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9页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 一位网名为“@上上”的北大博士生用美声唱法翻唱各种“洗脑神曲”的短视频走红网络, 最高单曲播放量突破1.6亿次, 引起全网关注 “@上上”用美声演唱“洗脑神曲”, 打通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间的壁垒, 让美声这一高雅艺术在娱乐内容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短视频平台有了一席之地, 并且成功让很多人对高雅艺术“路转粉”(从“路人”转变为“粉丝”), 这着实令人振奋 通观人类艺术发展史, 雅俗艺术之间似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鸿沟能载入艺术史册的, 几乎全为雅艺术但俗艺术并非不能转化为雅艺术, 比如宋词刚刚问世时, 因一些作品为歌女所吟唱, 故被贬低为“诗余”再如, 对昆曲热爱到“家里收拾起”的清代文人, 面对横空出现的京剧, 竟以“花部”蔑称, 意在对应昆曲的“雅部”一言以蔽之, 花者, 俗也 看如今, 宋词、京剧都是中国艺术殿堂中璀璨的明珠这是历经历史磨炼的结果, 当中既有机缘, 也有巧合可一些俗艺术转化成雅艺术后, 却走向了曲高和寡的高冷比如, 京剧当前传承弘扬之难, 早已为各界公认。
个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艺术一旦雅化, 就会或被动或主动地曲高和寡 就常理而言, 阳春白雪似乎和下里巴人“势不两立”, 除非下里巴人能够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升级, 最后跻身阳春白雪之列可下里巴人转化为阳春白雪, 往往又是以失去大量受众为代价的, 这仿佛已是艺术史上一条颠扑不破的定律当然, 艺术发展的规律并非一成不变, 它无时无刻不受到时代、科技的多重影响在如今这个短视频时代, 雅俗之间的隔离墙正在慢慢消解, 取而代之的是“雅俗共屏”以“@上上”为代表的一批有情怀、懂艺术更懂互联网的“后浪”们, 正努力推动高雅艺术放下“高冷”的身段, 并让其逐渐在大众中“走热” 从艺术学理论的角度看, “雅俗之辨”无非是“叫好与叫座”这一对“老冤家”的矛盾使然放眼当下, “俗”在很大程度上由互联网上的流量所决定, 虽然“叫座”, 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当来自民间的“俗”从“通俗”沦为“庸俗”甚至“低俗”“丑俗”时, 当然会激起舆论场上的反对之声这样的“俗”, 会一下子掉落到审美“鄙视链”的最底端, 这是我们应努力提防并极力反对的因此, “雅”艺术如果能在短视频时代介入通俗艺术的传播, 阻止其滑向“低俗”“丑俗”, 当然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田汉先生曾寄望于青年艺术家“要提升观众的趣味, 而非迁就观众的趣味”就当下而言, 一方面应当注意到, 我国拥有庞大的短视频受众, 可群众总体受教育水平不是特别高, 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所以一部分庸俗的作品有了可乘之机, 它们往往假借通俗之名大行其道, 部分短视频从业者也见缝插针, 靠“审丑流量”博眼球;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到, 目前仍有许多如“@上上”一样的青年, 他们愿意以通俗的形式, 弘扬先进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传播高雅文化, 成为互联网上的一股清流, 有力地抵制了各种“低俗”“丑俗”, 成就了“通俗共高雅一色”的新局面从技术上看, “@上上”用美声演唱大家耳熟能详的“洗脑神曲”, 这符合艺术传播的一般规律洗脑神曲”曲风虽难免有些浮夸聒噪, 但因其旋律早已深入人心, 有着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 所以用美声唱出来, 既愉悦了大众, 又让高雅艺术离人们近了一步, 何乐而不为? “@上上”也给网红博主、流量明星指明了发展方向靠“小鲜肉”“网红脸”甚至各种“粉丝造势”, 绝非长久之计, 网红博主、流量明星应思考如何巧妙运用自身流量, 以存量带动增量, 做先进文化、高雅艺术的传播者。
当前, 大量国潮视频、网剧受到追捧, 各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供不应求, 这说明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产品和文艺作品越来越受青睐, 也昭示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历史机遇面对时代赋予的机遇, 有识之士应顺势而为, 积极探索互联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创新网络文艺作品的形式, 丰富网络文艺作品的内涵, 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 坚持人民性理应成为一切艺术的发展方向, 成风化人应当是文艺行业从业者的共同责任高雅艺术也应当主动告别“高冷”, 努力打破“曲高和寡”的成论, 从而形成“曲高众随”这一面向人民的艺术传播新格局在这个意义上, 我对以“@上上”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博主们的开拓性努力, 充满敬意与期待 (摘编自韩晗《高雅艺术不应高冷》)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上”博主用美声唱法翻唱各种“洗脑神曲”走红, 这种开拓性努力符合艺术传播的一般规律B. 俗艺术都能转化为雅艺术, 如今, 宋词、京剧成为中国艺术殿堂中璀璨的明珠, 便是最好的证明C. 在当下, 如果来自民间的通俗文艺沦为“庸俗”甚至“低俗”“丑俗”时, 就一定会激起人们的反对。
D. 像“@上上”一样的青年, 因愿以通俗的形式弘扬先进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传播高雅文化而成为清流2.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雅艺术都能载入艺术史册, 也就是说能够载入史册的高雅艺术注定自始至终就一直远离通俗B. 一般而言, 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差不多“势不两立”, 但通俗艺术也能够不断升级而为高雅艺术C. 全文由“@上上”的表现引出关于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相互关系的论述, 最后以美好的愿景结尾D. 作者紧扣当下现实又放眼艺术发展史, 所举例子精当, 所引名言深刻, 这些都使得文章很有表现力3. 下列选项, 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观点的一项是( ) A. 刘家祯巧妙运用舞台艺术元素, 现场朗诵屈原的《涉江》, 呈现历史人物, 获得了观众好评B. 用短视频、动画、影视等形式拍摄传统昆曲《牡丹亭》, 并在网络上推出, 收获了大量粉丝C. 上海雕塑展上以玻璃、纸张、多媒体等载体呈现艺术家纳迪姆·卡拉姆的作品《复调飞行曲》D. 画家宋文治沿着《芥子园画谱》自学中国画, 专攻山水画, 开辟艺术新天地, 促进艺术发展4. 请依据文本, 简要说明人类雅俗艺术发展史中出现了哪些不当表现。
5.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推动面向人民“曲高众随”的新格局的形成?