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5页南昌市第二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①等级制度②世袭制③法律制度④私有制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下图表现的是“周公辅成王”的故事,故事中周公的行为受到后世的广泛赞颂后世广泛赞颂周公主要是由于周公A.巩固了周的统治 B.遵守了宗法制 C.创立了分封制 D.使百姓安居乐业3. 《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从而造成“比九世乱”、 “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A.宗法制导致政局混乱 B.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导致政局混乱C.商朝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宗法制 D.商朝不按照血缘关系继承王位4.西周实行分封制。
下列诸侯国属于西周王室成员在西周初期受封成为诸侯国的是5.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不拥有A.土地所有权 B.军队 C.分封下属的权力 D. 征税权6.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王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王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权C.周王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皇帝的子孙不再分封为王B.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C.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D.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8.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有利于: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③防止地方割据分裂④维护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9.下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10.西汉时期,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有人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项建议演变成的措施是A.大封皇室成员为王 B. 实行“ 推恩令”C.平定“ 七国之乱 ” D.废除诸侯国,改设郡县11.“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汉时设立,级别较低)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 ”这种变化是为了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提高“ 三公” 的权力 D.防止腐败12.在九品中正制实行的初期,品评人物品级主要依据的是“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行状”由中正(品评人才的官员)确定,当时的表述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A.只重出身,不重才能 B.是一种客观公正选拔人才的方法C.容易被人为随意操控 D.加强了君主专制13.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表明这这个机构 A.有权否决皇帝的命令 B.具有最高决策权C.可以否决皇帝命令的草案 D.代行皇帝的职权14.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种官职,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
”这一官职是A.郡太守 B.州刺史 C.州知州 D.节度使15.元朝时期正式设立省级行政区当时管辖大部分南海岛屿的是A.江西行省 B.江南行省 C.江浙行省 D.湖广行省16.有人认为,大明永乐帝实际上是明朝最后一个成功的专制皇帝,在永乐朝以后,内阁权力加强明朝中晚期,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表明明朝内阁制的形成A.使用皇权被架空 B.确立了主要权力部门分立的制度C.使君主的专制权力受到一定的削弱 D.内阁掌管了国家行政、监察、司法大权17.在选官用人方面,科举制较之九品中正制公平因为在科举制下选拔的官员A.都是具有很强治国才能的人 B.都是中小地主出身C.大多出身于农民 D.依据的标准相对客观18.宋代的科考规定: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这些措施使科举考试A.杜绝了舞弊现象 B.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C.开始成为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 D.走向极端化19.“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 高皇帝 ”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20.清朝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最重要措施是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内阁的设立C.南书房的设置 D.军机处的设立21.在希腊城邦的兴盛时代,许多城邦国家政治上比较民主最主要的原因是A.小国寡民的国情 B.工商业发达 C.多山临海的地理面貌 D.人文思想的流行22.克里斯提尼改革时,设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这A.从制度上打破了血缘关系对民主制度的操控 B.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使工商业奴隶主进入国家权力机构 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3.债务奴隶制在雅典曾经引发了比较尖锐矛盾债务奴隶制威胁的阶层主要是A.贵族 B.奴隶 C.平民 D.下层平民24.陶片放逐法确立后,雅典每年举行一次特别公民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如果有人票逾半数,则被放逐国外十年这种制度主要针对的是A.执政官和将军 B.贵族 C.工商业奴隶主 D.叛国者25.下列各项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最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率的是A.各等级男性公民均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B.把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少分成四个等级C.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D.制定“公职津贴”制度,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26.《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六条规定:“(债权人拘押债务人后)在 第 三 次 牵 债 务 人 至 广 场 后 , 如 仍 无人 代 为 清 偿 或 保 证 , 债 权 人 得 将 债 务 人 卖 于 台 伯 河 外 的 外 国 或 杀 死 之 ”。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B.强化了债务奴隶制C.缓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防止了贵族对平民财产的随意侵夺27.《十二铜表法》使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有所缓和,这是由于A.贵族对法律的随意曲解受到限制 B.平民取得了贵族的一些财产C.主要是由平民参与编订的 D.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28.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A.内容的不同 B.制定者的不同 C.适用的范围不同 D.制定依据的不同29.罗马万民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可见万民法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A.解决帝国范围内的经济纠纷 B.使帝国范围内的居民取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地位 C.发展债务奴隶制 D.强化罗马贵族的统治地位30.现行的法律精神和司法制度在古代希腊罗马不曾实行过的有A.陪审制度 B.律师制度 C.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本卷共 2 小题,共 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20 分)材料一 “按自魏晋以来,宰相但以他官参掌机密,或委知政事者则是矣,无有常官其相国、丞相或为赐官,或则不置,自为尊崇之位,多非人臣之职其真为宰相者不必居此官 ”——《文献通考》卷四十九《职官·宰相》材料二 “宋朝设官之制……台、省、寺、监,官无定 员,无专职,……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 职者十常七八 ”——《文献通考·官制总序》阅后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魏晋以来我国宰相职务和职权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0 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官制的影响 (10 分)32.阅读下列材料:(20 分)材料一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 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 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拷问不得施加于 14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 则————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 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所体现的基本法律原则10 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影响10 分) 南昌二中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