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手握戒尺心中有爱-兼谈教师惩戒权的科学应用.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89943584
  • 上传时间:2022-05-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9.7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手握戒尺心中有爱——兼谈教师惩戒权的科学应用                     摘要: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对为未成年学生进行指导和矫正的方式戒尺进课堂目的在于在于将惩戒权交给老师,起到威慑作用,教育和警示学生崇尚教师尊严合理地使用惩戒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关键字:戒尺 惩戒 德育一 引言“班主任老师双手捧着一把戒尺,缓缓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见到戒尺后集体起立,自觉向这把戒尺行拱手礼紧接着,戒尺'入座'讲台,班主任也向这把戒尺鞠躬行礼” 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校五年级一个班级的一幕目前,该校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戒尺”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家长以及广大网友关于教师惩戒权的探讨,有赞成的,当然也有反对的戒尺”是什么?笔者认为,戒尺的存在是教师“惩戒权”的一个物质载体,是教师惩戒权的象征这一次, “戒尺”走进了课堂,其实是把“惩戒权”交给了教师教师应该利用好这把“戒尺”,担负起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二 中国戒尺的兴衰史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晚清以来,随着西学、新学的兴起,尤其是随着一九零五年废除已有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度之后,私塾制度以及塾师亦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去的,自然还有莘莘学子无法忘怀的“戒尺”。

      作为90后,笔者自然也经历过戒尺那时候的我们以及家长普遍比较尊重、信任教师,既认为不听话的孩子需要惩戒,需要那根“威力十足”的戒尺,更相信教师不会“只管打”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今天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在就读于小学或是幼儿园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大部分是八零九零后的独生子女,对于自己的小孩也是更加爱护,不能容忍老师动孩子一根手指同时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及专业知识在他们的眼中也不过尔尔再加上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个别有损教师形象的“害群之马”一旦曝光,更是给整个教师群体蒙上一层阴影三 延续戒尺惩罚的必要性分析在近二十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然而在提高了学生的地位、学生成为学校主人的同时,教师失去了惩戒权,无形之中成了教育的“服务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和教师大声说话,打骂教师,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是根据法律获得的应有的权力而法律明确,老师禁止体罚学生,以至于教师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意味着教师失去了惩戒权的同时还失去了尊严教师在课堂上不敢惩戒学生,学生也会得寸进尺,使得教师越来越难掌控课堂四 用戒尺行使惩戒权的教育理论依据4.1 惩戒的教育目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主张“惩罚”——夸美纽斯提出用惩罚来维护纪律;斯宾塞也赞同自然惩罚,并认为人为的惩罚是一种补充;杜威主张适当地运用惩罚,惩罚并非不民主,而是接触现实生活的一种需要;马卡连柯强调使用惩罚是有重大意义的,但必须严格地按照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学生使用各种惩罚。

      所以,惩戒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手段4.2 惩戒的原则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主要目的肯定是进行教育如果当众受到老师的批评惩罚,会让孩子感受到人格尊严被侮辱,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代之以仇视冷漠,甚至让孩子对这个群体产生反感师生之间的关系本该是融洽的、亲切的因此为避免惩戒带来心理阴影,要注意以下五点维护自尊:教师应谨记惩戒的是学生的错误而非人格预知性: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惩戒方式可控性:教师应控制惩戒的度,避免一怒之下说出侮辱性语言现时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应无限放大,避免把假想错误放到现在罚从轻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从轻处理,能不罚则不罚,需要罚时正面指出学生犯错的动机、后果五 戒尺能举多高也需要一把尺子5.1 惩戒要有温度不少人反对教师的惩戒权,认为惩戒跟体罚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等同于体罚也有人反对惩戒是因为惩戒的效果迥异同样是惩戒,有的学生认为是对他好,毕业了还特意感谢老师严加管教;有的学生则隔了几十年还怨恨老师确实,惩戒的执行者是教师,个别教师容易将个人感情融入其中,稍不注意就产生偏差笔者认为,会出现这种偏差以至于影响惩戒效果的关键在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惩戒的基础如果平时的师生关系是不融洽的,教师得不到学生认同和尊敬,惩戒力度再大也无济于事。

      但倘若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只需很小的惩戒力度,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5.2 惩戒要有深度有网友指出,用“惩戒权”惩罚学生,如何判定犯错、惩罚内容、惩罚强度,这些都是技术活,需要一定的标准面对学生马虎,打;不遵守纪律,打;不完成作业,打;不尊敬师长,打……如果一旦有学生犯错,教师就马上行使惩戒权,长期以往,学生会麻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停地犯错,教师不停地惩罚,那惩罚也就失去了意义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句话:“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从中可以发现,惩戒权是教师手中的尚方宝剑对于学生犯的小错误,教师可以从言语上教育,但是一旦学生屡次犯错,同时又不尊重师长,这种时候教师就有行使惩戒权的必要性了5.3 惩戒要有制度目前社会上有一个不好的现象:一旦学生身上发生事故,无论事情对错,舆论都习惯将板子打在学校和教师身上这是因为在法律上许多事情都没有明确的指出对于教师合理的惩罚行为,法律一定要给与理直气壮的支持2019年11月22日,为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对外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当然,这个法律不仅是针对学生的,同时也针对老师、家长和学学校的给了教师惩戒学生一定的参考标准,杜绝体罚学生行为的发生;其次还给家长划定了界限,不能横加指责和随意干预学校也要挑起大梁,对教师使用教育惩戒权要有监管,要对体罚学生的行为给与严厉的惩罚如此才不会让教育惩戒权偏离同时需要给与学生一定的诉求权力和渠道,学校要给与回应,从而达到正确的教育目的六 结语张丽钧老师曾用一首小诗写出了“打孩子的最高境界”——孩子别怪我打你我打你的时候,我的心比你的身体疼一万倍但我必须打你我今天打你,是为了明天没有人敢打你这首小诗很简介明了的写出了惩戒的目的和作用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虽然它从母亲的角度诠释了对孩子打即是对孩子的爱,可更多的则是体现爱老师也一样!当老师将戒尺高高举起的时候,心中充斥的是对孩子的爱,渴求孩子进步的心参考文献[1] 刘晓巍.论教师惩戒权是一种权力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9(3):22-27.[2] 刘旭东.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立法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1):33-38.[3] 周勇.管理规制是破解教育惩戒权困局的有效抓手[J].中国教育学刊,2020(1):39-45 .[4] 秦鑫鑫,刘竑波.教师惩戒权的校本工作原则与保障机制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1):46-49.[5] 周佳.论教师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的规制[J].中国教育学刊,2020(1):50-54.[6] 赵国瑞.有效的教育惩戒:从管理活动到教育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20(2):87-92.作者:陈凯伦(1992-),男,宁波慈溪人,大学本科,毕业于温州大学,二级教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