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和方法(-62页)课件.ppt
6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 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和方法,,第一节 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历史,,人类对害虫的管理策略大致分初期防治阶段、化学防治阶段、害虫综合管理阶段,、森林保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4个主要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防治阶段,,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提出综合防治(,integrated control),的原则农业技术防治(灌溉、轮作、选用抗性品种等)+农药(植物性或矿物性农药)或引用天敌(1888,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 ),配合人工捕捉等机械方法此阶段强调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的研究天马行空官方博客:,;:1318241189,,,二、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1946年开始大面积使用,DDT,,相继六六六、氯丹、毒杀芬等一系列高效、持久的有机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发挥巨大作用62年美国生物学家,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农药合并症”虫害损失并未因大量使用农药而下降三、害虫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很多害虫防治的新策略,主要包括害虫综合管理、全部种群管理、大面积种群管理等。
一)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Stern,等于1959年最早提出害虫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IPC),,1972,年将,IPC,改为,IPM定义:,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使用生物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防治方法,坚持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把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增加生产的目的(马世骏,1979年)特点:,,1,、,生态学观点,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和防治效果,立足于整个生态系统2,、,经济学观点,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求将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净活动收益=挽救资源的价值-活动费用3,、,容忍哲学,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强调自然控制因子,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力求少用或不用农药,不造成环境污染IPM,中营林措施占首位,生物防治其次,化学防治占第三位3)注重短期效益,,综合管理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着重压低虫口密度于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没有考虑这些措施的长期作用,没有把每一个措施都作为增加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因子,所以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虫灾的现象.一些生物剂或天敌被当成农药一样使用,,Tshernyshev,(1995)认为大量释放天敌,对系统稳定性是有害的。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上述局限性,使它不能满足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需要天马行空官方博客:,;:1318241189,,,(二)全部种群管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意大利的,Knippling,提出,,其哲学基础是消灭哲学化学防治对控制高密度种群最有效,而不育技术是以低密度种群下最为有效二者结合可彻底消灭害虫昆虫学家张宗炳(1988)曾比较,IPM,和,TPM:5,点,,⒈TPM,主要针对卫生害虫,也针对少数危害严重的大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杨干象对多数农林害虫实行,IPM⒉,对化学防治的态度都反对单纯使用化学农药,,TPM,主张化学防治为主先行压低虫口,辅以不育技术;,IPM,则考虑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⒊对生物防治的态度IPM,强调自然控制,生物防治助增自然控制TPM,不反对生物防治,但怀疑态度⒋费用和收益上,,TPM,更注重长期效益,,IPM,多考虑短期效益⒌,TPM,注重消灭技术,而,IPM,着重于生态学原则EPM,与,IPM,的区别主要在于,:,,由于,EPM,不采用昂贵的化学农药和大规模释放天敌,将会比,IPM,更经济能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如农林技术措施、抗性利用技术等)得到加强和发展,对那些能在害虫暴发初