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糖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2177916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内糖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 国内糖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种行业同一种公司同样,要在竞争中发挥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对手及竞争环境均有进一步的理解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1.1国内糖业的竞争力现状     通过与国际先进的食糖重要出口国的某些重要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国际食糖市场竞争中,国内糖业处在明显的劣势,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税费重、质量差、效益低是我们的弱点(见表1、表2、表3)从以上图表中可知,国内3大主产糖省区的竞争力以广西最强,湛江次之,云南最弱其中云南制糖公司的生产规模最小,日榨甘蔗量t如下的中小型公司占82%,日榨甘蔗量5000t以上的大型公司只有3间     /榨季全省平均单厂产糖1.71万t,虽然原料成本最低,吨糖含税出厂成本最低,但由于从工厂到销区的运送距离远,运送费用高,吨糖亏本190元相比之下,湛江地区的制糖公司规模较云南略大,平均单厂产糖3.92万t,吨糖出厂成本价虽然比云南高239元,但由于地理优势,运送费用低,吨糖尚有利润66.7元而广西制糖公司规模属全国最大,日榨t以上的中大型公司占61.5%,/榨季全区平均单厂产糖4.75万t,吨糖出厂成本较低,吨糖效益最高。

           但我们在上述图表中同步看到,虽然以国内竞争力最强的广西制糖公司生产力作为代表,国内糖业的生产规模和成本仍难以同世界食糖主出口国相提并论     如澳大利亚单厂产量达20.4万t,泰国17.86万t,巴西7.27万t,而国内单产量最大的广西仅为4.75万t;3大食糖主出口国的原料成本在95~104元(人民币)/t左右,其中巴西是世界上食糖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折成白砂糖吨糖含税生产成本只有1283元,澳大利亚1573元,最高的泰国也只有1648元,与广西白砂糖吨糖含税生产成本2621.5元/t相比,低近1000元/t如此高成本下,国内糖业很难抵御来自国际糖市的竞争压力,加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制糖业均采用扶持和保护政策(如给农民补贴、限制进口、低税率等),而国内制糖业不仅无法享有相应的扶持与保护政策,且税费沉重,使得我们与国际先进食糖出口国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更为突出如澳大利亚对食糖生产增值税实行零税率,泰国增值税率也只有7%,而国内食糖增值税率却高达17%(出口退税率只有13%),尚有附加的教育附加费、防洪费等,所得税率也高达33%,此外糖厂还必须交纳道路维护费、乡村甘蔗管理费、治安费、计生费等多种费用。

      其中广西、云南还分别对甘蔗收取8%和11%的特产税等等在这种税费体制下,公司通过正常渠道很难形成资本积累,要做强做大不容易,何来竞争力     由于世界上重要产糖国对糖的进口构筑了很高的壁垒,保护本国制糖业(重要措施涉及配额限制产糖量、配额限制进口、高关税率、变相补贴出口、最低保护价等),主产糖国家国内糖价远远高于国际市场食糖价格,因此,国际食糖市场价格事实上是一种被扭曲的价格     而国内入世承诺对糖保护限度很低,国产糖生产成本却很高,因此,随着加入WTO后的国内食糖市场的逐渐放开,国内制糖工业将会受到严重冲击,一大批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公司将会关闭,国内制糖业将比其她国家更早地实现与国际糖市的实际性接轨由于国内糖业实行的低关税、高税费政策,使得国内糖业在国际糖市竞争的形势更为严峻     2、影响国内糖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从表象上看,国内糖业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因素是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税费重、质量差、效益低等问题但真正影响国内糖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国内糖业的体制问题正是由于国内糖业体制的种种弊端所限,使得国内糖业仍处在无序生产与发展的混乱之中近年来,随着国内糖业发展的进一步,国内糖业体制曝露出的问题日益锋利,已严重阻碍了国内糖业的良性发展。

           2.1管理体制问题     从表5、图1和图2可看出,由于调控不力,食糖生产浮现周期性的波动,进而引起食糖价格也随后浮现周期性波动,一种周期约为6年左右──产量大增,糖价必然大跌;糖价大跌,必然调低糖料价格,农民减少糖料种植;糖料种植的缩减,又引起产量的减小和价格的大涨;价格的大涨,又再次引起产量的激增,如此反复循环     这种产量与价格的巨幅波动正是由于国家未能对食糖市场形成有效的宏观调控所致     粮、棉、油、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但国内始终以来对食糖生产的糖料种植、加工、储藏、进出口和消费实行多头管理,对糖业生产未能建立一套有效的调控机制,工、农、商、外贸、筹划等管理部门常常未能达到有效协调,加上政府效率低下,导致国内食糖产量和价格的大幅度变动,严重阻碍了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根据战略规定和调控市场的需要建立了食糖储藏制度,根据收储的年限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轮换和投放,食糖储藏制度本可发挥蓄水池般的调控糖市的作用,但在轮换和投放储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食糖储藏制度并不能发挥调控糖市的作用,甚至也许反过来成为打压糖价、加剧市场波动的工具,使得“对糖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成为一句空话。

