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化工原理总复习资料.doc
61页蒸 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来实现的对于均相物系,必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才能将均相混合物分离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如加热和冷却)使混合物系内部产生出第二个物相(气相);吸收操作中则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的办法形成两相系统一、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1. 拉乌尔定律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pA=pA0xA pB=pB0xB=pB0(1-xA)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A=PyA 而P=pA+pB 则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泡点方程———露点方程对于任一理想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纯组分饱和蒸汽压数据可求得平衡的气液相组成;反之,已知一相组成,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组成和温度(试差法)2. 用相对挥发度表示气液平衡关系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v可用它在蒸汽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来表示,即 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其表达式有:对于理想溶液: 气液平衡方程:α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
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3. 气液平衡相图(1) 温度—组成(t-x-y)图该图由饱和蒸汽线(露点线)、饱和液体线(泡点线)组成,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为液相区,饱和蒸汽线上方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两曲线之间区域为气液共存区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相同,但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若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2)x-y图x-y图表示液相组成x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y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平衡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平衡线偏离对角线愈远,表示该溶液愈易分离总压对平衡曲线影响不大二、 精馏原理精馏过程是利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原理进行的,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产生上升蒸汽精馏塔中各级易挥发组分浓度由上至下逐级降低;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原因之一是: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高于塔底,相应沸点较低;原因之二是:存在压降使塔底压力高于塔顶,塔底沸点较高当塔板中离开的气相与液相之间达到相平衡时,该塔板称为理论板精馏过程中,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上升蒸汽流,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由适宜的液相回流。
三、 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1. 全塔物料衡算总物料衡算: 易挥发组分: 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 塔底难挥发组分回收率: 精馏段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总物料衡算: 易挥发组分: 操作线方程: 其中:R=L/D——回流比上式表示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精馏段内自任意第n层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n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板(第n+1层板)上升蒸汽相组成yn+1之间的关系在x—y坐标上为直线,斜率为R/R+1,截距为xD/R+12. 提馏段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总物料衡算: 易挥发组分: W 操作线方程: 上式表示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提馏段内自任意第m层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m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板(第m+1层板)上升蒸汽相组成y′m+1之间的关系L′除与L有关外,还受进料量和进料热状况的影响四、 进料热状况参数实际操作中,加入精馏塔的原料液可能有五种热状况:(1)温度低于泡点的冷液体;(2)泡点下的饱和液体;(3)温度介于泡点和露点的气液混合物;(4)露点下的饱和蒸汽;(5)温度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汽不同进料热状况下的q值进料热状况冷液体饱和液体气液混合物饱和蒸汽过热蒸汽q值>110~10<0对于饱和液体、气液混合物和饱和蒸汽进料而言,q值等于进料中的液相分率。
q线方程(进料方程)为: 上式表示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塔底再沸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气液两相平衡),塔顶采用分凝器时,分凝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由于冷液进料时提馏段内循环量增大,分离程度提高,冷液进料较气液混合物进料所需理论板数为少五、 回流比及其选择(1) 全回流R=L/D=∞,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操作线方程yn=xn-1,达到给定分离程度所需理论板层数最少为Nmin2) 最小回流比当回流比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截距随之逐渐增大,两操作线位置将向平衡线靠近,为达到相同分离程度所需理论板层数亦逐渐增多达到恒浓区(夹紧区)回流比最小,所需理论板无穷多I. 正常平衡线饱和液体进料时:xq=xF饱和蒸汽进料时:yq=yFII. 不正常平衡线由a(xD,yD)或c(xW,xW)点向平衡线作切线,由切线斜率或截距求Rmin3) 适宜回流比R=(1.1~2)Rmin 精馏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减少,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加,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增加,操作费用相应增加,所需塔径增大精馏操作时,若F、D、xF、q、R、加料板位置都不变,将塔顶泡点回流改为冷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xD变大。
精馏设计中,回流比愈大,操作能耗愈大,随着回流比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六、 板效率和实际塔板数1. 单板效率(默弗里效率) 2. 全塔效率精馏塔中第n-1,n,n+1块理论板,yn+1
对于同一种溶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升温和减压有利于脱吸操作亨利定律: p*=Ex––––E为亨利系数,单位为压强单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难溶气体(稀溶液) E很大,易溶气体E很小对理想溶液E为吸收质的饱和蒸气压 p*=c/H––H为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kN·m),H=ρ/(EMs),随温度升高 而减小,难溶气体H很小,易溶气体H很大 y*=mx––––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m=E/P,m值愈大,气体溶解度愈小; m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压力增加而减小 Y*=mX–––当溶液浓度很低时大多采用该式计算X=x/(1-x); Y=y/(1-y); x, y––––摩尔分率, X,Y––––摩尔比浓度二、 传质理论––––传质速率分子扩散–––凭借流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传递物质的现象推动力为浓度差,由菲克定律描述:JA––扩散通量,kmol/(m2·s) DAB––扩散系数涡流扩散–––凭借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传递物质的现象。
等分子反向扩散传质速率:气相内 液相内 单相扩散传质速率: 气相内 液相内 其中 P/pBm >1为漂流因数,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一般而言,双组分等分子反向扩散体现在精馏单元操作中,而一组分通过另一组分的单相扩散体现在吸收单元操作中气相中,温度升高物质的扩散系数增大,压强升高则扩散系数降低;液相中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和表面更新理论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传质推动力/传质阻力注意传质系数与推动力相对应,即传质系数与推动力的范围一致,传质系数的单位与推动力的单位一致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 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的概念对于易溶气体,H很大,传质阻力绝大部分存在于气膜之中,液膜阻力可以忽略,此时KG≈kG,这种情况称为“气膜控制”;反之,对于难溶气体,H很小,传质阻力绝大部分存在于液膜之中,气膜阻力可以忽略,此时KL≈kL,这种情况称为“液膜控制”三、 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与液气比全塔物料衡算: 逆流操作吸收操作线方程: 1––塔底,2––塔顶吸收操作时塔内任一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的实际分压总是高于与其接触的液相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上方。
最小液气比: 液气比即操作线的斜率若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则 溶剂改性 改变平衡关系 降低温度 增加传质推动力 提高压力提高吸收效率的途径 增加液气比 减小传质阻力 采用新型填料 改变操作条件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斜率增大,操作线向远离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增大,设备费用减少四、 填料层高度计算气液相平衡、传质速率和物料衡算相结合取微元物料衡算求得填料层高度填料层高度=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即 NOG–––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气体流经一段填料后其组成变化等于该段填料的总的平均推动力则为一个传质单元)H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一个传质单元所对应的填料高度)1. 平均推动力法(适合平衡线为直线):对数平均推动力2. 脱吸因数法(平衡线为直线): S––––脱吸因数,平衡线与操作线斜率之比(mV/L),反映吸收推动力的大小。
S增大,液气比减小,吸收推动力变小,NOG增大气体吸收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传质单元高度,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传质单元数第一章 蒸发1. 蒸发水量的计算:2. 水的蒸发量:3. 完成时的溶液浓度:4. 单位蒸气消耗量:,此时原料液由预热器加热至沸点后进料,且不计热损失,r为。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