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广播剧的声音艺术表现.doc
6页浅谈广播剧的声音艺术表现摘 要:广播剧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听觉艺术,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 手段,由机械录制而成的戏剧形式失去视觉手段是广播剧的弱点,但是 却充分运用了声音的艺术,调动了受众的想象力,直接参于创造,从而获 得特殊的艺术享受它是只能用耳朵欣赏而不能用眼睛看的声音艺术,所 以广播剧的审美只能靠声音来完成剧中充分运用声音艺术表现,引发观 众联想,达到完美效果关键词:广播剧;声音;艺术表现广播剧曾是听众最受欢迎的广播品种之一,它是声音和想象力的艺 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借助听众的想象力,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临其境的效果著名剧作家曹禺老先生评价说:“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 冇独特的个性广播剧的艺术家,给听众留下的广阔天地,是听众参与了 创作听众是广播剧的创造者闭眼静听,一切人物,生活的无穷变化, 凭借着神奇的语言和声音,你不觉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 中所以说,声音是广播剧的生命线,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剧1广播剧声音的特性用声音营造环境在广播剧中,受众用耳朵感受整个世界,一切无形 无影,一切又都实实在在用声音缔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火车的鸣笛声、 人们嘈杂声,会使得听众马上感受到火车站的环境;鸟叫、虫叫、流水声, 让人们联想到郊外;铃声、孩子嬉戏声马上乂给听众带到了校园。
声音为 听众们描绘出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和空间环境德国电影理论家爱因汉姆在 论述电影艺术表演手段时指出,声音可以引起具体的空间幻觉,而画面实 际上却是平面的,所以具有最重要的空间意义的不是画面而是声音,声音 极其强烈的表明了空间比如广播剧《只冇妈妈欣赏我》中,妈妈对孩子 说话时,街道市场嘈杂的声音、家中孩子在写字的声音、关门声、走路声 等都能让受众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场景和空间环境剧中声音的变换或叠 加,也就是环境的变化,有种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特殊的声音 艺术也只有在广播剧中能体现出来用声音塑造人物人们是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來了解人 物形象的而广播剧是完全通过声音给受众塑造人物形象概念的,从人物 语言感情的表达,人物的音色、音调、音质以及说话的语气、节奏、语调, 都可以判断出人物的性格、年龄以及能想象出外在形象有时运用音响和 咅乐的叠加或者节奏变化,不仅确定了情景和环境,还生动地演绎出人物 的活动和心理变化,交代了剧情发展比如声音沙哑、急促、语调高,我 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粗野、凶蛮的人站在面前,生动、鲜明节奏较快的 音乐,能表现出人物内心急切、激动,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就表现了出来, 从而得知人物的性格。
用声音影响受众广播剧中的声音材料,无论是在自然和生活中收录 的,还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模拟的,都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情感变 化、剧情发展而自然地、有机地融为一体,影响着受众的感受一部好的 作品,从来都是“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华,而难于实5因此, 一般广播剧在挑选素材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声音的可听性选择有生命的 声音,可以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进入剧情,引起共鸣比如,轰隆隆的雷 声往往使人觉得恐怖;蝉鸣讣人感觉到夏天的燥热和烦闷;一段感人的独 白,配上节奏缓慢、柔情动听的音乐,才能满足故事情节的需求,更能打 动人心所谓以声言情,闻声而之情在广播剧中,提升声音艺术的张力 和魅力,唤起视觉形象,使人物情节更加丰满2广播剧中声音的运用由于广播剧听觉形象是想象出来的,好像只有“虚”的感觉,而不像 