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ppt】准确理解gdp.ppt

68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51385553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1M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准确理解GDP 努力提高GDP数据质量许宪春2010年3月4日1目录一、 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二、 GDP的作用和局限性三、 GDP与有关收入分配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四、 GDP与有关常用需求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五、与GDP有关的若干统计问题六、关于GDP核算改革七、关于GDP数据质量评估2一、 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一)GDP的概念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 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1、常住单位定义: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 心的经济单位3(1)经济领土定义:该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范围:①该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②位于国际水域,该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 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③在国外的领土“飞地”;④不包括该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4(2)经济利益中心定义: 一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 过一定时期,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 中心基本条件:①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③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为一年52、生产活动(1)生产生产就是在机构单位的控制和负责下利用 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 产出的活动。

      6(2)生产范围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服务的生产,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服务,除了自有住房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 的家庭和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73、一定时期核算期:一般指一年或一个季度4、最终成果不包括中间产品,剔除重复计算8(二)GDP的表现形式1、生产法GDP,价值表现形式:生产法 GDP=Σ生产法增加值=Σ(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GDP,收入表现形式:收入法 GDP=Σ收入法增加值=Σ(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93、支出法GDP,产品表现形式:消费需求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需求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净出口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10二、GDP的作用和局限性(一)GDP的作用1、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2、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3、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4、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111、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1)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2)经济规模经济规模——GDP总量(3)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2(4)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5)价格总水平的变化通货膨胀率——GDP缩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132、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战略和规划目标1)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 略。

      第一步,实现GD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上世纪末,GDP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4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 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百分之八到九的增长速度,到上世 纪末,GDP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00年,在人口比 1980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GDP比1980年翻 两番的战略目标15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 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 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6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 上,力争2020年GDP比2000翻两番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 要求其中包括,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 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

      172)规划目标“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有22个,其中 与GDP有关的指标有6个,包括两个经济增长指标,两个经 济结构指标,两个人口资源环境指标: ① 两个经济增长指标GDP:年均增长7.5%;人均GDP:比2000翻一番,年均增长6.6%18②两个经济结构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40.3%提高到 2010的43.3%,5年提高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6个百分 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 1.3%增加到2%,,5年增加0.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14个 百分点③两个人口资源环境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19(2)宏观经济政策1)1994年至1997年,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2)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3)1999年至200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 货币政策4)2005年至2006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 货币政策5)2007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 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206)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实施稳健的财政 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7)2008年9月开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 松的货币政策213、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1)在经济衰退时,有关刺激性政策是否有效地抑 制了衰退,促进了经济复苏(2)在经济过热时,有关紧缩性政策是否有效地抑 制了经济过热,拉动经济回归到正常水平(3)在经济结构不合理时,有关经济结构调整政策 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224、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1)国际义务联合国会费比额=一国GNI占世界GNI比例×(1-宽减率)宽减率=(世界人均GNI-该国人均GNI)÷世界人均GNI×85%(2)优惠待遇世界银行关于收入等级的分类及其优惠政策3)国际地位和发言权23(二)GDP的局限性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3、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4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1)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现行的统计方法是通过投入成本衡量公共服务对 GDP的贡献的这种统计方法没有充分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5(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技术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的品牌和技术专利差异较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资本生产率差异较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资源产出率差异较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排放强度差异较大26表1:2005年我国部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资源消耗的比重中国世界中国占世界的比重( %)石油(亿亿吨)3.27338.3688.5原煤(亿亿吨标标准油 当量)10.81929.29836.9钢铁钢铁 (亿亿吨)4.10212.333.4铁矿铁矿 石(亿亿吨)5.2417.0030.8氧化铝铝(万吨)1560.86153.425.4水泥(亿亿吨)10.6922.4447.627单位GDP能耗:日本的8倍欧盟主要国家的5倍美国的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汇率法计算: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日本的9.6倍 日本的1.8倍法国的9.2倍 法国的2.9倍英国的7.7倍 英国的2.1倍德国的5.9倍 德国的1.8倍 美国的4.6倍 美国的1.2倍28(3)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变化财富的增长既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取决于经 济增长的质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她 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的财富增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在更大程度上既取 决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 仅是当期的财富增量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会导致财富的巨大损失29(4)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对于人民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家务劳动的市 场化程度截然不同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GDP具有一定 程度的不可比性30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1)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GDP不能完整地反映收入初次分配GDP不能反映收入再分配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收入在不同经济活动主体(企 业、居民、政府)之间的分配状况GDP不能反映不同类型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31(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福利改善情况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失业保障水平医疗保障水平住房保障(3)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教育、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公共安全和秩序的改善323、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1) 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GDP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自然资源,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GDP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成本(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类的自觉行动对自然环境的 改善(3)绿色GDP是一个科学的理念,但目前难以实施33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1)GDP没有充分地反映人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服务34(2)GDP没有充分反映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带来的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 改善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带来人民生活水平 的改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善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 善35(3)GDP没有反映自然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人民生活 质量的变化自然环境的恶化,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自然环境的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36(三)关于GDP的一些误解和误用1、GDP承受了太多的责任2、GDP承受了太多的责难37三、 GDP与有关收入分配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381、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也即过去所说的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等于各 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之和,计算公式为 :国民总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 +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 + 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国民总收入 = 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 + 政府初次分配总收入+ 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39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再分配的最终成果,它等于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之和。

      计算公式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 国民总收入 +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 +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 居民可支配总收入 + 政府可支配总收入+ 企业可支配总收入40国民可支配总总收入结结构财财政收入 占GDP比 重年份政府企业业居民200118.7 17.4 63.9 14.9200219.2 17.7 63.1 15.7200319.6 18.0 62.4 16.0200419.9 20.3 59.8 16.5200521.0 19.859.2 17.1200622.8 18.558.7 17.9200724.1 18.457.5 19.3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结构 413、国民总储蓄国民总储蓄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 最终消费4、国民储蓄率国民储蓄率 = 国民总储蓄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2四、GDP与有关常用需求统计指标与之间的关系支出法GDP构成项目 最常用的替代统计指标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政府消费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