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口形势变化及劳动力结构情况研究报告.docx
12页河南省人口形势变化及劳动力结构情况研究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和广泛现阶段,人口问题依然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拓宽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的视野及思路,理性看待人口发展形势变化,实乃推动河南经济社会较快、有序、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在河南这样一个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的人口大省,如欲制定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把握人口发展形势及劳动力结构变化情况,全面了解、深入考察和科学研判河南人口形势变化以及全省劳动力结构情况一 河南人口形势基本状况一是总体上人口总规模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状态,人口出生率反映了比较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状态,即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全省人口总量仍保持在适度增长的可控范围内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达9640万人,仍低于广东和山东,位居全国第三2005~2011年,全省年均出生人口113.05万人,年均出生率为11.47‰,年均自然增长率为5.07‰;2012~2019年,全省年均出生人口132.07万人,年均出生率为12.32‰,年均自然增长率为5.42‰。
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河南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走低,年均下降0.75个千分点、0.66个千分点;尤其是2019年这两项指标下降幅度较大,分别比2016年降低2.24个千分点、1.97个千分点显然,这种情况表明由于某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生育政策调整的实施效能尚未在河南得到充分释放,仍需全省在各方面付诸更大努力不过,如从人口总规模来看,目前河南省仍是排名全国第三的人口大省,其人口总量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不会像过去那样产生较大的人口数量压力以上数据提示:一方面,河南应在提高生育政策调整实施效能上下功夫,以遏制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态势,促使全省总人口始终有序、适度、持续增长,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另一方面,河南应将注意力从数量适时转移至人口的年龄结构及素质结构问题,也就是逐步从控制总量向调整结构转变,以实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二是老龄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年龄结构渐趋老化,以致人口红利期不长,社会抚养负担加重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从2011年的863.70万人,增至2019年的1076.00万人,年均增加26.54万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在全省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8.61%升至2019年的11.16%,年均提高0.32个百分点。
0~14岁人口在全省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25.90%,下降至2019年的21.27%;国际标准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69.90%降至2018年的67.94%老少比则从2011年的40.7%升至2018年的49.5%,老年抚养比从2011年的12.3%升至2018年的15.6%自河南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后,全省出生人数虽有所增加,但人口年龄结构仍逐年趋向老龄化状态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4年(2016~2019年)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全省常住人口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年均下降0.38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全省常住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逐年上升,年均上升0.36个百分点人口学者原新曾认为:“‘全面两孩’是对生育政策的微调,只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当调节人口老龄化水平,改变不了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1]这就提示河南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通过增加出生人口来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而需要另辟蹊径,积极应对老龄化三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达省(市)相比全省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符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截至2015年末,河南全省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仅有6743人,比全国(12445人)少5702人,几乎为全国水平的一半;同期,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口为1394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为3806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为2351万人,具有中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口数量超过全省人口总数的一半。
对此,省统计局相关人士认为:总体看,中小学与全国水平差不多,但是,大专及以上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具备中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数量虽超过全省人口数量的一半,但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主要是老年人,现在很多农村年轻人,初中毕业后选择直接务工[2]2017年,河南省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为2455人,比全国平均水平(2576人)少121人,比北京(5300人)少2845人,比天津(4072人)少1617人,比上海(3498人)少1043人,比江苏(3045人)少590人[3]同年,河南省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数占比为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2个百分点,而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5个百分点[4]显而易见,较多未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口的存在,表明河南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省,但还不是一个人力资本强省,人口总量较大与人口总体素质较低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四是近年来虽然河南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40.57%提高到2019年的53.21%,年均提高1.58个百分点2019年,河南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为5129万人,居住在乡村的常住人口为45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并且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11年的相差10.7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9年的7.39个百分点。
