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钢琴创作的艺术特征分析艺术理论论文.doc
3页储望华钢琴创作的艺术特征分析_艺术理论论文 【摘要】储望华是著名的旅澳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深深的根植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许多的作品都广为流传,成为在教学实践和音乐会演奏的常用曲目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是中国钢琴音乐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情怀、情感表达和中国美学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储望华钢琴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创作;艺术特征 一、储望华和他的钢琴作品 储望华,1941年出生于湖南蓝田,他的父母都是在国外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储望华,父母给予他的就是对知识的注重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11岁那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主修钢琴,并且经常自己编写曲子弹奏他的兴趣和志向也逐渐转移到了作曲方面,15岁那年,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村歌》,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上演,成为年龄最小的作者17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储望华受到了父母的牵连,明明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但是却没能入学,所幸的是经过院领导的协商,终于将他录取到了钢琴系他在出色的完成了钢琴演奏学习的同时,深入的学习作曲理论和技法,他的《变奏曲》和《江南情境组曲》还入选了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材。
1963年,储望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创作出了《解放区的天》和《翻身的日子》,这两首作品至今还广为流传1966年,在殷承宗的大力举荐下,储望华被获准进入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1970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这部史诗般的钢琴巨著得以呈现1973年,储望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材创作工作,先后创作出《二泉映月》、《新疆随想曲》、《浏阳河》等作品,使得他的作品达到了五十多首1978年,中央音乐学院为他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黄自先生四大弟子之一的江定仙先生也将他招至门下,成为江先生的得意弟子 1982年,储望华踏上了澳洲的土地,在这远离祖国和家乡的地方学习和深造,为了能够更多的体验生活,帮助自己的音乐创作,他参加了大量的于音乐相关的工作,丰富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历,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拿到了硕士学位,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卓越音乐贡献家”的证书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他一直心系祖国,尽可能的与祖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创作的爱国主义作品《华夏情怀》,获得了多项荣誉而且他多年来一直坚持阅读《钢琴艺术》、《人民音乐》等音乐专业期刊,并为这些刊物撰稿,与国内的同行进行切磋和交流。
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储望华和他的钢琴作品,都始终包含着浓重的民族情结,处处洋溢着中国情,他为钢琴的教学和演奏提供了资料,为钢琴文化的风度和钢琴文献的充实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二、储望华钢琴创作的艺术特征 储望华是一位中国钢琴家、作曲家,尽管中年时期移居海外,但是他的作品中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在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着发展中国钢琴音乐这一创作目标,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发展与成熟,他的作品也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1、浓郁的民族情怀 作为一名中国钢琴家,储望华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始终饱含着浓郁的民族情怀他深刻的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和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特别是对钢琴这一外来乐器,要创作出富于中国风情的作品,在题材和技术上都没有前例所借鉴,所以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就格外重要首先是在他的改编作品中,就有大量的民族民间乐曲例如改编自北京地区的《海淀是个好地方》、江苏地区的《江南情景组曲》、新疆地区的《新疆是个好地方》、湖南地区的《刘海砍樵》,为什么要对这些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改编,是因为本身作者就十分喜欢这些作品,这是一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寻根的表现。
在独创作品中,我们也能处处感受到作品中的民族性《音乐会练习曲—舞曲》就是采用陕西民间音调素材创作成的八度练习曲,一听就知道作品和西北的黄土高原有关《筝箫吟》,则是在模仿古曲的前提下,用钢琴来描绘古筝和箫的作品在西洋钢琴作品创作中,他也大量的采用五声调式等中国作曲技法如《前奏曲》就是在五声音阶曲调的基础上,加入个别变化音创作而成的《托卡塔》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对速度和节奏又进行了变化这本身就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一种丰富,也表现出了储望华身上浓郁的民族情怀 2、注重情感的自由表达 中国的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境由心生,强调一种自娱性,把创作看成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而不是为了实现某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最终表现出一种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自由表达这在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中体现的十分明显首先是他善于体验生活,继而用艺术的形式将这种体验予以表达例如他的《南海渔童》就是他在广州惠阳等地,和渔民们一起出海,体验渔民生活的作品再就是一些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都是这种随性而发随情而作的珍品《幽谷潺音》描写是青岛崂山的景色,作者在浏览时,被美丽的山色所吸引,继而有感而发,不仅仅是对景色的纯粹描写,更有将这种山水之音转换为心境和感悟的意味,意欲在大自然中找到一个归宿,和这山水融为一体。
《春江舟影》则是游览洞庭湖时,看到一望无垠的水面上,渔民们悠然自得的撒网捕鱼而创作的,这都是对于生活的一种体验,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悟,有了体验和感悟,用艺术创作将其抒发出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在他身上的体现,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境由心生,曲表情谊的艺术特征 3、独具中国色彩的美学表现 储望华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富含大量的符合大众审美情绪的美学特征首先是自然美,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在审美心理上的一种契合比如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摹,对于传统民间自然情趣的刻画等等对于自然界景物的描绘,前文中已近提到,体现出一种情感表达的自由对于描绘传统的民间情趣和刻画心灵自由的题材,也充分反映出了他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例如《猜调》这首作品,描绘的是云南彝族人民对歌猜谜的情形,热闹的场景,爽朗的笑声,都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新疆随想曲》描绘的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景象,他成功了将多声部的和声语言和传统的新疆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极富感染力,体现出了一种自然美 其次是含蓄中国的传统艺术讲求“高、淡、雅”,含蓄不张扬,内敛不外放储望华的作品就具有这一特点,从他的改编作品来看,从开始选择上就体现了他对含蓄的追求,如《二泉映月》,原曲就具有温润不直露的情感特点。
《二泉映月》表现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通过一种情绪的张力,慢慢的渗透给观众,储望华在改编时,最大限度的和原曲一直,表现出一种含蓄和内敛《摇篮曲》,没有对母爱的博大进行直接的颂扬,而是用优美舒缓的旋律和梦幻的气氛,巧妙的渲染出母性的慈爱和母性的温柔他在外在的钢琴技巧和内在的民族气质中找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契合点,这就是“含蓄”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钢琴家,储望华至今仍然是笔耕不辍,给许多年轻的音乐家做出了表率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热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在作品中的充分体现,也正是这些艺术特征和美学特征,才使得他的作品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 【参考文献】 [1] 张音. 钢琴曲《猜调》的两种不同演绎[J]. 民族艺术研究, 1999,(04). [2] 张前. 为了发展中国的钢琴音乐——储望华钢琴创作交谈录[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2,(1). [3] 赵飒. 听储望华作品演奏会有感[J]. 人民音乐, 1978,(6).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