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洛话﹙﹚是唐朝的普通语.pdf

15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895441
  • 上传时间:2018-03-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00.3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河洛話﹙台語﹚是唐朝的普通語 王武烈 在資訊與國際間的大量交流下,從文字和語言的小小差別,我們可以發現各國的文化 的確不同由英、美、加、澳、紐等國的英文發音,我們可以分別這個洋人來自何方;聽 到「水準」與「水平」的講法,就知道是從哪一岸來的人了解文字和語言的微妙,從其 研究的結果,可以追溯各當時文化交流的實情,並且對歷史學家多少也有所助益 唐、宋是中國文明鼎盛的時期之一,我們循著各種資料,似乎能夠了解當時中、印文 化相融的情形佛陀當時並不以梵語演說,佛經都是靠各地僧侶的口傳、背誦傳下來的 佛教文化進入中國雖然很早,可是早期都是翻譯自西域各種國語言的佛經利用梵文書寫 佛經,也是在佛陀圓寂以後很久才有的事漢人能夠直接翻梵為漢,是從唐玄奘開始,唐、 宋兩朝都設立有譯經院,大量翻譯佛經唐代開元三大士大力宏揚密宗,基於咒語「五不 翻」的原則,漢文佛經仍保留許多的梵音咒語因此,我們從密咒發現梵語與河洛話﹙閩 南語、台語﹚的發音極為相近,從而明白現在通用的“國語”,並不是唐代文明時期所使 用的語言 河圖、洛書是《易經》數術的符號,閩南語、台語都稱為“河洛話”﹙福佬話、泉漳 話、福建話﹚ ,河洛話是否指的就是河圖、洛書流行地區﹙或是河南洛陽,或河、洛流域﹚ 的古語,我們還不能確定。

      可是從西元四世紀初“五胡亂華”時﹙A.D.304-439﹚ ,第一批 為了避難的中原人士,在二百多年期間陸續南遷,輾轉遷到福建、廣東一帶定居下來第 二批是唐高宗時﹙A.D.649-683﹚ ,為了平定“蠻獠嘯亂”,河南光州固始縣人陳政奉命南 下“征蠻”後,並且其兄陳敏另率有五十八姓人士入閩,接著陳政之子元光亦奉命鎮守漳 州先是“河洛話”混合了當地土音,唐代又加入“中洲話”,如此成為現今流行於福建 地區的閩南語,或流行於廣東地區的廣東話、客家話,這是可以確定的尤其唐、宋兩朝, 北方被遼、金統治,流行的是混雜的胡語,中國南方才是漢人河洛文化的根據地所以我 們可以從許多台語、廣東話、客家話與梵語發音的近似,證明台語是唐代的通用語言,或 者是唐朝的國語,並探討台語這種多變化的八音調的語言 文化進步的民族,她的語言發音就比較精緻,最常看到的幾個例子: 「我去香港買的 香,聞起來很香」 、 「若許許先生允許的話」 ,相同的字在台語發的音就不一樣;如松江 路與昇降路的不同又如台語描述打人的動作,顯然比國語清楚了許多天母就是美軍對 「聽無」的音譯印度城市孟買﹙Bombay﹚ ,就要用河洛話發音台語仍然留有許多古音: 眠床、下晡,還有三貂角是西班牙語聖地牙哥 Santiago 的台語轉音。

      但是現代中文常用 字卻很難寫出台語音來,如白北魚還有台語流行歌曲的歌本,仍然要借用漢字來發音 南北朝以後,經過大量的胡漢通婚,很難說誰是純種的漢人,偏偏統治者都以傳襲漢 文化自居自從後金朝族人在北京建國以後,一直到滿清末年,由於數百年科舉的需要, 可能滿洲官話就是流行在中國北方的通用語言,民國時以廣東話、四川話等投票,一票之 差,繼續選用滿洲官話為“國語”當國民政府「轉進」台灣以後,即強力推行滿洲官話 ──北京話之教育,並且限制各種母語的傳播,讓我們以為只有四音半的「國語」 ,就是2漢人說的話特別是電視上台語連續劇的「鄉土化」 ,通常故意編得很低俗,讓人民鄙視 母語,以為能說國語才能顯得身分高尚些 在台語開始抬頭的初期,我們會聽到空服小姐說: 「各位旅客!『阮』已經降落松山 機場」 ﹙有旅客還待在空中的感覺﹚而不是「 『濫』已經降落松山機場」因為四音半的 滿洲官話發音, 「我們」就像英文 uncle 一樣,含糊的包括了所有,分不出說話者的對象 譬如: 「 『濫』老師」與「 『阮』老師」用法就不同了各位「阿公!阿嬤!」和「公媽」 是不同的;車要「倒駛」 ,或要「倒屎」也要分清場合來說; 「行李」和「牲禮」也容易造 成誤會。

