(1)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利用班会课或自习课开展一个班级的朗诵诗会2)任选两篇以上的诗歌篇目,自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写一个简单的读书报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散文诗二首课文讲解散文诗二首课文讲解学习这一课,要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内容主题、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可以用“比较阅读”作为学习本课的基本方式,让学生同时阅读、 感受两篇作品, 提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提供比较的维度, 作为学习支架这两首散文诗,在内容主题上,都是表达母爱 金色花主要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作者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用虚拟之境,表现了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荷叶母亲则是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金色花中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荷叶母亲中的母亲几乎没有出场,而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两篇作品语言风格清新雅致,其中金色花的语言偏活泼、口语化,荷叶母亲则更显典雅和书面化学习散文诗, 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而教师不必对文章进行过多的剖析注意不要将朗读与理解割裂开来,而要使之相互促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学生应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同类题材、同类感情的散文与诗,让学生基于作品直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尝试发现散文诗与散文、诗歌的差异还可以推荐课外阅读几篇散文诗,加深学生对散文诗的感性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