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315783558
  • 上传时间:2022-06-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76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 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吟咏诗韵】 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因声求气--- “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唐诗、宋词也不外乎表达喜怒哀乐之情其中程度不同,声音的表现也不同: 小喜往往声丽,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小怒往往声愤,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流水”;小哀往往声伤,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小乐而往往声逸,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大喜往往声放,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大怒往往声躁,如“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大哀往往声惨,如“主客夜呻吟,痛人妻子心”;大乐往往声荡,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

      2、掌握知识技巧——声律知识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 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

      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3、情感要求 吟诵者所需要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要想使你的吟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要在感情上打动别人而要在感情上打动别人,就必须先自己为作品的感情所激动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没有感情的吟诵自然就称不上是艺术,要想使你的吟诵有一定的艺术性,就必须动真情,有深情 二、知识链接-----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结构形式 :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1、将进酒 【因声求气】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吟咏诗韵】 全面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赏析】 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2、.开篇的两个长句传达出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 长句开篇,起势突兀,用一去不返的流水来悲叹人生短暂、易逝开篇两句气势恢宏,境界阔大, 流露出一种极有气势的感伤 3、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应如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既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4、. 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  诗人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虽怀才不遇但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 其中“必”、“还”最具表现力,充分表达了李白的乐观自信,他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施展的时 候。

      5、、李白在丹丘家做客,为何反客为主,举杯劝酒?(品味诗人洒脱狂放不羁性格在文中的体现 李白与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密切随意而诗人天性洒脱狂放不羁,加之上兴之所至 6、.“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 这四个短句的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作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 7、、李白为什么要狂喝痛饮?(原文中找句子)  与尔同销万古愁. 8、.怎样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一句?作者为什么要“长醉不用醒”?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官场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 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 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 9、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又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

      李白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李白钦佩曹植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满腔郁愤  10、如何理解诗末“万古愁”? 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才可当之 11、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 12、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13、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做一点具体分析 第一问答案:愤激 第二问答案要点: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 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点。

      14、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15、如何理解诗中的典故作用?  以曹植自比聊以自慰:“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善饮的陈王〔曹植〕才留下了千载美名言外之意,自己善饮,也必将传名于后世就是在这种极度的痛苦之时,他的那种自信,那种狂傲,依然故我,真是千古一人 16、全诗多处使用夸张的手法,请找出并试做分析 “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现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这些夸张句有力的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2、阁夜 【因声求气】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吟咏诗韵】 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 【诗歌欣赏】 赏析诗文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3、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合作交流后,小组代表上交流成果 【明确如下】: 1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 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情 2: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 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五更时分,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3: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 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