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简介资料.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102013201
  • 上传时间:2019-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简介一、写作背景1844年3月,马克思因受到恩格斯《德法年鉴》中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认为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的批判,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马克思决定从经济事实出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的著作1844年4月到8月,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写于巴黎,因而又称巴黎手稿原书名没有保留下来,现在的书名是1932年发表时苏联编者加的二、直接动因1.还在大学读书的青年马克思参加了黑格尔左派活动,1841年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虽然在这篇论文中所持的哲学观点还完全是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但是就其政治观点来看已经表明马克思是一位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了2.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在这一时期的斗争实践中,特别是通过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状况的研究,马克思开始认识到各个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和他们的物质利益相联系的,推动了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3.马克思离开《莱茵报》来到罗茨纳赫,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来总结分析他在《莱茵报》时期遇到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他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和国家的问题相联系的,这动摇了马克思原来所信仰的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因此马克思决定重新剖析黑格尔的国家学说。

      4.1843年9月,马克思开始和卢格创办《德法年鉴》,期间写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彻底完成了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三、出版情况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1927年,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达·梁赞诺夫将《手稿》第3部分整理后,发表在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上,后重印于192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3版上,标题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1929年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法文杂志上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和《关于需要、生产和分工的札记》为标题发表了一些片断1932年,德国社会党人S·朗兹胡特和J·P·迈耶尔对手稿进行整理后,用原文发表在《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第1卷中,标题是《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个版本略去了《手稿》的第一部分同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第1部分第3卷首次用原文全文发表了《手稿》,标题是《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中译文编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现在出版的《手稿》的结构是编者加工整理而成的《手稿》中的有些篇章(《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等)的标题是马克思原稿就有的,另一些篇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手稿,从马克思写的序言来看,《手稿》是马克思当时设想的一个庞大写作计划的一部分在《手稿》里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以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分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并且表示要进一步批判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的反动思潮;正在这时恩格斯于1844年9月到了巴黎第二次见到了马克思,这次会见他们发现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并且从此开始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无产阶级理论家的密切合作当时,两人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反动思潮,马克思就终止了《手稿》的写作,和恩格斯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四、文章结构《手稿》是马克思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研究工作的记录它主要由马克思在阅读过程中对原书的摘录、概括的转述、批判性的注释以及马克思自己在研究中产生的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组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手稿》共27页在这27页稿纸上,马克思每页都分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三个纵栏前16页,马克思在这三个标题下主要摘录了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并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从第17页开始,马克思只写“地租”一部分。

      从22页到27页是马克思自己的批判研究,编者给这部分手稿加了“异化劳动”的标题第二手稿”的前39页轶失,只剩下第40—43页第三手稿”的内容包括:对“第二手稿”第36页和39页的补充、全部手稿的序言(现在被放到全书的前面)、对黑格尔的批判和论述货币的一个片断二)关于第一手稿1、工资①、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 马克思认为工资的高低是由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决定的,但是在这一斗争中胜利总是属于资本家的,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斗争的一切优势都在资本家方面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客观地位决定了他是唯一最革命的阶级②、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三种不同状态中的地位亚当斯密认为只有在国家退步的时候即当国家变得贫穷的时候工人的工资才会下降;当国家的经济情况处于相对稳定的时候工人的工资也会相对稳定;党国家财富处于增多的状况时,工人的工资就会随之增长马克思对对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三种主要状态的地位分析,可以看到不管以任何形式的只是在工资高低的范围里打转的理论都只能是改良主义的、空想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地位只有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地位。

      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工人无论在资本主义的哪种社会状态下他总是处于贫困的地位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处于被贬低为性畜一样的地位,因此任何一种在分配领域里打圈子而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理论都是毫无用处的③、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可克服的矛盾马克思在分析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不同状态总是处于贫困的地位这一事实以后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理论上不可克服的矛盾首先,马克思从产品的分配方面揭露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上的矛盾按照他们的理论,一切产品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但是实际上工人却得到最少的一部分,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吧这种状况说成是自然的、合理的、永恒的使自己的理论处于自相矛盾的状态其次,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一切产品的价值都是由它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一切东西都可以用劳动来购买”但是拥有活的的劳动的这种“资本”的工人却不能买到一切,不仅如此他们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再次,工人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人,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却处于地主、资本家的统治之下,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最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在理论上总是说工人利益从来不同社会利益相对立,但是实际上,无论资本主义处在什么状态总是对工人不利,总是不断加深对工人的剥削。