期起作用的捕食性天敌和多食性寄生天敌的应用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二)森林保健,,,就是要保持森林健康,恢复森林健康,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一个理想的健康森林应该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的影响(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不会威胁到现在或将来森林资源经营的目标森林保健的实质就是要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从而使其最大、最充分的持续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作用,,不以杀死害虫为防治目标,着重实施森林保健,降低害虫种群的增长率途径:,,1、监测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2、重点研究易于或潜在成灾种群与天敌的动态机制3、应用各种林业措施,使系统抗病虫害能力增强第二节,,害虫管理的原理及技术方法,,一、森林害虫种群数量调节的基本原理,,1,、生物潜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生物间的繁殖达到相对稳定,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生物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力量称之为生物潜能充分利用生物潜能可避免害虫猖獗2,、反馈和负反馈机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间自我调控机制是由于能流、物流、信息流中的负反馈机制如天敌和寄主的关系3,、森林昆虫的生态对策:,是昆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生物有机体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K,对策和,R,对策。
4、经济阈值,(,ET),和经济危害水平,(,EIL),,Stern,等人于1959年对经济阈值的定义为:,,“,经济阈值,是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种群达到经济危害水平”而对,经济危害水平,的定义则是,“将会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种群密度”一般平衡水平(,EP):,是指害虫在长时间内没有受到干扰影响时的平均种群密度害虫数量总是在,一般平衡水平(,EP),上下,可将昆虫分为4大类:非害虫、偶发性害虫、周期性害虫、主要害虫非害虫:,由于自身的繁殖力及自然控制等作用,种群密度永远达不到经济危害的程度如灰蝶等偶发性害虫:,当环境适宜、天敌减少、食物增多、气候异常或杀虫剂使用不当时,会超过经济危害水平,如美国白蛾周期性害虫:,一般平衡水平较高,仅略低于经济危害水平,当种群数量增加时,需要认为干预,如舞毒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一般平衡水平高于经济危害水平,永远需要防治,自然因子不能控制其危害,如苹果蠹蛾、美洲棉铃虫等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是否有人为传带的可能;本地区是否有该虫的分布,或具备适于该虫分布的自然条件;危险性害虫的危害性质及防治的简易程度;根据国家或有关地区的规定凡危害严重,防治不易,主要由人为传播的国外危险性森林害虫应列为,对外检疫对象,。
如欧洲榆大小蠹、欧洲榆小小蠹、美国榆小蠹凡已传入国内的对外检疫对象或国内原有的危险性害虫,当其在国内的发生地还非常有限时应列为,对内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是封锁、扑灭和防范植物检疫对象的前提检疫对象的除治方法主要包括药剂熏蒸处理、高热或低温处理、喷洒药剂处理以及退回或销毁处理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其中昆虫11种、病原微生物6种,线虫1种,植物1种,并自2005年3月1日开始生效.,,新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昆虫(,11,种),,1,、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LeConte)2,、,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3,、,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a,Takagi,),4,、,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Linne)5,、,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innaeus))6,、,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7,、,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8,、,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n,(shinji))9,、,红棕象甲,(,Rhyncnophorus ferrugineus,oliu.)10,、,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Linnaeus))11,、,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病原微生物(,6,种),,1,、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ea,Takikawa et al.)2,、,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J. C. Fischer