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一般劳动防护服TBT1913-2002.doc
18页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 1913-2002铁路一般劳动防护服Railway general protective clothing(EN471,1994,Specification for high-visibility warning clothing,NEQ)2002—05—17 发布 2002—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中铁路一般劳动防护服的光学性能要求和铁路高可视性警示服的设计款式非等效采用 EN 471—1994《高可视性警示服》(英文版)本标准代替 TB/T 1913—1995《铁路劳动防护服》本标准与 TB/T 1913—1995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更新和增加了引用标准内容;——取消了设计原则;——修改了面料辅料要求,提高了对逆反射材料光学性能的指标要求;——修改了原设计款式,增加了防护服上衣、裤子和缚带的设计要求,逆反射标志带宽由原来不小于 2.5cm 修改为(5±0.2)cm;——修改了逆反射材料洗涤试验方法,洗涤时间由原来 5min 修改为 12min,增加了漂洗和甩干时间,洗涤次数由原来 20 次修改为 15 次;——将逆反射光学性能试验部分改为附录 B;——修改了附录 A。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冰茜、李长青本标准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负责解释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 1913—1987、TB/T 1913—199511. 范围铁路一般劳动防护服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一般劳动防护服的分类、面料、辅料及成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铁路系统的以织物为面料,采用缝制工艺制作的铁路一般防护服、铁路桔黄色标志服和铁路高可视性警示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 ISO 105/A02:1993)GB 251—1995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idt ISO 105/A03:1993)GB/T 2662—1999 男女棉服装GB/T 3921.1~5—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5(eqv ISO 105-C01~C05:1989)GB/T 3922—199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eqv ISO 105/E04:1994)GB/T 3923.1—1997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 1 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neq ISO/DIS 13934-1:1994)GB/T 3978—1994 标准照明体及照明观测条件(neq CIE S001:1986)GB/T 6838—1986 缝纫线试验方法GB/T 8427—199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eqv ISO 105-B02:1994)GB/T 8628—2001 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eqv ISO 3759:1994)GB/T 8629—2001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eqv ISO 6330:2000)GB/T 8630—1988 纺织品在洗涤和干燥时尺寸变化的测定(neq ISO 5077:1984)GB/T 13459—1992 劳动防护服 防寒保暖要求GB/T 13640—1992 劳动防护服号型GB/T 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GB/T 13773—1992 机织物及制品接缝强力和接缝效率试验方法FZ/T 81007—1994 男女单服装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3.1. 铁路普通防护服 general protective clothing of railway可防御铁路系统普通伤害和脏污的工作服3.2. 铁路桔黄色标志服 protective clothing with orange sign for railway worker铁路上线作业人员穿用的具有醒目作用的防护服3.3. 铁路高可视性警示服 high-visibility warning clothing of railway铁路上线作业人员穿用的在任何光线下都起警示作用的防护服3.4. 逆反射 retroreflection反射光线从靠近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向光源返回,且当入射光线的方向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仍能保持这个特性3.5. 逆反射材料 retroreflection material具有逆反射性能的材料3.6. 参考中心 reference centre确定逆反射材料特性时,在试样中心或接近中心的一个点3.7. 参考轴 reference axis经过参考中心,垂直于被测试样反射面的直线4. 产品分类4.1. 按铁路劳动防护服(以下简称防护服)性能和着装范围可分以下三类:a) 铁路普通防护服;b) 铁路桔黄色标志服;c) 铁路高可视性警示服。
