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名称:《胠箧》课件.ppt
17页胠 箧永州三中唐华荣庄子的精神世界庄子的精神世界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清代学者胡文英在>中写到: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 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 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心肠极热那是怀者一 颗悲天悯人之心,而另一方面却又冷酷犀利,这是 对人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的仇视,更是对黑暗世 界的控诉.表面上看似无情的他,却有着温柔与宽 仁的心. 2.庄子在>中写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这充分的表达了庄子至人无己,物我合一,神 人无功,不染红尘,圣人无名不求在人间立名的人 生哲学和宇宙观.从这两点看他不仅仅秉承了老子朴素 的道家思想,还将其推向高峰.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那沉睡的> 时,当我们再次一边品茶一边沉迷于庄子的世界时,或许我 们所获得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像一阵暖风,像一潭请 泉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 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 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 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 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 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 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 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 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 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 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 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 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 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 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 ,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 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 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 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 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 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 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 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 后世传诵。
译文: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 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 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 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 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 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窃盗守卫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 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 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 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 、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 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 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 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 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 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 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 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怎么知 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 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
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 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 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 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 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 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 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 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 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 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缺失)牙齿就 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 ,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 方才能太平无事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 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 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 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 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 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 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 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 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 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 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 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 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 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 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 可能禁止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 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 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所以,断绝圣人摒 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 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 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 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 ,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 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 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 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 巧 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 曾参、史 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 ,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 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 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 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 就不会出现邪恶那曾参、史 、杨朱、墨翟、 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 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 处的原因 全篇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而天 下始治矣”,从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 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天下的 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 ,着力批判了“仁义”和“礼法”第二部分至 “法之所无用也”,进一步提出摒弃一切社 会文化的观点,使“绝圣”的主张和“弃知”的 思想联系在一起余下为第三部分,通 过对比“至德之世”与“三代以下”的治乱,表 达缅怀原始社会的政治主张 结构层次:主旨:本篇的主旨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 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 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 评析: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 ,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 侯但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于是提出“绝圣 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倒 退到人类的原始状态。
这是庄子社会观和 政治观的消极面 艺术特色:1、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夸张大胆,意境雄阔,具有浓 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胠箧》中写到,“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 实;圣人死则盗不起,圣人不死则盗不止”,庄子为我们描绘了盗 者四起后,连自然界的地貌都为之改变,这类夸张的描述充分展 示了庄子在行文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给人以风诡云谲 ,变化莫测的感觉,读来引人入胜 2、庄子行文笔法抑扬辟阖,变化万千,欲行则行,欲止则止, 形散而神不散文中先以龙逢、比干、苌弘、子胥等贤者皆遭杀 戮,再论因弓、弩、毕、戈多而鸟乱于上;钩饵、罔罟多而鱼乱 于水;削格、罗落多而兽乱于泽,又云“以斗斛量则与斗斛而窃 ;以权衡称则与权衡窃;以符玺信则与符玺窃;以仁义矫则与仁 义窃”,缘何?盖因“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为揭示此观 点,采用了引证、比喻、议论、抒情等手法,包罗万象、上古下 今,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传神地表达了他深刻的思想性,使哲理 性的文章充满了文学情趣 3、庄子散文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有浓厚的抒情色 彩作者仅用“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一句话就生动传神地描 绘了一幅自然惨境,又如作者用“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 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等一系列的排比手法描绘 了庄子理想中的太平世界,《胠箧》开篇“将为胠箧、探囊、发 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 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等叙述,使普通小盗和巨盗的区别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庄子 运用语言的创造性和奇特性,不愧为一代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 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突出的地位,而他的影响也 是极其深远的,他文章的抑扬捭阖,汪洋恣肆,富于 幻想夸张而又带有浓厚诗意的浪漫主义风格为后世许 多作家提供了艺术借鉴庄子的品质: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 ,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 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 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 、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 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 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 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 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 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 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 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 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 ,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语录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 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 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 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 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 是不可以尽行的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 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 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