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服装史话.docx
9页英国服装史话李泊岩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等级森严的漫漫中世纪在欧洲那个漫长的中世纪里,基督教对整个欧洲的绝对统治,深深影响着文艺乃至服饰由于基督教鄙视奢侈,整个中世纪的下层百姓的穿着,既简单又朴素就连女性也不事打扮,更甚者将金银珠宝捐给教会常服以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我们可以从中世纪的绘画以及雕塑中看到,人物的形象冷漠而又呆板,穿着长袍色彩极其单一,颜色尚黑、灰、白三色在1066年丹麦开展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之后,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岛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以及法国的为代表的欧陆文化,以及法律结构等等,给不列颠以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初期,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中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这一时期的男装,现在看来颇有些媚气,显得男子腿部修长,肌肉明显 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
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在英国有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有一本描写他的书叫做《亚瑟王之死》,书里描写他的穿着打扮应属于中世纪贵族的样式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电影《亚瑟王》中一窥中世纪英国贵族以及武士的服装样式他们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10 世纪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是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式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这时女式服装宽大,衣袖肥而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12世纪中期,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后来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在这一段时间内,英国纺织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在帕索里尼拍摄的电影《坎特伯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13、14世纪英国普通百姓的着装样式从13世纪到15世纪中,是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后经历多次内战,到15世纪末,形成统一的君主国家布雷多克著的《婚床》中写道:“不允许勋爵等级以下的任何骑士或任何普通人,使用并穿戴任何大礼服、夹克衫、大氅但衣着必足以下长度:当他直立时,衣着能遮盖住其阴部和臀部勋爵或任何更高一级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可见中世纪英国等级制度的森严在服装上的影响。
滞后的文艺复兴时代16 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 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一如14 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英国也是以重新发现并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的那个时代,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了《乌托邦》,莎士比亚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戏剧和他的十四行诗从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画像来看,此时英国皇室的着装不仅富贵华丽,而且透露出享乐主义的萌芽天鹅绒的外套上镶嵌珍珠,头饰华美,衣领处的蕾丝花边与头饰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丝花边叫人叹为观止事实上,整个16世纪的英国君主和贵族都是极其偏爱蕾丝的另外,在整个16世纪,英国人服饰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英国人注重帽饰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公元1423年动笔、1430年才完稿的一部《大事年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头饰与服装大胆配合在一起的色彩强烈的效果有一位男人头戴苹果绿色的小罩帽,身披天蓝色斗篷,还有朱红色上衣穿在深蓝色夹衣的外面,他的同伴身穿红色上衣,下身则是蓝、白两色的长筒袜,第三个人的装束是一顶玫瑰色高筒小帽,上身是天蓝色过膝长衣,下身是朱红色长筒袜。
英国妇女也将着装热情较大地倾注于头饰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应有尽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在两鬓上方各缠成一个发誓,然后分别用发网罩住,再用一条美丽的缎带系牢于是,有人曾恰当地称其为鬓发球发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据自己头发的多少而定,后来有了罩在发球上的金属网,发球大小就可以随意而定了15世纪初叶,阿兰德伯爵夫人,还在鬓发球上侧配装弯曲向上的金属丝,一方面用以支撑大面纱,另一方面又构成两个触角状的外轮廓后来,半圆球状的鬓发球演变为盒式,再以后又从盒式演变为贝壳形状,上面罩以华丽的围巾鬓发球和围巾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和经济实力,装点上各式珍宝到了16世纪,由于英国人潜心学习古希腊的文明,文学、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英国贵族的头饰也极尽富贵、夸张和繁复,加入了大量文学、戏剧化得色彩英国的16世纪,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向以设计大胆、前卫闻名的俄罗斯设计师瓦连京•尤达什金,在2007年就造就了一场16世纪英国宫廷的华美视觉盛宴大量采用了高档丝绸和天鹅绒面料,全场偏暗的色系,只用刺绣和金银饰品来提亮,用羽毛做成的头饰,叫人感到惊艳不已十七世纪的集大成时代17世纪的欧陆,艺术史上标明当属于巴洛克时代,巴洛克——这个耳熟能详的词汇,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意指有瑕疵的珍珠(barroco)。