           2.2产权制度问题     国内制糖公司除少数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外,绝大多数还维持纯国有状态,因此,在国有糖厂中产权制度不明确的问题十分突出     国有糖厂是典型的出资者不到位的公司,国家是股东,但国家事实上没有出资,糖厂的投资资金和流动资金所有由公司向银行借贷从公司法理解,诸多国有公司是没有注册资金、没有实际出资人、没有所有者(股东)的公司,而这就导致公司经营失误后债务责任无法得到追索与偿付,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或贬值因此,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公司向债权人(银行)融资经营,在付清债权人本息和缴交多种税费后来,剩余资产应当是公司经营者和职工发明的剩余价值,所有权应当是公司职工,而不是国家资不抵债的国有公司,其所有权应当是债权人的,而债权人不一定就是国有商业银行     产权制度问题的另一种突出体现是委托代理问题     公司运作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但承当风险的股东(委托人)常常没能有效地、直接地控制公司及其具体运作,而是把公司委托给经理(代理人)进行运作,代理人比委托人更贴近公司的实际经营,更理解公司在这种状况下,便存在着一种危险,即代理人有也许出于私利而机会主义行事,浮现忽视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如代理人也许会:竭力回避风险,不敢坚决决策,不求开拓和创新;不履行节省,过度地追求高工资和在职高消费;过多的聘任职工和设立过多的职位,人浮于事;以高于市场价格购进原材料,低价发售产品,向客户索取回扣;把公司的经营方略、经营渠道泄露给竞争对手,导致公司重大损失等而从另一方面,经营者大公无私,精心把公司经营好并不能给个人带来太大利益,甚至也许会因此丧失经营权因此,公司经营者更多的是因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而采用短期行为,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没有人真正为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这就产生了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在国有公司中尤为突出     由于国有公司产权属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很高的信息成本和组织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股东的缺位,没能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很难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或监督成本很高,法规不完善和监督不到位,有效的鼓励机制没有建立,使得国企经理们完全是凭良心或责任感工作,更多的是考虑经营者或职工的利益,而委托人(国家)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更有甚者,经理人对国企财产随意占用、挥霍、不思进取,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大量国有公司倒闭,大量职工下岗。

           因此,委托──代理问题在国有糖厂中所凸现的不仅是难以监控的高成本运营体现,及诱发追求短期利益的有关举措,最严重的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高风险危害及丧失民族工业走向良性发展所需的积累基本     2.3市场定位问题     公司如何使自己做强做大,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须先解决公司定位问题,正所谓:方向不明,功夫白费若公司定位不准,则直接影响战略规划,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国内的制糖公司普遍存在定位模糊的弊病,公司定位过多地依赖政府,更多地决定于自然条件,没有自己的战略目的及实行目的所必需的战略管理     如不少地区的制糖公司受限于该地区的地形特性,蔗辨别隔不连片,使得以蔗区为依托的糖厂普遍都规模偏小且政府过多地干预公司的运作,公司受制于行政管辖也只能听命于政府,某些不合适发展制糖业的地区也因短期效应而盲目上项目,但又受限于本地资源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导致无法形成规模生产经营,竞争力偏低并且由于政府没有对整个地区的糖业发展实行必要的规划,常犯反复投资建设等错误绝大多数制糖公司忽视自身条件局限及市场发展需要,均定位为生产成品糖厂家(制作工艺都是将生产原料直接加工成品糖),生产品种单一且规模偏小,难以适应公司的长期发展及市场竞争的需要。

      并且由于本地政府对制糖公司的过多干预(特别是对国有制糖公司的干预),使得公司普遍存在管理不善、机制不活的问题,这样的公司自然效益不佳、竞争力低下     公司定位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另一种弊端就是失去政府管理后的公司将丧失发展目的及必要的行政约束,陷入盲目发展的黑暗之中     如主产糖省区之一的湛江地区,至今仍有几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是糖厂历史包袱没能解决,负债重,全市17间地方糖厂资产负债率平均达132.4%,严重资不抵债;二是历史蔗款没能兑现,到目前全市共拖欠历史蔗款白条近10亿元;三是糖厂大多数采用的是掠夺性生产,科技进步缓慢;四是信用体系没能建立湛江地区本来是比广西还富有竞争力的地区,但目前却走了弯路,成为糖业发展不稳定的地区,这与公司定位失误,过多地依赖政府但不能从政府得到有效的扶持、引导与约束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现象阐明了国内制糖公司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中一般存在的定位失误问题     就公司而言,特别是国有公司,过多地听命于政府,将丧失公司定位积极权,公司发展目的混淆,经营者很难把握或者很少考虑要发展成为如何的公司,或虽然有了发展目的,也因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备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战略管理,无法充足发挥其优势,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其竞争方略,被动地参与市场竞争,这样的公司将不久被市场竞争所裁减。

      就政府而言,过多的干预公司经营运作,将会丧失公司的活力以灵活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公司在过多的行政干预中窒息而亡;另一方面政府若完全放开对公司的行政管理,将无法对公司的发展进行适度引导,无法为公司提供必要的技术革新支持与协助,且无法根据其区域特点哺育和扶持公司,无法形成该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单个公司的竞争实力过于单薄,易被市场的竞争强者所击垮;同步该地区也因公司的规模过小或无优势公司的品牌效应,无法带动有关产业,影响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本地政府的声望,影响该地区政治及经济的竞争地位,最后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本地公司的发展     而广西糖业之因此在近几年得以迅猛发展,跃升为全国产糖第一重省,与公司及政府的市场定位较准密不可分     广西多丘陵,资源不太丰富,许多地区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发展其他经济并不抱负,因此政府大力号召种蔗脱贫,扶持本地制糖工业的发展,积极推广连片种植,发展规模较大的制糖工厂,在技改及有关政策方面予以扶持,推动广西糖业的发展并且近几年,广西政府锐意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引进多元投资主体,组建几种大型公司集团,突出区域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广西政府提出了“广西糖业实行低成本扩张的竞争战略”,政府与公司密切配合,齐心在减少成本、增强竞争力方面狠下功夫,在近几年甜菜糖及其他不合适发展糖业的地区因成本过高而逐渐退出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