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陆游诗词鉴赏.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0662993
  • 上传时间:2024-0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0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好 事 近                                          陆 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试题】(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010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注释】 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    散花洲:地名,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以其地为吴王散花滩《舆地纪胜》载:“世传周瑜败曹操于赤壁,吴王迎之至此,酾(shī,斟酒)酒散花以劳军士,故谓之吴王散花洲。

             白蘋,汉典中的解释:《尔雅翼》蘋似槐叶,而连生浅水中,五月有华白色,故谓之白蘋                              芡    芡(qiàn),汉典中的解释:鸡头也——《说文》按:花似鸡冠,实苞如鸡首,故名生于池沼中的一种一年生大水草,体表有刺,叶圆而大,浮于水面,花茎伸长于水面上,顶生一花,紫色,浆果球形,果内胚乳白粉质,可食用   【翻译】    在湓口乘船归乡,黄昏时分,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长满了白蘋红蓼,映衬着渔夫身上蓑衣的一抹绿意            只要是能打到酒的地方我便可以视如家乡一般,只要四季都有丰足的菱芡明天又将乘风前行,管他今日是在江南还是江北鉴赏】  这首诗作于诗人54岁罢官东归途中陆游(1125-1210)在50岁-63岁之间: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

      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淳熙十三年,知严州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陆游写这首词《好事近》,是在由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专管福建茶盐专卖的)改任提举江南西路(在今江西省)时所写(淳熙六年,陆游正好54岁) 上片一开篇即描写出发时的情景,从湓口“放船”而归,晚上到“散花洲”住宿诗人朝发湓口,夕宿散花洲行程交代十分清晰爱国诗人陆游两次夜宿散花洲,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自家乡到夔洲(今四川奉节县东)去,八月中秋的第二个晚上在散花洲泊舟夜宿他在《入蜀记》写道:“泊散花洲洲与西塞相直前夕,月犹未极圆,盖望(农历月之十五)正在是夕,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平生无此中秋也 三、四句描写舟行途中所见,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色彩明丽的“白蘋”和“红蓼”与绿草相映衬,又仿佛将“新绿”映上绿蓑,格外润泽!一个“映”字,十分传神,把景与情紧密勾连,景物相互映衬,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引人入胜这两句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和“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这样的诗句,诗人旷达自适的情感不言自明。

      这就为下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下片“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几句,抒写诗人生活别无奢求,处处为家,旷达自适的情怀有沽酒处便为家” 只要有酒即可,别无他求而“菱芡(即菱角和芡实)四时足”,又把诗人生活不求奢华的个性写足罢官之后,也只能这样做旷达状,其实,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愤懑仍能隐约浮现 接下来,承上片“放船归”,写明日乘风破浪,顺流而下,“纵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情状,一个“任”字,再次把诗人的四海为家的旷达情怀表达得十分传神、形象而耐人寻味  陆游诗鉴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2、前人评析这首诗时,认为“望”字为全诗的诗眼结合全诗,试分析其作用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 本诗颔联于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请说说其蕴含着怎样的哲理?2、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夜泊水村 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①。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①泣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新亭,在今南京南劳劳山上1、本诗颈联为名句,多少年来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为国捐躯请对这一联加以评析2、本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梅花绝句 陆游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注:①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1、 本诗描绘了梅花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解:本诗写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了此诗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之外最繁华的都市他此得是由前方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1、一、二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后人评这首诗时,认为第四句写得太美,寓意深刻。

      请结合注解谈谈你对这一句诗的理解陆游诗鉴赏(参考答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1)本诗意境阔大深沉,(雄伟严肃,苍凉悲愤)三万里”的黄河,“五千仞”的华山,劈空而来,气象森严接着用“入”、“摩”二字,使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如今却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怒东入海”的黄河,也似乎夹着愤怒之气,倾泻而来;“上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2)“望”是“盼望”的意思,写北地遗民苦盼王师,泪已落尽,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南宋君臣早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但失望又终究不同于绝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心情[游山西村](1)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山回路转、扑塑迷离的情况,产生茫然之感,不知出路何在但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或: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若题目改为:请简要评析这一联如下答案可供参考:★这一联描写了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描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又寓含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2)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山西村后诗人意犹未足,惟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夜泊水村](1)颈联写诗人热血沸腾和岁月蹉跎的矛盾为国雪耻,不辞万死,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慨!但如今却空有此怀,既不能图名青史,也不能长留青丝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时不我予的悲叹2)主要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第一联将自己被弃置与壮志未酬对照,抒发了壮士的不平与请缨的愿望第二联把自己虽已年老,犹能横渡大漠、奋战沙场的浩气,与朝中大臣只知楚囚相对、作新亭之泣、不戮力王族对比,表达了对“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肉食者”的愤懑之情 [梅花绝句](1)塑造了不畏寒冽,笑迎晨风,纷繁似雪,遍开山中的梅花形象2)①想象奇特三、四两句意为: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花之前都有一个放翁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对梅的狂态和赏梅的疾情②借物抒怀借梅花的高洁品格表现自己高标绝俗的品德[剑门道中遇微雨](1)一、二两句塑造了一个长期奔走,衣上沾满尘土,又因国仇未报、壮志难酬而杂有“酒痕”、处处伤心黯然“消魂”的形象。

      2)这一句按正常顺序应放第一句,但这样就平弱无味了诗人先自问:“我难道只该是个诗人吗?”引起读者思考,再接以此句,形象逼真,耐人寻味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这既回答了前句“消魂”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不图个人安逸,不恋都市繁华的内心感情,含义极其深刻陆游的标签张晓风    我问学生陆游是谁,他们自有标准答案,那答案是:“南宋爱国诗人    你不能说他们错,却知道,他们也似乎不全对    好好一个陆放翁,活过八十多年,在疆场披霜,在情场流泪,写下上万首的诗,小词也填得沁人肺腑这样一个人,岂肯被“南宋爱国诗人”六个字套牢?    然而这是一个粗鄙无文的时代,大多数的人急着把自己或别人归类,归了类,就做完了选择题,就可以心安了那人活到78岁,犹为满山梅花惊动得不安的灵魂,写下“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句子那时候,如果你问他:“陆游,你是谁?”他会说:“我是想化身千万而不得的凡人,如果可能,我希望我是一万个陆游的集合体,我希望我随时可以散开,散到四山去,在每一棵老梅下放一个陆游——而每一个陆游都是梅花之美的俘虏你问我是谁,我是花臣酒卒    晚年,他是行走在村头社尾的一个老头,“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此时,你如大叫一声:“嘿,老头,你是谁呀?”    他会说:“我是那些小鬼捉弄的对象,他们很快乐,因为看到我喝醉了,便插我一头野花来害我出糗——我也很快乐,我这辈子从来不好意思自己插花戴朵现在装装醉,装装被他们陷害,体会一下满头插花的快乐——哈,我是谁?我是一个老骗子呢!”    世上没有一生80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爱国诗人”陆游只是写他的诗,只是记录他的心情,至于分类,陆游何尝知道自己已经被贴上标签,分类归档,准备拿去题库当一则很好的选择题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金兵铁骑气势汹汹杀来,一举攻陷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俘虏了一国之君宋徽宗赵佶和他的长子宋钦宗赵桓在被俘的日子里,宋钦宗天真地以为可以“花钱免灾”,他答应了金兵提出的全部条件:割让河东、河北土地,向金朝奉献金子1000万锭、银子2000万锭,绢帛1000万匹,还派了24名官吏帮金兵在宋朝的寺庙道观和皇亲国戚、朝廷官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