      產婆能幹嗎?有猴莫?舅舅與舅仔,……台語音的一轉,意思就差了很多 梵語是拼音文字之母,後來發展成拉丁語系,再成為目前流行的英、法等等的拼音文 字我們可由《勝妙吉祥文殊真實名經》中言詞之主自宣說的無生法者咒:啞啞 依依 烏 烏 耶耶 窩窩 亢啞 ,知悉拼音文字 A、 E 、I 、O、 U 母音最早的經典記載唐代的第 一外國語言應該是梵語,據說唐朝曾經有意把梵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日本遣唐史吉備真 備利用「阿、伊、宇、江、於」等的中文偏旁,創造了日本正楷“片假名”字母後來空 海大師是學了梵語的拼音,利用中文字體「安、伊、宇、衣、於」等的中文草體創“平假 名”字母,日語仍保留很多唐音,如「宇」字的讀音,就是台語的唸法從古代梵音中譯 的文字來看,許多與河洛話的發音很接近,如舍﹙sa﹚的發音,就是台語宿舍的“舍”音 唐代時的蘇門答臘﹙Sumatra,蘇門答剌、速木都剌、三佛馱,或稱舊港,因產金, 又稱金洲,義淨稱為末羅遊﹚有一個國家叫作室利佛逝﹙Sri Vijava﹚ ,或後來所稱的“三 佛齊”,它掌控了從阿拉伯海或印度洋與中國南海的交通咽喉八世紀初,室利佛逝與當 時印度“大乘佛教”中心的孟加拉關係密切,因此受到影響。

      印度大乘密教法師金剛智 ﹙Vajaraboddhi,跋日羅菩提﹚由海路將密教傳入,所以室利佛逝﹙Sriboja﹚也是佛教 在東南亞的中心,為印度文化東漸的首站 晚了玄奘約四十年,唐高僧義淨去印度遊學十載,而在三佛齊後來也有十餘年為了 抄寫與翻譯佛經的方便,義淨曾於西元 689 年回廣州一趟,專門購買紙墨及帶去抄寫梵經 的人員到三佛齊,直到西元 695 年全部譯經完成,才將抄譯的佛經攜回洛陽由此可知當 時佛經的中文譯音可能偏向於廣東話,與近代﹙北方遼、金國語﹚的滿大人所說的官話 ﹙Man-Da-Rin,Mandarin,國語﹚腔調有所不同因此,依筆者的經驗,如果會說河洛話 或廣東話的人,試著用河洛話或廣東話唸咒語,再查看、比對梵語的現代羅馬拼音,要學 會正確的佛教密宗咒語並不難 有曾訪問日本律宗本山招提寺的台灣佛教徒說,該寺歷代的住持都會唸祖師所傳的 〈心經〉 ,發音居然就是閩南話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西元 754 年,鑑真和尚從福建渡海 到達日本奈良傳戒,成為日本律宗的開山祖師,並建了招提寺這也證明唐代時閩南話事 通用的語言之一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所謂「大語」中,是包含有宇宙大爆炸時所發出的巨響音聲。

      如五 方佛的心咒﹕「嗡、阿、吽、梭、哈」 , 「嗡」是大霹靂後的原音, 「阿」是無限遠傳而去3宇宙擴大的聲音, 「吽」是大爆炸的原音許多無法詮釋的音,放在陀羅尼的首、尾或中 間,是借用來作「音激」腦細胞的元創記憶,甚至打開身上的脈結,因此人類各種神密的 教派都會創發不同的咒音,其效能如何由此當知 最初「佛」的梵文發音﹙Buddha﹚ ,到西域轉音成﹙Budo﹚ ,原來翻譯成用閩南語唸「浮 屠」的發音為最接近,但借用了「佛」字以後,中國人便專以「浮屠、浮圖、佛圖、胡圖」 來稱塔了可是塔的梵音(stupa,巴利文 Thupa)翻譯成漢音為「窣堵波」 、私偷簸,後 來簡稱為偷婆、塔婆、兜婆,或稱土巴﹙Thupa﹚ ,再轉音為塔婆﹙Tope﹚ ,在緬甸則稱之 為﹙Pagoda﹚ 、錫蘭稱為﹙Dagaba﹚ ,漢地又稱寶塔若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來 看,本來「浮屠」──塔婆是代表奉祀「佛」真身與精神的場所,指的就是佛魏晉以後, 特別造出了「塔」之一字,所以才有「塔婆」 、浮屠之稱, 「佛」與「浮屠」就切開了關係 目前仍流通中的《佛門必備課誦本》其中第八頁〈楞嚴咒〉的五處“若闍”的“闍” 是印錯了,咒音應該是“若闇”的二合音,梵文專家莊錫慶教授提出那是明代的發音,是 台語“日頭若闇”的“若闇”,拼音是 nām,與“俱知喃”的“喃”發音相同的。