请根据文本概括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 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 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 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 罩着白褂他很健谈, 手忙嘴不停, 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 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 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 他东张张, 西望望, 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 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 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 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 踱到理发员身后, 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 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 右脚轻轻一抬, 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 然后站起身, 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 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 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 显然, 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 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 理发员回过头, 淡淡地笑了笑, 说: “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 坐乏了, 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 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 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 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 你们二位, 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 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 拔步却往外走: “哎, 你理吧, 我有点急事, 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 “喂, 你有事就先理嘛, 我不忙先稳住他, 至于下一步, 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 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 “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小伙子, 工作啦, 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 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 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 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 一直待到二十七岁, 未出茅庐, 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 当待业青年时, 受辱胯下都不在乎, 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
人生就怕没个志气, 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 我无心再看书, 便也加入了谈话: “师傅, 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 下乡那几年, 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 没赶上好时候, 等熬回了城, 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 在纺织厂, 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 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 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 厂里放长假, 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 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 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 可那钱咱能接吗, 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 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 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 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 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 怀里抱着饭盒, 进门就喊: “爸, 快吃饭吧我妈说, 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 哟, 快两点了, 忙说: “师傅, 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 不忙, 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 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 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 “把饭盒先放凳子上, 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 你看他出了多少汗。
真的, 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 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 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 执拗地端着饭盒: “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 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 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 “她妈在冷冻厂, 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领工资都难, 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 刮风下雨的, 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 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 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 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 再看那小伙子, 端坐椅上, 双目紧闭, 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 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 站起身, 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 往师傅手里一塞, 连声“谢谢”都没说, 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 跳起来要追出去, 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 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 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 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 然后抬起一只脚, 指给我看。
原来在他脚下, 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 人哪, 谁没从年轻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