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十大战争-(最新版).doc
7页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一、希波战争 公元前500年—前449年 (一)战争的性质:波斯对捍卫自己独立的古希腊诸城邦(都市国家)进行的征服性战争 (二)战争概述: 1公元前500年,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位于埃维亚岛)举行起义(米利都人起义得到小亚细亚诸城邦的支持)反对波斯统治,是希波战争的起因公元前492年波斯王马多尼乌斯入侵希腊,仅占领色雷斯后失利公元前490年春,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第二次入侵希腊,在马拉松会战中大败而归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率波军第三次出征希腊普拉塔亚一战,希腊都市国家联军(约6万人)击溃波斯陆军(7—8万人)几乎同时,波斯舰队在米卡莱角战中失利 整个战争以波斯的失败告终 (三)评论: 希波战争的入选在于: 1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第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战败的结局完全改变了伊朗人的命运否则,占据今天整个西亚和北非的说不定是他们而非阿拉伯人对于发展战术和组建军队,希波战争意义重大希腊军队创造的方阵是早期著名的战斗队形之一并最早体会到保障战斗队形最要害部位——翼侧的必要性 二、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前146年 (一)战争的性质:古罗马与迦太基先争夺西西里,后争夺地中海整个西部地区统治权的侵略战争。
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故名布匿战争 (二)战争概述:布匿战争共三次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这次战争的主要起因是为争夺西西里公元前241年,罗马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的交战中获大胜(参见埃加迪群岛海战),决定了战局,迦太基人答允撤出西西里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年)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战役中罗马军队(约7万人)被汉尼拔军队(5万人)包周,被全歼这次胜利后,意大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臣服迦太基但在公元前202年的决定性的扎马战役中迦太基人战败,并失去地中海的统治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年)迦太基战败于努米底亚王国后,罗马发动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6年,罗马人冲进迦太基城,将之夷为平地存在了400年的迦太基被灭国 (三)评论: 布匿战争的入选理由是: 1它不仅时间跨度大,作战地域广,而且它奠定了白种人侵略扩张主义的萌芽之前,古罗马进行的战争主要是城市之间的部落内斗,而此战则是白种人首次与外种族以争夺土地和资源为目的的生死冲突它发展了白种人向西(阿拉伯半岛)~向南(非洲)的扩张信心和战略企图,是十字军东征和1500年起的西欧殖民世界的预演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古罗马帝国。
三、阿拉伯人的征服战争 公元634—730年 (一)战争的性质:阿拉伯帝国形成后(参见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哈里发为了扩大其统治范围,以“传播伊斯兰教”和“展开反对异教徒的圣战”为借口,强行吞并西亚、北非和西南欧大片领土的战争 (二)战争概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634—656年)从征服拜占庭和伊朗开始阿拉伯人在637年6月1日在卡迭西亚会战中获得大胜,尔后轻而易举攻取伊朗国都克特西亚阿拉伯军连连战胜伊朗军队,夺占摩苏尔和讷哈万德城,从此伊朗并入阿拉伯哈里发国版图640—641年,阿拉伯军长趋直入占领埃及641年占领上美索不达米亚,642年9月,根据同亚历山大城当局订约不战约定而进据该城尔后于642年攻占昔兰尼加,从此,拜占庭失去了埃及643年攻占利比亚,647年夺取拜占庭的非洲领地661年,倭马亚王朝以叙利亚为基地建立横跨欧、亚、非的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第二阶段(从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三十年代),阿拉伯人继续征讨外高加索、中亚细亚、伊朗东部和小亚细亚,甚至达于欧洲边界705—715年阿拉伯军队战胜中国军队及其同盟者,巩固了哈里发在中亚细亚的统治712年,阿拉伯人侵入印度(印度河下游地区)。
他们的军队不超过6000人,但连续击败印度人以后,将穆尔坦以北的印度河谷地并入阿拉伯帝国732年阿拉伯军队同查理马特统率的法兰克军队举行会战,结果败于法兰克人迫使阿拉伯退出高卢,暂时停止向欧洲的进军但仍长期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 (三)评论: 1 阿拉伯的对外征服,加速了阿拉伯社会封建化的进程,建立了以哈里发国为首的、神权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由于阿拉伯的征战,阿拉伯的宗教——伊斯兰教,在各个被征服国家得到了传播阿拉伯军所到之处,掠夺大量财物(金、银、绸缎)、马匹和牲畜丰富的物质财富的积累为以后抵挡十字军东征起到了一定作用阿拉伯对欧洲的侵略造成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直接对立两者间的对抗延续了1000多年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矛盾冲突 四、十字军远征 1096—1270年(一)战争的性质:西欧封建主发动的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的侵略战争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故称“十字军” (二)战争概述: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八次 在这里只作简述,以免篇幅过长第一~四~六次东征欧洲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塞浦路斯王国等几个十字军国家其他东征都以失败告终,欧洲人只掠夺了大量财富,但未能实现占领土地的愿望。
