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主义原理在交通工程上的应用.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393813268
  • 上传时间:2023-04-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长安大学专业: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廖周文指导教师:张舒完成时间:2024年2月24日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交通工程中应用8 / 8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交通工程发展中的应用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中新兴学科在我国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同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学科回顾世界交通的发展,按照交通工具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步行时代在车辆发明以前漫长的远古时期,人们真正的运输活动都靠的是自己的双腿,以及人牵引牛、马、骆驼等,这一阶段成为步行时代第二阶段,马车时代自从人类发明了马车,修建了一些最原始的马路,马车时代就产生了第三阶段,汽车时代19世纪末,产业革命后出现了蒸汽机和电动机,为运输工具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始以动力机械驱动的各种机动车辆纷纷制成,成为道路交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第一次制成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从此汽车很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人类也从此跨入了汽车时代第四阶段,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公路运量激增,出现了车多路少,事故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交通需求难以满足,加之汽车速度提高很快,这一状况推动了公路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于是,高速公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人类也因此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第五阶段,智能运输时代智能运输时代是交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于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智能运输的代表主要有日本的ITS系统,美国的AHS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目前还处于研究实验开发阶段,各经济发达国家都争相投入大量开发研究经费,试图获取重大进展,希望能以此解决交通拥堵我国政府对智能交通也非常重视,正在大力研发并逐步推广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度解读:回顾人类交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解读到每一个阶段都既是独立的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发生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交通发展中,正是由于马车与马路的出现才产生了马车时代;汽车的出现造就了汽车时代,这充分证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反过来,也正是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马车时代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阻碍了社会发展,从而推动了技术变革,促使汽车的发明;低速时代同样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就促使了相应高速汽车,大动力技术的发明与创造,从而把人们又推入了高速公路时代这些又有力证明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力的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中的运用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全长18.5公里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

      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3.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全长375公里,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5个城市,是当时公路建设项目中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工程,开创了我国建设长距离高速公路的先河,为90年代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4.山东会议1993年6月交通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国道主干线任务从1993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共建成高速公路4119公里,京津塘、济青、京石、首都机场、太旧、郑开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5.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42公里,时速120公里,设置监控、通信、收费、照明等服务设施通过这条路的修建,我国制定了第一个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西起济南,东至青岛,全长31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10公里7.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8.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江泽民同志题写路名公路全长2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9.福州会议:1997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决策,决定在1998年加快公路建设交通部在福州召开了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做出了部署提出到2000年,“两纵两横三条重要路段”中的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和西南出海通道要全线贯通,高速公路超过8000公里1998年一年,全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6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663公里10.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11.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12.2000年,京沈高速公路通车13.2000年12月18日,京沪高速公路通车13.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每一次新的突破,都是鼓舞人心的振奋块块里程碑记载了中国高速公路人为之奋斗的每一个瞬间:1988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进入一个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过程,截至2003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近3×104km,居世界第二位也就是说,仅用了15年时间,中国高速公路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4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5年中,1989年召开的第一次中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沈阳会议)、1993年制定交通运输上新台阶目标及随后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会议(山东会议)以及1998年召开的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福州会议),在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根据交通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国家骨架公路网,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7万公里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度解读: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当事物的量积累到一定的数量,超过临界点这个度时就会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同样体现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中从建国以来,至今60余载,我们从连一条像样的毛马路都没有,逐步建成完善的国道网,将全国连成一盘棋;又在各省内修建众多公路,完善省内及省际公路网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包括纳入统计的155万公里村道),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252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4个,新增吞吐能力4.95亿吨内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6720万吨,改善内河航道里程521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5万公里。

      60年的积淀造就了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巨大的工程量,而在其中,我国成就的不仅仅是公路里程的量上的积累,我国在一系列公路建造技术,维修保养技术,视屏监控设备,路网管理水平,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目前我们已经应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与设备,如ETC专用车道自动收费,LED电子显示屏,视屏联网监控仪,雷达测速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公路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跃,如此成就值得我们全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当然也正是由于我们有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重视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所以我们能在交通建设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铸就辉煌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上的应用20世纪初是有轨电车的黄金年代1881年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期间,一辆只能乘坐六人的有轨电车在400m长的轨道上展示世界上第一个将有轨电车投入商业运营的是在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里士满市20世纪初,有轨电车发展很快,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有轨电车线总长25000km到了30年代,欧洲、日本、印度和我国的有轨电车有了很大发展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09年大连市也建设了有轨电车,在随后的年代里,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都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在城市骨干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路灯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剧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明显的不够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了中国到20 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当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发展高潮时期,由于地铁造价昂贵,建设进度收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铁的同时,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并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路结构上,也采取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新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在繁忙的道路交叉处,采用进入半地下或高架等形式;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地面轨道可与道路平齐,有轨电车可与汽车混合运行1978年3月,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会议,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英文为Light Rail Transit ,简称轻轨交通(LRT).20世纪80、90年代,环保问题,能源结构问题日益突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全世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轻轨交通的建设高潮。

      据粗略统计,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9条轻轨线路我国长春、大连等地也在近年建成了新型轻轨线路,天津轻轨也正式立项,即将开工建设长春轻轨所使用的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