ex Rabenhorst)3,、,落叶松枯梢病菌,(,Guignardia laricina(sawada) Yamamoto et K. Ito)4,、,冠瘿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5,、,杨树花叶病毒,(,Poplar Mosaic Virus)6,、,草坪草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线虫(,1,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rher)Nickle),,植物(,1,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二)林业技术,,运用林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大量发生繁衍的条件,或直接消灭、减少虫源,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
主要包括:选育抗虫树种和品种、加强经营管理、合理采伐、运输、储藏等选育抗虫树种和品种,:行道树选用抗虫性强的银杏、樟树、女贞、广玉兰等光肩星天牛选用新疆杨等抗性树种加强经营管理,:造林前对土壤昆虫、立地等的调查;营造混交林,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创造复杂的生态条件;适地适树,树种的合理配置;采取封山育林、合理抚育,及时修枝、间伐,组织透光伐、卫生伐等,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清除林内杂草、灌木、粗糙树皮,冬耕深翻;合理施肥灌溉合理采伐、运输、储藏,:及时采伐更新,防止过熟林导致次生性害虫的发安生;除伐林内被病虫害严重感染的立木;为防治小蠹虫进行卫生伐,及时处理采伐剩余物,采伐木及时运出林外;储木场木材及时进行除虫处理防治害虫可利用的天敌包括如下种类:,,,①捕食性天敌主要是捕食性昆虫,其幼虫和成虫通常都是肉食性的,虫体一般较它的猎物为大,在发育过程中要取食多个猎物如澳洲瓢虫和大红瓢虫(防治吹绵蚧),孟氏隐唇瓢虫(控制了柑橘等经济作物的粉蚧),用多种瓢虫防治蚜虫,用草蛉控制蚜、螨类和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小幼虫常被利用的捕食性天敌还有步行虫、食蚜蝇、螳螂、胡蜂、食虫蝽、蜘蛛等草蛉成虫,左:草蛉成虫在植物花上寻找昆虫,,右:草蛉成虫在林木上寻找昆虫,,,,瓢虫的幼虫,,,②寄生性昆虫,,,其生活史的一个时期或终生附在寄主的体内或体外,摄食寄主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虫体较寄主为小,一般仅利用一个寄主完成其发育过程,成虫期大多自由生活在卵寄生蜂中,,赤眼蜂,是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类群,对防治粮食、棉花、果树、蔬菜和林木的多种害虫都有效果中国的赤眼蜂以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最为常见黑卵蜂是中国松毛虫的重要卵寄生蜂,自然寄生率有时可达,80,%赤眼蜂的生活史,,,,绒茧蜂 成虫形态,,,绒茧蜂的蛹(茧),,,③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在自然条件下可使昆虫疾病流行必须符合高效、安全、生产成本低和耐贮存等要求,,,且须经国家批准后才能使用在细菌中,,,苏云金杆菌和乳状菌1958年以来已在许多国家作为商品生产苏云金杆菌,BT,和它所产生的毒素对菜粉蝶、小菜蛾、棉铃虫、粉纹夜蛾、玉米螟、三化螟、稻苞虫、松毛虫等百余种害虫有防治效果,有的菌株(以色列变种)还对防治蚊虫有特效;,乳状菌,则多用于防治蛴螬(国外商品,杜木,,Doom)当前主要由于噬菌体污染、生产不稳定、成本高制约发展BT,致鳞翅目幼虫死亡症状,,,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致病症状,,,,真菌,由于发育所需要的湿度和温度往往不能在自然条件下得到满足,大规模利用受到限制。
白僵菌孢子萌发需要99-100%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大量用于松毛虫和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喷施含孢子量1亿孢子/,g,的菌粉即可,对天牛,菌粉直接注入坑道效果好病毒,抑制害虫的作用显著,但各国在使用时都十分慎重美国环境保护局至,1976,年才第一次批准一个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作为农药进行商品生产我国有20多种森林昆虫中发现了病毒,,多为,NPV,,少数为,GV,和,CPV,,,并对舞毒蛾,NPV、,赤松毛虫,CPV、,马尾松毛虫,CPV、,等景象能够过深入的研究和试验白僵菌侵染昆虫的死亡症状成虫及蛹,,,白僵菌侵染昆虫幼虫,,,病毒病幼虫倒挂与枝干上,,体色变淡,动作迟缓,体内组织液化,但无恶臭味细菌病一般带有臭味),,,,④某些脊椎动物也可用来控制害虫,,除青蛙和家鸭迄今仍是中国防治稻田害虫的重要工具外,中国有,1000,多种鸟类,其中吃昆虫的约占半数,常见的食虫益鸟有,20,余种,对控制害虫也有巨大作用此外,食蚊鱼、斗鱼和鲤等还可用来消灭孑孓应用天敌昆虫的主要的途径和方法,,1,、保护利用本地天敌,,包括两方面的措施,,①避免和减少直接杀伤天敌选用对天敌比较安全的农药和剂型;制订合理的防治指标和加强预测预报,以减少施药的次数、剂量和范围;调整施药的时间以躲开天敌繁殖期、盛发期或释放期;改进施药的方法和技术等。
