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课堂师生问答现状的实证研究.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义务教育阶段课堂师生问答现状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导阶段课堂师生问答现状的实证研究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对实现课堂教学公允起着关键作用课堂师生问答是课堂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表现为学生主动回复教师提问、被教师提问以及主动向教师提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性别和性格因素不影响其在课堂上享有问答这一教学资源调配的公允性,学生的学习劳绩和班级角色影响着其在课堂上享有问答这一教学资源调配的公允性 课堂教学 义务教导 师生问答 课堂教学公允是调理课堂教学中受教导者之间对课堂教学资源占有状态合理性的模范、原那么和度量,是教导公允的重要组成片面课堂教学资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支持和促进课堂教学顺遂举行的可资利用的条件,既包括物质条件,也包括非物质条件,可简化为教学时空、教师、课程、学生同伴四项[1]课堂师生问答是师生主体以问题为中介而开展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师激发学生斟酌、促进学生思维进展、获取教学反应信息、调控教学手段的主要策略之一课堂问答作为课堂师生交往的主要手段,属于教师资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了解我国义务教导阶段不同个人禀赋、班级角色以及家庭背景的学生在课堂上享有问答机遇的调配现状。
一、调查对象、内容、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选取贵州省贵阳市三所小学和 五所中学各一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62人考虑到调查对象对问卷所设问题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小学的受试对象限定在小学五、六年级调查工具为自编《义务教导阶段课堂教学公允现状的调查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标准本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36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49份,有效率为96%本问卷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是计数数据,在数据的处理上主要运用描述统计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举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数据分析 1.学生主动回复教师提问与学生性别、性格、劳绩以及班级角色之间呈现不同的关系 第一,学生的性别与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1所示,学生的性别与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性别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卡方检验),Sig.=0.198,大于0.05,可见学生的性别与其课堂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其次,学生的性格与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2所示,学生的性格与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的性格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628,远远大于0.05,说明学生的性格与其课堂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第三,学生的学习劳绩与其主动回复教师提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3所示,学习劳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明显多于劳绩良好、中等和差的学生两者的关系表现为随着劳绩等级的递减,其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也随之降低对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的学习劳绩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00,远远小于0.05可见,学生的学习劳绩与其课堂主动回复的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第四,学生是否承担班级职务与其主动回复教师提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4所示,承担班级职务的学生在课堂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明显多于未承担干部的学生对主动回复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承担班级职务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00,远远小于0.05鲜明,学生是否承担班级职务与其课堂主动回复教师提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学生课堂被教师提问的次数与学生性别、性格、劳绩以及班级角色之间呈现不同的关系 第一,学生的性别与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5所示,学生的性别与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对被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性别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766,远大于0.05,可见学生的性别与其课堂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其次,学生的性格与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6所示,学生的性格与课堂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对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的性格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280,大于0.05,可见,学生的性格与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第三,学生劳绩与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7所示,学习劳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被教师提问次数明显多于劳绩良好、中等和差的学生两者的关系表现为随着劳绩等级的递减,其被教师提问次数随之降低对被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的学习劳绩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00,远远小于0.05,鲜明,学生的学习劳绩与其课堂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第四,学生是否承担班级职务与被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8所示,承担班级职务的学生在课堂被教师提问的次数明显多于未承担班级职务的学生对被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承担班级职务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03,远远小于0.05,说明学生是否承担班级职务与其课堂被教师提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3.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性别、性格、劳绩以及班级角色之间呈现不同的关系 第一,学生的性别与其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不存在明显 差异。
如表9所示,学生的性别与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性别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164,大于0.05,可见学生的性别与其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其次,学生的性格与其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10所示,学生的性格与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的性格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502,大于0.05,鲜明,学生的性格与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第三,学生的劳绩与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11所示,学习劳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明显多于劳绩良好、中等和差的学生对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与学生的学习劳绩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02,远远小于0.05,足以证明学生的学习劳绩与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第四,学生是否承担班级职务与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12所示,承担班级职务的学生在课堂主动向教师提问的次数明显多于未承担班级职务的学生。
对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 与学生承担班级职务举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09,远小于0.05,可见,学生是否承担班级职务与其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三、研究结果 第一,学生的性别和性格因素在主动回复教师提问、被教师提问以及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中未表现出差异性即不同性别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上享有问答这一教学资源的机遇是公允的 其次,学生的学习劳绩和班级角色因素在主动回复教师提问、被教师提问以及主动向教师提问次数中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学习劳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享有问答的次数明显多于劳绩良好、中等和差的学生,且回复次数会随着劳绩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教师在调配课堂提问机遇时,轻易受学生学习劳绩和班级角色的干预,表现为教师更轻易将课堂提问机遇赋予学习劳绩优秀的学生和承担班级职务的学生 第四,学生的学习劳绩和班级角色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问答的次数,学习劳绩优秀的学生和承担班级职务的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问答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