      可是清代以來中國佛教並不重視梵音,而且近代還編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說﹕ 康藏的老太婆把「六字大明咒」最後一字「吽」看成「牛」字唸,累積數十年的功夫,居 然在晚上會放光後來,碰到一位密宗行者告訴她,要 唸「吽」才對,卻不放光了…… 其實,藏文的「 吽」字,再怎樣看也不會看成中文字的「牛」字把故事編得這麼離譜, 除了掩飾對梵語的不知外,不知還有什麼目的﹖ 從電視連續劇中,我們可看到許許多多與史實不符的情形比如,編演周代、漢代、 三國時期以前的故事,場景裡應該席地而坐,當時習慣是不坐椅子的﹔禪宗二祖是被暗殺 才斷臂的,而不是為了「求法」才「斷臂」的﹔宋朝濟公的時代,中國和尚還未開始點戒 疤可是,在如今傳播迅速的年代,卻也容易讓不嚴謹的故事掩蓋了史實,讓人以為本來 就是如此 一般人的習慣常會以眼前既有的常識作判斷,但是陷於無知的錯誤,往往造成不可收 拾的局面我們靜心想也知道,滿人建立的清朝,當然會以滿文作為傳位詔書的主文,才 另在左右並列漢文與蒙文那麼電影製「騙」家說,皇子雍正派人到皇宮太和殿﹙應該是 到滿帝起居的乾清宮﹚ ,將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的詔書中漢文「傳位十四王子」改為「傳 位于四王子」的傳說,一定是假的。

      因為,改了漢字,改得了並列的滿字與蒙字嗎﹖所以 對於漢字的讀音,會以為目前傳播的音聲,就是古音,那就見怪不怪了以下讓我們根據 梵語的羅馬拼音,對照一下梵語與河洛話的相似音,證明河洛話是唐朝的國語 天竺國與西域等之地名:天竺(Thindu)印度(Indu,Hindu)憍薩羅國﹙Kosala﹚喬 薩羅國之迦毘羅婆蘇都﹙Kapilavastu﹚迦毘羅衛城(Capila vastu)迦濕彌羅(Kasmira) 薩迦﹙Saka﹚那爛陀﹙Nalanda﹚勃律﹙Bolor﹚富樓沙﹙Purushapura﹚僧伽尸(Sankisa, Sankasya 拘尸那迦城(Kushinagara,庫希納迦拉、拘尸那揭羅,古末羅國 Malla 的一個 小城鎮)龜茲(Kucha,古稱屈支、丘茲,即今庫車,其漢字的閩南話發音均相同)之那4﹙Cina,秦﹚越南(Vietnam)柬埔塞﹙Cam bodia﹚ 天竺的人物:丘就卻﹙Kujula Kadphises﹚ 、胡為色迦﹙Huviska﹚巽迦﹙Sunga﹚巴 丹闍梨﹙Patanjali﹚ 「帝日王」鳩摩羅‧笈多 ﹙Kumara Gupta﹚頻婆沙羅王﹙Binbisara, 毘婆羅王﹚ 。

      弘法的和尚:瑪印達﹙Mahinda﹚僧伽米塔﹙Sangha Mitta﹚迦攝﹙葉﹚摩騰 ﹙Kasyapamatanga﹚ 、竺法蘭﹙Dharmarakcha﹚竺法蘭(Dharma-ratna)僧伽羅剎 ﹙Samgharaksa﹚釋利防﹙Sramana﹚摩咥里制吒﹙Matrceta﹚支婁迦讖﹙Lokaraksa﹚竺 大力﹙Mahabala﹚康僧凱﹙Sanghapala﹚聖提婆﹙Aryadeva﹚無羅叉﹙Mokchala﹚訶梨跋 摩﹙Harivarman﹚帛尸梨密多羅﹙Srimitrala﹚得叉始羅﹙Takshashila﹚鳩摩羅什 ﹙Kumarajiva﹚卑摩羅叉﹙Vimalaksa﹚佛陀耶舍﹙Buddjayasas﹚卡良耶舍﹙Kalayasas﹚ 求那拔陀羅﹙Gunavardara﹚曇摩密多﹙Dharmamitra﹚菩提達摩﹙Bodhidharma﹚菩提流 支﹙Bodhirutchi﹚陳那﹙Djina﹚佛陀波利﹙Buddhapali﹚實叉難陀﹙Sikshananda﹚提 婆波羅﹙Devapavla﹚ 印度的種族:雅利安人(Aryan)婆羅門﹙Brahmana,祭司﹚剎帝利﹙Ksatriya﹚首 陀羅﹙Sudra﹚旃陀羅﹙Candala,屠者﹚ 。

      佛教的人名稱號:南無 ﹙Namah﹚ 大日如來 ﹙Vairocanah,毘盧遮那﹚ 阿閦佛 ﹙Akshobya﹚ 阿彌陀佛﹙Amitabhah Buddha,沒有類似歐米陀福 Omidafu 的梵語﹚釋迦牟尼﹙Sakyamuni﹚ 菩薩﹙Bodhisattva﹚阿羅漢﹙Arhat﹚阿那含果﹙Anagamin,不還﹚阿闍黎﹙Acarya﹚沙 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