尽管河南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5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增幅0.48个百分点,并且在中部六省中增幅较高,但这一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可见,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河南仍然需要付诸较大努力五是总体上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待改善和优化2018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35.4%、30.6%、34.0%,其中第一产业占比高于第二产业占比4.8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占比1.4个百分点;就行业来说,同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仅为0.44%,低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6.13%)5.69个百分点;就城乡而论,同年城镇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为30.14%,低于乡村从业人员占比(69.86%)39.72个百分点,此外,同年城镇女性从业人数在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仅为37.31%,低于城镇男性从业人数占比(62.69%)25.38个百分点[6]二 河南人口形势转变的基本趋向及其对全省劳动力结构的影响(一)河南人口形势转变的基本趋向从以上河南省人口形势变化现状可得:生育政策调整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过半,对于河南人口发展来说乃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生育政策调整适度增加了出生人口,对改善全省人口年龄结构及遏制高龄少子化势头产生一定影响;城镇化加快发展对改善城乡人口结构及优化全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较大作用此外,这两种重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河南人口形势变化的基本趋向即从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转向以调整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为主,产生较大作用理由是生育政策调整虽对改善河南人口年龄结构及遏制高龄少子化势头产生一定影响,但近年来全省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也向人们提示它毕竟还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出生率下降这一世界性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再者,河南大量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对城市生育文明及生育意愿的逐渐认同和接受,也必将进一步降低全省的人口出生率因此,对于从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转向以调整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述两种因素恰恰起到了反推作用2011年11月25日,河南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实行“双独”夫妻可要第二孩生育政策的省份,之后“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在河南先后出台实施河南生育政策的持续调整,反映了现阶段河南人口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人口数量压力已经基本得到缓解,即伴随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人口结构调整、优化与人口质量提高,已替代人口数量控制成为当今人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而这些又与全省经济社会的较快、有序、健康发展密切关联。
换言之,就当前河南全省人口形势变化的基本趋向而论,河南已经进入激发人口活力、规避人口风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其变动和发展趋向于持续保持人口数量平稳适度增长,适时改善优化人口结构,不断提高人口质量从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转向以人口结构调整及素质提高为主,河南省人口发展重大转向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及科学合理性虽然河南不一定在人口数量上争当第一大省,但一定要争当人才资源大省和经济文化强省,这是由全省人民担当的促进中原崛起的历史使命决定的2017年河南省人口城镇化率(50.16%)首次过半,标志着全省从以乡村为主体正式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质的飞跃有利于改善和优化全省劳动力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及性别结构一方面,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对改善城乡人口结构及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较大作用;另一方面,大量农民的市民化又向本来就是发展短板和弱项的城镇就业,施加了较大压力此外,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侵扰中原大地,也给河南经济发展及社会就业带来严峻挑战凡此种种,无不要求全省人民在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素质,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就业总量压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给城镇就业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河南人口形势转变对全省劳动力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逐年加深,社会负担持续加重,这类现象集中体现了河南省人口形势转变后其年龄结构的基本特征尽管在河南人口红利短期内不会突然消失,但劳动年龄人口逐年轻微的减少积以时日,将对全省劳动力供求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乐观地看,虽然2015年以来劳动适龄人口数量逐年轻微减少,但截至2019年末,河南全省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总量依然高达6514万人,处于劳动力供给的高位状态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河南人口红利将在2030年左右消失,[7]这也就是说目前劳动力供给的此种高位状态,预示着对于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供给而言,还有一段能对人口红利加以合理利用的、供需相对平衡的过渡时期当然,伴随以后河南人口结构逐渐趋向均衡发展,全省劳动力结构将向好的方向变化,但在现阶段其总体状况尚需进一步完善劳动力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是:在产业方面,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乡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职业方面,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河南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虽为优化全省劳动力结构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目前全省总体上劳动力结构仍不够合理,不能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待深度优化。
例如,2017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为36.86%,高于第二产业占比5.76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占比4.82个百分点;就行业来说,同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仅为0.45%,低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5.67个百分点;就城乡而论,同年城镇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为29.00%,低于乡村从业人员占比42.00个百分点;此外,同年城镇女性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总数中的占比仅为6.09%,低于城镇男性从业人员占比16.82个百分点(见表1)表1 2017年河南各类从业人员在全省从业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