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海潮教学案例.doc
4页《望海潮》教学案例荥阳三中高中部 赵明军在教授《望海潮》这首词的前一天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几首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时复相逢?(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我告诉同学们要把这几首诗抄在笔记本上并能背下来第二天上课,我首先用一个故事引入正题据史料记载,北宋有一个词人,非常有才华,他写的词流传极广,据说他的一句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被金主完颜亮听到后,便有了攻打宋朝的想法这个写词的人就叫柳永,他的这句词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望海潮》 接着,我按照以下几个环节组织课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目标展示(多媒体)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2、反复吟诵,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3、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4、通过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解释词义)字音:堑 巘 骑词义:形胜 参差 天堑 叠巘 高牙 娃除了“娃”字的意思我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来解释,其它词语主要依靠学生自学,老师检查落实这样安排,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要求第一次诵读——齐读(读准字音)(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1、第二次诵读——教师范读设计范读是为了对学生诵读起引领作用范读后与学生交流感情基调和诵读技巧的问题,同时引出对柳永其人及写作本词的背景的了解2、第三次诵读——小组互读我把全班分成 8 个小组,每组 5 人互读时,全体起立,人人参与,人人展示,并推荐一位诵读高手参加竞读3、第四次诵读——大组竞读从中间分开,北半部四个小组合称北大组,南半部四个小组合称南大组两个大组组长分别从对方的四个推荐者中挑选一位开始竞读,最后由老师仲裁北大组的王俊娴与南大组的董烁能很好地把握朗读的感情和抑扬顿挫四)理解全词1、出示导读问题:全词有总体概括,有具体描写,具体描写又从多个角度来写,请以“有啥有啥”为格式来总结,如“有山有水” 2、基本操作步骤: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大组竞答3、老师板书框架结构,学生将“有啥有啥”结构填到空白处。
大组竞答时要求北大组用红粉笔,南大组用蓝粉笔4、学生填写的较乱,需要整理为了节省时间,我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预设的答案供学生参考,但不以预设否定生成5、第五次诵读——齐读五)写景技巧鉴赏1、老师点拨设问: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说的是一种表现手法叫点染 “点”就是抽象评点, “染”就是具体描述,铺陈渲染请你结合本首词的情况,说说作者是怎样使用点染手法的2、用问答法结合上面的板书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并在黑板的相应位置上写下“点”和“染”两个大字六)名句欣赏与改写练习1、第六次诵读——美读2、引用名句名篇,鉴赏“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引用的诗句有: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个环节主要在我的主导下进行鉴赏3、练习:感受“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几句所塑造的意境,发挥想象,适当引用诗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改写文字4、练笔结束,两大组竞争展示。
学生改写摘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似乎没有哪句话比这句更强烈地表达出对西湖的赞美和热爱西湖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秀美清秀,置身其中,格外的心旷神怡又有三秋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望着那“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丝丝娇媚的盛情也油然而来,更是让人感到飘飘欲仙了樊伟丹)教学过程到此结束教后反思:这首词选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是一首以干谒为目的的描写杭州景象的柳永早期作品首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我个人认为有几个理由,一是此词最能代表柳永的艺术成就,二是想全面展示柳词的特点对于古典诗词,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第一,鉴赏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初中阶段,学生虽对词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对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也略知一二,但对于柳永,对于词的鉴赏尤其是情与景的关系、表现手法的运用等几乎是空白因此,在强调诵读的基础上,加强老师对鉴赏方法的指导,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课程很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基于此,我设计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1、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课堂中设计多次诵读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将诵读作为教学重点,一是要将主体地位定位在学生身上,二是要把诵读这个传统教学的经验发扬光大,三是因为诵读是感受、理解、鉴赏的基础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加强课堂交流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就是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3、开放原则,通过联系生活,拓展迁移,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我感觉,最后设计的改写练习让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让学生完成了从入书到出书的过渡另外,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先导,好胜心是学习兴趣的动力,爱美心是学习兴趣的源泉,而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用完颜亮南侵的故事引入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大组竞答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词中写景句子的分析和名句的鉴赏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美心,总之,这些环节的设计,为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关键作用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包括老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望海潮一课的成功,取决于我精心的设计和认真的准备课前搜集资料,构思教案,指导学生预习,提前背诵相关诗词等都为顺利推进教学进程打下了基础200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