4.2. 按服装款式分类应符合 GB/T 13661 规定5. 面料和辅料要求5.1. 面料要求5.1.1. 防护服用面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 要求3织物名称断裂强力 N经向纬向表 1 面料的性能指标水洗尺寸变化 %经向纬向染色牢度级耐洗耐汗渍涤棉混纺不低于不低于不低于不低于耐光原样变 色白布沾 色原样变 色白布沾 色印染布 涤粘中长 混纺印染 布 粘纤印染 布棉印染布600 400 -2.0600 400 -3.0600 400-1.2 4 3~4 3~4 3~4 4-2.04~5 3~4 4-10.0-10.0 43 3911 411 -5.5 -2.0 4 3~4 4~5 4 4~55.1.2. 用于铁路高可视性警示服的逆反射材料按光学性能水平分为两级夜间在车灯光照条件下进行观察,光学性能水平更高的逆反射材料在更广的观察角度范围内能够提供更大的对比度和可视性能当铁路夜间作业要求获得更大的醒目度时,应使用光学性能水平更高的逆反射材料各级逆反射材料的最低逆反射系数(R′)限值应分别符合表 2 和表 3 要求观察角表 2 1 级逆反射材料逆反射系数最小值入射角 5°20°30°单位为 cd/(lx・m2)40° 12′ 20′ 1° 1°30′330290 250200 2515180 170 1265 60 10 10 7 5 4观察角表 3 2 级逆反射材料逆反射系数最小值入射角 5°20°30°单位为 cd/(lx・m2)40° 12′ 20′ 1° 1°30′250220 120100 2515135 75 1250 30 10 10 7 5 4 5.1.3. 逆反射材料经洗涤试验后,当入射角为 5°\u65292X观察角为 12′时,1 级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系数 R′值应不低于 200cd/(lx・m2),2 级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系数 R′值应不低于 150cd/(lx・m2)。
5.2. 辅料性能5.2.1. 衬布的水洗尺寸变化应与面料一致,颜色应与面料相匹配5.2.2. 缝纫线、锁眼线单线强力应不小于 7.84N/50cm(800gf/50cm),其色泽应与面料相适应5.2.3. 纽扣的色泽和质地应符合防护服总体设计要求,电气装配作业场所用防护服不得选用金属扣45.2.4. 保暖材料总保暖量的配置应符合 GB/T 13459 要求6. 成品要求6.1. 号型规格定防护服的号型设置、规格尺寸应符合 GB/T 13640 要求各主要部位允许偏差应符合附录 A 规6.2. 成品色差上衣领、袋面料、裤腿侧缝色差应高于 4 级,其他表面部位色差应达到 4 级6.3. 成品外观6.3.1. 外观疵点应分别符合 FZ/T 81007 中表 3 和 GB/T 2662 中表 3 规定6.3.2. 折叠端正、熨烫平整,表面清洁无污渍;无极光、烫黄6.3.3. 不应有漏缝、缺件、破损6.3.4. 领子平服、不起翘;上袖端正、袖笼圆顺6.3.5. 对称互差:门襟、袖长、袖口、裤长、裤脚、裤门襟对称互差不大于 0.4cm6.4. 表面部位拼接范围6.4.1. 上装下摆允许接缝二处;下装男裤腰在后腰处接缝,女裤腰接缝允许在后腰一处。
6.4.2. 裤后裆允许拼角,长度不超过 20cm,宽度在 3cm~7mm 之间6.5. 缝纫工艺6.5.1. 针距密度应符合表 4 要求表 4 针距密度序号项目针距密度12明、暗线三线包缝3cm 12~14 针3cm 不少于 9 针345锁眼钉扣衍线细粗细粗线线线线3cm 不少于 9 针1cm 不少于 12 针1cm 不少于 9 针每眼不少于 8 根线每眼不少于 4 根线注:明、暗线:特殊需要除外衍线:机衍,装饰衍线除外6.5.2. 各部位缝合线路针迹整齐、顺直、牢固,无明显歪曲或堆砌,无跳针、开线、断线,松紧适宜56.5.3. 肩缝、肩袖缝、侧缝、裤裆等易开裂部位,采用明包缝结合及双道明线,第一道明线距缝口 0.1cm,第二道明线距第一道明线 0.5cm明包缝结合,肩缝及侧缝为后身压前身;肩袖缝为大身压袖;里袖缝、裤内外侧缝为平合缝6.5.4. 防寒层连接:采用明包缝或分层平合缝,应保持封口饱满,无脱层;防寒层与覆盖层结合采用衍缝,防寒层厚薄均匀,里面应平顺、松紧适宜6.5.5. 钉扣牢固,钉线必须透布层四眼扣的钉线应并列,首尾结牢6.5.6. 锁扣眼应匀整、完全、开通,眼位不偏斜,扣与眼位相对,允许偏差不大于 0.2cm。
6.5.7. 上衣袖口、底边及裤脚口折边应不小于 2cm6.5.8. 商标位置端正,上衣钉在领下沿后中,裤子钉在门襟腰里,号型标志钉在商标下沿6.6. 衣片及纽扣缝纫强力6.6.1. 衣片缝纫强力不得小于 100N6.6.2. 纽扣缝纫强力不得小于 140N6.7. 铁路桔黄色标志服基本设计铁路桔黄色标志服基本设计要求见表 5表 5 铁路桔黄色标志服面料色差、部位及规格款式类别桔黄色背心或短袖衫桔黄色 标志服色差桔黄色与面料色差不 大于 2 级桔黄色标志部位及规格上衣标志位于后背上部,面积不小于整个后背 面积的 1/4;前胸上部面积不大于后背比例; 袖外侧各有两道标志,宽 1cm±0.05cm,间距 1cm±0.05cm 注:防寒服外可配桔黄色背心、桔黄色工作帽6.8. 铁路高可视性警示服的特殊设计要求6.8.1. 铁路高可视性警示服的推荐设计款式示意图见图 1~图 76.8.2. 逆反射标志带宽应为 5cm±0.2cm,缚带上用逆反射标志带宽应不小于 3cm6.8.3. 防护服上衣在躯干部位应有间隔不小于 5cm 的水平的两条逆反射标志带,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标志带中下面的一条距服装底边的距离应不小于 5cm。
两肩也可各有一条连接前后两片的逆反射标志带袖子上应环绕与躯干部位等高的两条逆反射标志带,间隔不小于 5cm,上面的逆反射标志带应在肩肘之间,下面的逆反射标志带应高于袖口不小于 5cm见图 166.8.4. 马甲、背心的款式要求:a) 马甲、背心在躯干部位应有间隔不小于 5cm 的水平的两条逆反射标志带,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标志带中下面的一条距服装底边的距离应不小于 5cm见图 2b) 马甲、背心在躯干部位应有距服装底边不小于 5cm 的水平的一条逆反射标志带,两肩应各有一条连接前后两片的逆反射标志带见图 3c) 马甲、背心在躯干部位应有间隔不小于 5cm 的水平的两条逆反射标志带,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标志带中下面的一条距服装底边的距离应不小于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