      从这四个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可克服的矛盾中马克思得出结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雇佣劳动制度劳动本身对工人来说“就是有害的”,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将激起无产阶级巨大的彻底的革命精神2、资本的利润①、资本资金是土地产品和工业劳动产品的任何积累,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这就是说资本是用来雇人劳动,其目的在于获得利润的一种生产基金,资本的过程就是采用雇佣劳动的形式,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②、资本的利润“如果资本家从出卖工人生产的产品中除了用于补偿他所预付在工资上的基金所必需的数个以外不指望再多得一个余额,他就不会有兴趣雇佣这些工人了,同样,如果他的利润不同所使用的资本的量成一定的比列他就不会有兴趣使用较大的资本来代替较小的资本”资本家在所获得的利润总和上扣除雇佣工人的工资以外会有一个余额,这个余额就是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③、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力基本思想有以下几点:第一,“追逐私人利润”是资本家唯一的目的第二,资本家的利益与社会的一般利益时不一致的,甚至是敌对第三,最主要的劳动操作时按照投资者的规划和盘算来调节和指挥的。

      第四,资本家对工人处于欺骗和压迫的地位④、资本的积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资本的积累主要通过“大并大”“大吞小”所实现竞争和垄断是对立的统一,资本的积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垄断从而使资本家更加加倍的甚至是几倍的加重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因此,必然会加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三)地租①、对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分析批判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的观点打破了那种传统的所谓土地是“土地所有者用来改良土地的资本的利润”的错误观点,而提出地租的大小是由土地肥力大小和位置决定的这一合理思想但是亚当斯密又不懂得土地的私有制是形成地租的根源,只有在土地私有制的条件下土地的肥力和位置才成为决定级差地租大小的物质条件②、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对立亚当斯密得出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始终同社会利益一致”的结论,马克思认为这是荒唐的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个人从社会得到的利益同社会从个人得到的利益成反比马克思从以下事实论证的:第一,土地所有者利益的增长是和贫困与奴役的增长相一致第二,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是和农场主的利益相对的第三,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是和雇农的利益相敌对的第四,土地所有者和工业工人、资本家的利益也是敌对的。

      第五,一个土地所有者利益由于竞争的缘故也绝不会同另一个土地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③、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客观必然性经济浪漫主义者看到了封建主义被资本主义代替以后各种矛盾激化了,他们虽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是不能科学的说明这些矛盾更没有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科学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唯心主义者,他们不懂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客观的经济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以及对土地浪费现象的产生都是私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由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土地买卖中产生的卑鄙行为的结果④、地产分割的意义和结果在资产主义条件下,对封建大土地垄断的否定——地产的分割并没有消灭私有制,而是使私有制普遍化了对土地私有制的根本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彻底消灭必将由“联合”来代替他,马克思在这里讲的联合是指共产主义所有制四)异化劳动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局限性和马克思理论研究工作的任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以唯心主义的和形而上学世界观为指导来论证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建立完全科学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研究工作就是要科学的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灭忙规律,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②、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异化劳动的表现)关于异化劳动是《手稿》最具有特色的思想之一马克思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以对人性的基本理解为尺度,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异化劳动的表现 ③、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关系从起源上看,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后果,从既成状态上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④、异化劳动理论的意义马克思认为,对异化劳动的论述克服了国民经济学的缺陷,同时又提出了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就诶放的任务马克思还给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即“从私有财产对真正人的和社会的财产的关系来规定作为异化老丁的结果的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和“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发展的本质为根据?”三)关于第二手稿(私有财产的关系)①、批判混淆劳动和资本的本质区别的观点,进一步揭露劳动与资本的根本对立异化劳动实质上是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在经济上不同地位,在根本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表现但是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处于他们的阶级本能,却把劳动与资本混为一谈否认他们的本质区别,从而掩盖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马克思认为,只有当工人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以后劳动才真正转化为资本,但是它不是工人的资本而是资本家的资本的一个部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讲的可变资本。

      ②、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式从土地私有制开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