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运用拟人修辞的诗句.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运用拟人修辞的诗句 篇一: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复习 高考古诗词修辞鉴赏之复习导纲 在历年的高考语文卷中,总是会不时考到该篇古诗词运用了哪几个修辞手法诗歌鉴赏题中测验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诞、比较、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对比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高深抽象为浅显概括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宛如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宁静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调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欣喜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诞 夸诞就是为达成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诞,可以透露本质,陪衬气氛,巩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成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比较 运用比较,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识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戎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沉重、繁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比较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快乐的新曲都无 法排遣的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比较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五、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 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风景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边环境的幽静闲雅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六、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如“他、他、他,悲伤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成了意境美的完备结合。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七、双关 就是在确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高明;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 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强烈和欢快 答题步骤 ? 1、确定修辞手法 ? 2、结合诗句分析 ? 3、分析修辞的好处效果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022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3分) 高明运用比喻,(1分) 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对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究开展, (1分) 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1分) 2022江西卷 ?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大量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大量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对比两者的异同4分) 一致点: 都运用了比喻和夸诞的手法, (1分) 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1分) 不同点: 李词运用明喻 手法,秦词运用暗喻; ( 1分) 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1分) 2022年【江苏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复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转载自:.xiaocaOfaNW 小草 范 文 网:高中运用拟人修辞的诗句)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分 比喻 (1分)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 奸邪为非作歹; (1分)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1分) 2.对比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对比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 2022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复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释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高明之处。
4分)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2分)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迷漫时山峰的壮阔; (1分) “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广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1分) 3.夸诞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猛烈的视觉冲击力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诞的手法随处可见 2022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复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新颖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 趱:赶快③苫:用草笼罩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3分) ?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1分) ?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 (1分) ? ③夸诞,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诞的方法。
(1分) 4.对偶 即用布局一致、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2022【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复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1分)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1分) ③对比,如说新月“学”扇 (1分) 5. 借代 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紧密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 借代可使语言干脆、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2022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修辞: 借代 (1分) “碧”借代青山碧绿,“黄”指代菊花,勾画卓越彩鲜明的图景 (1分) 表达了对野外大自然的赏识和对野菊的爱好之情 (1分) 2022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复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篇二:诗歌鉴赏修辞 1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六小龄童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六小龄童 2 篇三:诗歌鉴赏中比喻 拟人 比较手法练习 比喻 1、能够化高深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无形(虚)为有形(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