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登高诗专题ppt课件.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71909795
  • 上传时间:2024-08-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07.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唐朝唐朝  登登  高高  诗诗      •登高诗• ———指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统称 •“登高”意象在古诗中有以下几种形式:•1、登山•2、登楼•3、登台•4、登塔 •登高诗内容•1、写景•2、叙事•3、言志 写景•登高诗中出现的景观有什么特点?•(与“登高”有什么联系?)•【景——高、远】•【景——“悲”的气韵(季节——多“秋”)】 言志•古人借“登高”意象抒发几重情怀?•1、悲羁旅流离之苦,抒思乡怀亲之情•2、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 (怀古伤今、贬谪之伤)•3、对亲朋表依依不舍之心和遥寄怀念 之情•4、即景阔谈生活哲理(积极进取)•5、归隐山林【一首诗可能不只有一重情怀】 总结•【情感】•1、唐代登高诗的主旋律主要表现家国之恨、身世之痛的历史与个人沧桑之感•2、诗歌中言愁叙悲的审美倾向尤为突出悲”成了唐代登高诗主旋律的主要美感特征 【表现手法】•(一)运用多种方式抒情言志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借古寓怀,或托物言志等等,各种方式融会贯通,古今穿插,时空一体情景互为表里,相互映衬,物我相生,多层次、多角度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章法谨严有致,层次清晰而不失变化写景抒怀是登高文学的主体大多先叙事、写景,然后抒情言志前者为后者蓄势、张本,后者彰显全诗意旨摹景近观远眺,动静交织,声色并用抒情由浅入深,抑扬起伏,收放自如境界开合跌宕,情感博大深沉 •(三)工于造语,讲求炼字炼句摹景状物以气韵为主,雄壮开阔,生动传神,想象高妙;抒情言志语淡情深,慷慨悲歌,力透纸背,寄寓遥深登高怀古用典言简意丰,独具慧眼;象征语约意沉,发人深省,充分体现出创作者驾驭语言的技巧 诗国余晖晚唐诗诗国余晖晚唐诗晚唐是唐王朝的政治衰落期,盛唐的自由晚唐是唐王朝的政治衰落期,盛唐的自由奔放,中唐的关注内心关注个体价奔放,中唐的关注内心关注个体价值值, ,变变而而为为失望与无奈,哀婉、衰失望与无奈,哀婉、衰飒飒之气之气笼笼罩,罩,历历史、自然、史、自然、爱爱情成情成为为晚唐写作的三个主晚唐写作的三个主题题——追怀历史为了喟叹现实,眷恋自然追怀历史为了喟叹现实,眷恋自然为了逃避人世的疲倦,歌颂爱情为了抚为了逃避人世的疲倦,歌颂爱情为了抚慰孤独的心灵慰孤独的心灵晚唐晚唐诗诗人比前代人比前代诗诗人更人更多了一份多了一份对历对历史与史与现实现实的无奈的无奈叹叹息,心灵息,心灵的的细腻细腻与敏感在晚唐与敏感在晚唐诗诗中被中被发挥发挥到了登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峰造极的地步——精致、幽美而精致、幽美而颓颓唐。

      唐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牛山何必独霑衣?登高登高诗鉴赏诗鉴赏 •作品注释•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②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④“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⑤酩酊(dǐng):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背景介绍•“杜牧于会昌二年贬为黄州刺史,会昌四年九月至六年九月即844年至846年9月迁贬为池州刺史 •张祜[hù]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通过借景抒情通过借景抒情( (乐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 )和和用用典抒情典抒情委婉曲折抒发自己委婉曲折抒发自己抱负难抱负难展,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展,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此此诗诗主要通主要通过过什么手法什么手法表达表达诗诗人情感的?人情感的? 探究•1、诗的前两句写了怎样的景?流露出怎样的情?•2、中间四句写的是什么?透过表面,你能看到诗中隐含着什么?•3、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1、诗的前两句写了怎样的景?流露出怎样的情?•明确:“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首句江南秋色图: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首句江南秋色图: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青色,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的澄肃诗人用““涵涵””来形容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小结: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 2、中间四句写的是什么?透过表面,你能看到诗中隐含着什么?•明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小结: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须尽欢”表面的开心一笑,掩盖着内心的抑郁苦闷 3、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明确:虚词“但将”“不用”“只”“何必”、牛山霑衣•“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小结:诗人“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快豪放;诗人的抑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快豪放;诗人的抑郁,表现为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牛山何必独霑衣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又含思凄恻 登高诗鉴赏技巧:1、知人论世;2、以景入情;3、了解典故; 小结:登高抒怀小结:登高抒怀  别有怀抱别有怀抱•不得见用之愁;不得见用之愁;•思归思乡之情;思归思乡之情;•贬谪异乡之苦;贬谪异乡之苦;•忧国忧民之心;忧国忧民之心;•吊古伤今之叹;吊古伤今之叹;•功成身退之志;功成身退之志;•知音难觅之憾知音难觅之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