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撰写《王一伦传》的几点体会.docx
6页参与撰写《王一伦传》的几点体会 读一部好的人物传,就犹如观看一部威武雄壮的历史剧演出,不仅可以熟悉传主个人,而且能熟悉传主所处的那个时代,能给人以重要的启迪因此,写好一部人物传就更是尤为重要我有幸能参加《王一伦传》的编写,该书已于2009年12月出版王一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东北大学读书时,积极投身于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是东北大学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日前线,转战太行山区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为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革命热情仍不减当年他时刻以“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发挥老同志的余热,一直努力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逝世20周年,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了《王一伦传》一书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周文华同志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原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和孙维本同志分别为该书题词当看到这本书时,我记忆的轮盘飞速的倒转,仿佛又回到那翻阅档案、伏案写作、逐句修改的日子。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人物传撰写工作,其间虽有很多困难,但通过这次撰写实践,我获得很多收获,对人物传记编写积累了几点浅显的认识体会:一、要全面、系统的展现传主的一生在撰写《王一伦传》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能多角度反映王一伦同志的人生经历、历史功绩和精神风貌全书通过传记、回忆文章和文集三部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王一伦同志多姿多彩的人生和艰苦卓绝、跌宕起伏的革命历程传记部分共十三章,按照时间的顺序从他的少年时代写起,一直到1988年去世,全方位展示了王一伦同志在经受旧社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个历史长河中成长奋斗的全过程文集部分收录了他在黑龙江40年间主持不同部门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所写的文章,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同时,王一伦同志不同时期的秘书和60年代的劳动模范撰写的回忆文章更加丰富了传主的人格风范,尤其是他家人的回忆文章中呈现了一个为人兄、为人父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他教育子女,热爱音乐,有着美好的感情世界、对生活充满着激情,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通过这些,我们全面揭示了传主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典型事迹,王一伦同志一生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在撰写他的传文时,我们不能事无巨细,有闻必录,平铺直叙,一件件填满他的一生,而是要筛选他一生中最能表现其思想性格特点的材料,否则就会将他的事迹写成是一种变相的档案资料。
老作家孙犁论述传记写作时就这样认为:“传记能否写得成功,作者的识见及态度,甚关重要作者要有学,掌握的材料要多但材料的取舍、剪裁,要靠识识不高则学无所用识不高也难于超脱,难于客观,难于实事求是我们就努力做好材料的取舍,免得写出流水账二、史料要充分、翔实整个传记的写作过程是熟悉他、理解他、表达他的过程,而资料是撰写的基础,只有占据丰厚的传主历史活动资料,才能写出好的传记因此,一定要全面搜集传主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资料,做到系统、全面、完整、准确八个字同时,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它的内容绝不能有虚构的成分,我们要对来自不同渠道的历史资料要进行对比、互相印证,弄清真伪《王一伦传》一书所记,均系王一伦同志的亲身经历我们在编撰的过程中,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历史事实出发,做到言之有据,存真求实书中所涉及的史料,大量是来源于历史档案资料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所限,当时的历史很多只能口口相传,随着当事人的相继作古,资料收集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全面、真实再现传主的一生,我们先后到王一伦同志工作过的河北磁县、赞皇县和辽宁沈阳、抚顺、本溪等地查阅档案和了解情况,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期间,王一伦同志的夫人冀峰和他不同时期的秘书姜培育、傅宪斌、王新、陈英、盛焕昌等同志也为该书编写提供了许多翔实有价值的资料,并对书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王新、曹乃夫等几位老同志都已70多岁,他们在文集部分的查档工作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档案局很多档案资料都很陈旧,灰尘很大,并且字迹模糊,但是他们克服困难,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去档案局,在众多的档案中认真辨认查找王一伦同志相关资料,最后筛选出四十余份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几位秘书有的家在外地,为了使传记编写有个好的开端,他们都回到王一伦同志的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探讨提纲,反复修改,回忆王一伦同志的点滴,这既是他们对王一伦同志的崇敬之情,更体现了他们求着务实的工作态度通过这些老同志对撰写工作付出的努力和支持,使这本人物传记内容更加饱满而真实,可以说《王一伦传》是一本观点正确、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证据充分的人物传三、要把个人放进时代背景中去传主从事革命、建设等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也不完全是个人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可以说,从事人物传记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写历史,写好历史背景,有益于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活动我们在《王一伦传》的撰写过程中,对王一伦同志一生的记述,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放在时代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加以叙述的,真实反映了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来自wwW.lw5u.CoM]中领导人民进行浴血奋战的历程,客观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委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创业的曲折路程及在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就是在全面展现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画面中,详细描述王一伦事迹的这样,既可以在这个画卷中看到王一伦的音容笑貌,又全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历史的雄伟画卷书中许多内容鲜为人知,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读者通过阅读《王一伦传》一书,既可以感受到王一伦同志的人格魅力,还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四、生动形象是人物传记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进行人物传记编写过程中,占有了丰富的史料,还要力求使它生动,赋予其故事性构成故事的材料有的虽可从档案资料中发掘出,但档案中对这些材料的交代要么是语焉不详,要么只剩下空空的躯壳,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完整而扣人心弦的故事传记作者的功夫是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有机衔接,从彼档案与此档案的衔接中提炼出藏匿其中的故事并将之合理地描述,并且通过对已搜集到的资料反复推敲,想办法把笔触伸进其内心世界同时,人物传记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还是必须讲究的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有许多像王一伦同志这样的人,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生平业绩真实反映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他们的人格风范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党史研究人员,为这些在党的历史上做过重大贡献的党史人物立传,使其丰功伟绩流传于世,教育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用党史人物传的精品力作,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做出我们党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责任编辑:李作清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