当时欧洲文艺,寻求着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在服装上,亦有“巴洛克风格”一说,专指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巴洛克在富丽堂皇中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的气势雄伟、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使其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宫廷贵族中得到大力提倡唯独英国,受到巴洛克影响很小,那边,是另一种情况17世纪的英国的服饰,虚心向法国和意大利乃至西班牙学习,尽管“巴洛克风格”也波及到英国,但这个时代总的来说,英国处于将欧陆各国优点集大成的时代这一时期,女服也像男服那样盛行缎带和花边但是,与男子不同的是她们并没有以缎带取替珠宝相反,当时最时髦的佩饰品和衣服上的装饰,仍以珍珠为最而且,初期女子不尚戴帽时,高高的头饰上仍然戴着宝石女裙的最大变化是,以往撑箍裙都需要撑箍和套环等固定物,而这时有些妇女已经免除过多的硬质物的支撑,这是一百年来第一次形成布料从腰部自然下垂到边缘在从肥大形向正常形过渡的过程中,妇女们常把外裙拽起,偶尔系牢于臀部周围,这样其实比以前显得更肥大可是由于故意把衬裙露在了外面,因此又给下裳的艺术效果增添了情趣与色彩这些衬裙都是用锦缎或其他丝织品做成的,上面衬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的还镶着金边,自然值得炫耀一番。
这种风尚的流行,使得女性们将精力投入到衬裙上,以衬裙的各种质料或颜色(有时穿两套精美衬裙)来显示自己不落俗套当然,尽管这样,裙子的外形还是相当大的,有很多裙形开始向两侧延伸,事实上这是受到西班牙宫廷服饰的影响除此以外英国妇女对佩饰品和服装随件的兴趣,可以说和男子相比不相上下首先是头饰;其次是领口显露出来的项链,凡没有穿轮状大皱领的妇女,颈间没有不戴项链的;再者手套也格外讲究,而且无论男女都把手套戴在手上或拿在手里现今可以在几个大博物馆里看到的手套,一般都会在深色的手腕部位绣上花纹,还有的在边缘处镶带,或是缀上装饰品不戴手套的时候,大多是用一个舒适温暖的皮筒这种皮筒和皮毛围巾一起戴,不分男女另外,上层社会曾流行无论冬夏,时髦的人都带着扇子此外,众所周知的“绅士”(a gentleman;the gentry)一词,便是此时在英国形成的,倡导传统文化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追求品味与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代表着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是中上层阶层男士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建造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蓄、深沉、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
可以说,经过了17世纪,英国的服装水平可以和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相媲美,这为后面引领时风打下了伏笔新古典主义——繁花似锦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在将欧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风格融汇贯通之后,终究要走出自己的风格自18世纪开始,欧洲进入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潮中,英国人独辟蹊径,形成了世界文艺史上最独特且光辉的一个时代,新古典主义时代18世纪初,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进行了一场人文关怀的大变革,不少具有人文色彩的艺术品应运而生涌现出一批像荷加斯、雷诺慈和康斯罗伯那样具有全欧意义的绘画大师英国的服装产业也是如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到19世纪末年,英国进入了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服饰突出唯美、飘逸、俊秀的特点,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新古典主义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叫人耳目一新我们可以从绘画上看到拉斐尔前派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米莱斯给上流社会画肖像,绘画风格甜腻精巧,他的作品《玛利安娜》描绘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少女形象,其服装是那种修身、简约、大方的样式,面料则应该是天鹅绒之类的上等面料。
再就他的《奥菲丽娅》而言,也许服装设计师看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甚至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服饰,而美术史学家和文化学研究者们则看到了英国工业社会初期人们对往日宗法制社会的留恋,以及对当时变动着的社会现实的逃避,这也便是新古典主义最核心的思路——前进并怀旧着不仅是对莎士比亚笔下之女性形象的质疑和挑战,也是对米莱斯笔下之女性形象的质疑和挑战,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一定是甜腻而温顺的吗?我想,当时已经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了,这也为后来的女权主义的诞生打下了伏笔男装方面,19世纪中后期,英国尚处于维多利亚的黄金时期,影响当今英国时尚界的四大品牌,便已经初出茅庐Aquascutum创建于1851年,1854年当英国迎战俄罗斯时,以 Aquascutum独家布料制成的大衣成为英军对抗俄罗斯恶劣天候的重要装备传说由于大衣本身是晦暗的灰色,还帮助一队英军士兵从俄军阵地逃生1891年,Burberry在伦敦Haymarket开了在英国首都的第一家店,也就是现在该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凭着传统、精谨的设计风格和产品制作,1955年,Burberry获得了由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的“皇家御用保证(Royal Warrant)”徽章DAKS诞生于1894年,最初是伦敦市一家高级时装公司,为讲究衣着的人士量身缝制高级时装。
在当时,DAKS的服装,意味着剪裁适体、线条自然、潇洒不凡,而其发明及推出的腰位配备牢固的裤子,突破性的腰位设计更获多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