其次,要合理安排耕种,灌溉、施肥、收获、清洁田园等各种农事活动,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此外,还应制订和实施保护鸟类、青蛙等有益动物的法规②创造适宜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包括补充寄主,(,猎物,),或营养物(蜜源植物),、使用信息化学物质、提供栖息和营巢的场所、改善田间的小气候和保护越冬等如棉花与小麦或油菜,间种,,可使棉蚜的天敌瓢虫和草蛉等从小麦和油菜上获得丰富的蚜虫作食料,繁殖后移上棉花,抑制棉蚜为害;浙江4,~,5,月在林间,挂松毛虫卵卡,3批,松毛虫卵寄生率为对照的143%;栽植蜜源植物;,利用,寄生蜂保护器,;,越冬前将天敌如瓢虫、黑蚂蚁等移入室内,保护,可以减少天敌的死亡等2,、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在天敌自然发生率低的情况下,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对某些害虫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如繁殖和释放,赤眼蜂,以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稻纵卷叶螟,繁殖、释放,平腹小蜂,以防治荔枝蝽,利用,丽蚜小蜂,以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应用柞蚕卵繁蜂产量稳定应注意,即使进行蜂种的复壮,防止蜂种退化;合适的接蜂量,控制复寄生;掌握好防蜂时机和防蜂量等3,、异地引进天敌和助迁,,引进外地优良天敌来防治本地的有害生物,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当一种有害生物从原产地进入另一国家而未将天敌同时带去时,这种有害生物常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猖獗成灾从有害生物原产地引进天敌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1888年美国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挽救柑橘业据统计,至,1970,年止全世界至少有,253,起天敌引种获得成功在,9,个主要目中有,120,种害虫得到永久性控制,,,其中有,42,种属于彻底控制,,48,种属于基本控制,,30,种属于部分控制中国有计划地从国外引进天敌的工作开展较晚,但引进的天敌如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日光蜂、丽蚜小蜂等在生产上也起了明显作用现在,在同许多国家开展天敌引种交流的同时,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天敌引种也有较大发展有些天敌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作物上大量发生,可以直接将其转移到另一作物上防治另一种害虫,如从麦田,助迁,七星瓢虫到棉田防治棉蚜;从麦穗上采集中华草蛉移到柑橘园防治叶螨等四),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物理机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1,、,捕杀如剪虫瘿或聚集的幼虫;采摘卵块;震落、捡拾幼虫如蛴螬等2,、,阻隔如捆毒绳、上胶环、扎塑料布、绑草等阻隔害虫上、下树杨树周围栽云杉防云斑天牛、桑天牛侵入,栽苦楝防光肩星天牛进入等。
3,、,诱杀潜所诱杀,,如苗圃中利用树叶、菜叶设置潜所诱引地老虎等幼虫在树干基部束扎稻草或麦杆诱引美国白蛾、松毛虫等蛾类幼虫越冬或化蛹后杀灭食物诱杀,,将食物做成诱饵或毒饵如苗圃中用糖醋液诱杀地老虎等夜蛾类成虫,在林地用饵诱引小蠹虫,在竹林置加药的尿液杀竹蝗灯光诱杀,,如黑光灯、碘钨灯、篝火、高压灭虫电网等诱杀各类害虫成虫性息素诱杀,,用人工合成的如云杉八齿小蠹、舞毒蛾、白杨透翅蛾、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等性引诱剂加入农药诱杀颜色诱杀,,利用某些昆虫的视觉趋性制作不同颜色的胶板,如在林中设黄色胶板来诱捕刚羽化的落叶松球果花蝇成虫等4,、高温处理用高温处理杀死害虫或病原菌,如用高频电波杀灭害虫,热水浸种来消灭某些种实象甲、病原菌,火烧落叶防治落叶松落叶病等5,、放射性元素处理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同位素、各种射线处理害虫,微波杀虫,紫外线灭菌等方法五)化学防治,,1,、农药的分类,,,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按成分和来源分:无机杀虫剂,包括砷酸钙、砷酸铝、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按作用方式分:触杀剂(辛硫磷、氰戊菊酯)、胃毒剂(砷酸钙、砷酸铝)、熏蒸剂(氯化苦、磷化铝、溴甲烷)、内吸剂(乐果、久效磷)、拒食剂(拒食胺)、忌避剂(香苯油)、引诱剂(性引诱剂)等。
2,、农药药剂类型及其使用的方法,,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农药叫,原药,原药除少数品种可作熏蒸剂外,绝大多数需添加一些辅助剂,制成一定的药剂形态、才可在生产上应用,这种药剂形态叫,剂型,主要是前,4,种剂型①粉剂,,由农药原药和陶土、黏土等填充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机械粉碎制成的粉状制剂,,其细度要求,95%,通过,200,目筛,一般含有效成分,0.5%-10%,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也能不分散和悬浮在水中,所以不能加水喷雾施用一船低浓度粉剂直接,作喷粉使用,,高浓度粉剂可作拌种、土壤处理或作毒饵等使用粉剂使用方便、工效高、不受水源限制,用途广泛但喷粉时易飘移,污染周围环境,不易附着花卉植物体表,用量大,残效期较短②可湿性粉剂,,它是由,原药,加,填充剂,、,悬浮剂,或,湿润剂,经过机械混合制成的粉状制剂其细度为,99.5%,通过,200,目筛可湿性粉剂能被水湿润,均匀分散在水中,在水中的悬浮率一般在,60%,以上,可湿性粉剂主要用于,兑水喷雾,,不可用于直接喷粉它的优点是喷洒的雾滴比较细,在植物体表上,粘附力较强,施药时受风力影响不大,防治效果比同一农药的粉剂要好,残效期较长但要求湿润剂质量好,若悬浮性不好,容易沉淀,造成喷洒不匀,影响药效或造成药害。