是话剧、电影、电视剧里的形象那样实在这是广播剧的局限,但这又是 广播剧的长处,由于没冇了实在的形体规定,因而在创造形象时可以跳出 时间、空间、主观、客观等等条件的约束,从而有了非常广阔的自由天地 只要安排合理,就可以把听众引导到任何地方,甚至是人物内心世界从 而营造出了独特的意境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语言是人物心灵写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故事,这样塑造出來的人物的形象才能被受众准确的“听”出來广播剧 是用流动和多样化的语言塑造出一系列艺术形象,既具有美感价值的人生 情境具有强烈塑造能力的语言,是广播剧的第一要素,也是它吸引人的 第一魅力因为,对语言的细节把握很重要广播剧里可以没有音响效果 和音乐,但是不能没有语言语言表达了人物思想感情,还在一定程度上 表达了人物的“动作”广播剧中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对白是 剧中人物Z间的対话,独白式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 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看台上英他剧中人从旁对观众说话在《只有 妈妈欣赏我》剧中的旁白,讣听众明白了母亲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剧情及 发展母亲的形象与性格阐述的明明白白,让听众清楚的感受到人物形象 剧中老师的语气,使儿子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所以语言在广播剧中是 不可或缺的音响塑造了环境和氛围广播剧没冇画面的提示,所冇的动作和场景 都耍靠解说和咅响来表达面对复杂变幻的立体世界,无论多么优秀的解 说词,它的表现力都是有限的,而音响造成立体感觉无可比拟音响的使 用直接影响了广播剧的质量和艺术效果音响包括客观环境和人物动作发 出的声音,背景人声、噪音以及艺术化了的人工效果。
可以说除了语言和 音乐以外,一切声音都是音响其实,语言和音乐留给创作者的创作空间 不大,真正形成挑战的是音响的使用就是有了这些音响效果,使广播剧 更加立体,更加贴近生活,听众有了身临英境的感觉音响可以实现时空 转换,发挥转场的功能如《只有妈妈欣赏我》中妈妈和儿子对话背景人 群嘈杂的声音,家长会上的铃声,孩子嘈杂都是音响就是有了这些音响 效果,使广播剧更加立体,更加贴近生活,听众冇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音 响可以实现时空转换,发挥转场的功能,剧中儿子小学、初中、大学的时 间转换,是用风铃声转场的,这个音响效果冇种吋空转换的感觉,瞬间儿 子长大了儿岁,表示了时间的流逝一场一场的转换,布置了整个故事不 一样的画面场景音乐强化了广播剧的可听性音乐延伸了广播剧的想象空间,渲染了 整个故事的气氛音乐本身具有欣赏性,这对提升广播剧品味贡献颇大, 音乐的特质恰恰符合了听众对这部分的需求根据剧情,音乐有了铺垫至 高潮的作用,诙谐风趣的个性,表现环境的散板,顺从剧情的节奏虽然 不具备电影音乐的完整性和配合影像画面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但于单一 的听觉来说,已经能够构成完整的画面,形成听觉冲击,激发受众在剧情 勾画出的独特空间中的欣赏欲望。
如广播连续剧《伟大的转折》中,变奏 国际歌主题,把音乐当成剧本的一条副线穿插在故事之中经过变奏处理 的国际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标志性符号,抽调其原本慷慨激昂的革命激 情,取而代之的是外柔内刚的坚忍不拔它们时而以孤独的小号出现在战 舰甲板上,伴随孤立无援的孙中山的痛苦反思;时而柔美的钢琴陪伴中国 共产党的默默奉献,鼓舞深陷危机的孙中山奋起反击在风雨飘摇的丿力史 画卷和国共合作的壮美华章中,镌刻的正是这些气贯长虹的无名英雄有人形容“语言是骨骼,音乐是血液,音响效果是皮肉”,将这三个 要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表现广播剧特有的魅力通过声音艺术表现 故事情节,这使广播剧更具有“听”的特点,更让受众有空间感、环境感 声咅是广播剧最重耍的表现手段,不断丰富声音的表现力,是广播剧创作 的重要任务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也需要发展,也需要融入新 的元素,开拓新颖的形式因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参考文献:[1]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曾红•浅析音乐和音效在广播剧中的运用[J]•中国广播,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