十字军远征中最有影响的恐怕得算是第三次,埃及苏丹撒拉丁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大决战被拍成了电影,我记得5~6岁时看过,片名就叫《撒拉丁》片中那宏大的战争场面我到现在还不能忘记 (三) 评论: 十字军远征的意义不在于它通过战争强行加强了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我个人的看法是:战争的平局,使欧洲人发现他们很难向西拓展阿拉伯半岛和向南经营北非大陆使他们产生了从其它方向搜寻并获取利益的思想,于是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了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有了欧洲人从1500年起对整个非洲~美洲以及印度和东南亚的疯狂殖民史 五、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337—1453年 (一)战争的性质: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抗,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二)战争概述: 1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英军先在斯吕斯海战(1340)~后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击败法军,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
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迫使法国于1420年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法国人民进行了游击战,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三) 评论: 虽然这场战争的延续时间是一个吸引点,但无论从其规模和影响看,都排不进世界战争史的前二十位,似乎不应入选但在 看来,人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即英国借此确立了对欧洲大陆的基本战略——欧陆平衡战略 英国是孤悬在欧陆之外的岛国,由于没有领土和欧洲小国接壤,无法对它们施加地缘政治影响,因此挤身欧陆成为它的早期发展目标但在法国的败退,使英国认识到它无法在欧洲大陆取得立足点,但它又不甘心放弃对欧洲的影响,于是它在保持对欧陆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努力防止欧陆上出现一国独大的情况。
因为出现了此种情况时,欧洲将臣服于一个中心国家,而英国将失去对欧洲的影响力,从而被欧陆国家所彻底孤立 在这个战略下英国联合普鲁士~俄罗斯~奥匈帝国粉碎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企图;联合法国~美国等阻止了德国统一欧洲的梦想;俄罗斯在与土尔其帝国交战,以打开向南的海上通道时,英国也是极力阻挠而当前,英国则是借助美国,来全力降低以法~德为首的欧盟的影响,尽管它自身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已不情愿的加入了欧盟 六、蒙古人的西征 1200——1300年(一)战争的性质:游牧民族掠夺财富和人口的血腥战争据说成吉思汗曾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 (二)战争概述: 战争持续了几代人早期征服1219至1221年,成吉思汗占领了花刺子模居民们被大批屠杀,只有熟练工匠幸免于死,被送往蒙古之后在中东和印度取得惊人的胜利接着转而向北进攻高加索,在那里打败了格鲁吉亚人随后,继续向乌克兰挺进,1223年,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80O00俄罗斯军人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在位期间(1229-1241年)继续对欧洲征战。
1237年秋,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兵15万进攻俄罗斯中部各公国1240年夏占领了俄罗斯古都基辅1241年进入波兰和匈牙利,在西里西亚的利格尼兹,大败德意志军3万人然后,穿过冰封的多瑙河,占领萨格勒布,最后到达亚得里亚海岸至此,蒙古军队控制了从亚得利亚海到日本海的欧亚大陆广大地区忽必烈在战胜宋朝后,又发动了新的战争,从陆路侵略印度支那和缅甸 1258年横扫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因扎鲁特(叙利亚发源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1260年,埃及马木鲁克军队在那里大败蒙古人失败的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污的去世使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这次战役挽救了伊斯兰教世界,标志着蒙古帝国衰亡的开端 (三) 评论: 蒙古各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不过100万人,这最多只能为成吉思汗提供出12500O名军人然而就是这样少的一支军队却征服了半个世界难怪侍奉忽必烈17年的马可波罗这样写道:忽必烈是“从我们的祖先亚当到现在,人世间前所未有的最强大的统治者,他拥有的臣民最多,土地最广阔,财富最充裕然而人口稀少也带来了问题:蒙古人发现他们无法保住已经征服的地区因此,他们一旦从马上下来,在征服的地区居住,就很容易被同化。
在这方面,蒙古人与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拥有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这一语言和信仰为属国人民所乐于采用,并成为帝国统一的强有力的纽带蒙古人没有阿拉伯人先进,丝毫不具备这种优势恰恰相反,蒙古人采用了比他们更先进的属国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其帝国创立后不久即崩溃的根本原因 蒙古帝国的兴衰揭示了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质量的重要性我国现在变成了“世界工厂”,正是因为拥有了大量高~低质量的劳动力(前者为大学毕业生,后者则是民工),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吸引了巨额外资的投入当然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道路还很漫长,这里就不做讨论了拿破仑欲称霸欧洲大陆的战争 1799—1815年 (一)战争的性质: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 (二)战争概述: 11800年6月14日,在马伦哥交战中,拿破仑击败奥军(参见马伦哥战役)同年12月,莫罗将军统率的法军在德意志的霍恩林登战胜奥军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但是,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1805)中的失败,使拿破仑不能在不列颠岛登陆俄国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