③乳油,,乳油又名乳剂是由,原药、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溶调制成的透明油状液体溶剂用来溶解原药,乳化剂使油和药均匀混合PH,值一般为,6,至,8,乳油加水可自行乳化,分散成不透明的乳液,主要,供喷雾,也可配制毒土、浸种或泼浇使用喷洒时药液能很好地粘附在植物表面,不易被雨水冲刷防治效果好,残效期较长缺点是成本较高,有机溶剂有增加农药渗入动、植物和人体内的作用,如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药害和人畜中毒④颗粒剂,,颗粒剂是由,原药、载体,(,陶土或细沙、黏土、煤渣等,),和助剂,制成的颗粒制剂颗粒剂是将粉剂或可湿性粉剂或乳油按一定的比例与载体混合均匀晾干而成主要用于灌心叶、撒施、点施,等颗粒剂使用时沉降性好,飘移性小,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小可控制农药的释放速度,残效期长施用方便不受水源限制,同时能使高毒农药低毒化,对施药人员安全⑤悬浮剂,,由,原药、水、分散剂和防冻剂,等构成的粘稠性悬浮液如,40%,多菌灵胶悬剂和,50%,的硫悬乳剂等主要供常规喷雾,也可以进行低容量喷雾和浸种等⑥烟剂,,它是由农药,原药与助燃剂和氧化剂,配制成的细粉状物该药剂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节省劳力,可扩散到其他防治方法不能达到的地方,适宜于防治仓库和大棚温室的虫害和病害及森林病虫害。
⑦水分散粒剂,,它是近年发展的一种颗粒状新剂型由固体农药,原药、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和填料,加工造粒而成,遇水能崩解分散成悬浮状该剂型的特点是流动性能好、使用方便,无粉尘飞扬,且贮存稳定性好,具有可湿性粉剂和胶悬剂的优点⑧缓释剂,,缓释剂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农药贮存在加工品中,(,一般用废塑料、树皮、有机化合物等,),,制成的一种剂型使用时农药缓慢释放,可有效地延长农药效期,所以残效期延长,并减轻污染和毒性,用法一般同颗粒剂⑨水剂,,将,水溶性原药直接溶于水中制成水剂,,用时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即可喷施水剂不耐贮藏,易于水解失效,湿润性差,附着力弱,残效期也很长⑩水溶剂,,它是由,可溶性原药直接加水而成的可溶性粉剂,再加水即溶解为水剂,可直接进行喷雾,水溶剂即可溶性粉剂该剂型加工简便,使用方便,药效好,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此外,还有,片剂、砖剂、糊状剂、油剂,等农药剂型3,、农药的使用方法,,①喷粉法均匀周到,植物表面有一薄层药粉,叶片变白则多,易发生药害早晚有露水时粘附性强②喷雾法也面充分湿润,以使药剂不从叶面流下为宜③超低容量喷雾和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每公顷用药量在,5000,ml,以下,雾滴直径在,100,微米以下;低容量喷雾每公顷用药量在,75000~15000,ml,以下,雾滴直径在,100~150,微米以下。
可以内过5%敌百虫油剂、25%杀螟松油剂、255辛硫磷油剂、25%乐果油剂④烟雾法适合于树高、林密、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气温逆增和风速影响大早晚易出现气温逆增现象,林内风速为0.3-1.0,m/s,适合放烟⑤熏蒸法溴甲烷(,30-40,克,/,m3,)、,磷化铝(,10,克,/,m3,)⑥,拌种法⑦土壤处理⑧毒饵法⑨种苗浸渍法⑩毒环法4、常用杀虫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1)敌百虫:,,,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杀虫剂,兼具胃毒和触杀作用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存放易吸水受潮,配成水溶液易失效在弱碱条件下可转变为敌敌畏商品剂型为,90%,晶体敌百虫、,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禾,%,粉剂对鳞翅目幼虫和叶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敌敌畏:,,,兼具胃毒、触杀和强烈熏蒸作用的广谱杀虫剂纯品为略带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挥发性强,在碱性和高温条件下很快消解为无毒,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商品剂型有,80%,和,50%,敌敌畏乳油,适宜防治蚜虫、叶甲和蛾类,对高粱易引起药害,对玉米、豆类、瓜类幼苗也易引起药害3),乐果:,,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农药,有强烈的内吸和触杀作用。
白色晶体,略有樟脑臭味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贮藏可缓慢分解有,40%,乳油、,60%,可湿性粉剂可防治蚜虫、蓟马、介壳虫等4),马拉硫磷:触杀、胃毒作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纯品五色油状液体,工业品棕色,有强烈大蒜臭味可防治蚜虫、蚧虫、刺蛾等水中或长期暴露缓慢分解5),杀螟松;高效、中等毒性,有强烈触杀和胃毒作用棕色微臭常温储藏和遇光稳定,高温和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常用,50%,乳油,渗透性强,可防治钻蛀性害虫天牛等另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还有亚胺硫磷、对硫磷、辛硫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不直接杀死昆虫,引起昆虫特异性的生理反应,如除虫脲、灭幼脲1号、3号等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是昆虫不能正常蜕皮5、农药的合理使用,,正确选用农药;合理混用农药;交替轮换农药;严格掌握用药量,控制药剂浓度、用药次数等;适时施药;喷药均匀周到,保证施药质量;注意保护天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