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宋元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PPT.ppt
53页1,,第五章 宋元及明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2,第一节 宋元时期对外交通的繁荣,一、宋元时期的西北陆路交通,二、海路交通的繁荣时代,,3,一、宋元时期的西北陆路交通,1、两宋时期西北陆路交通的堵塞,,2、元代陆路交通的高度繁荣,4,西北的割据政权主要有:西夏(1038 1227年)、高昌回鹘(8481209年)、喀 喇汗(8401211年)、西辽(11311218 年)由于西北的割据政权的存在,导致西 北陆路对外交通主动权的丧失1、两宋时期西北陆路交通的堵塞,5,,宋辽时期全图,6,金南宋时期全图,7,,2、元代陆路交通的高度繁荣,(1)蒙古西征,蒙古三次西征,,1218-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西征 1235-1242年(窝阔台时期),“长子西征”,拔都任统帅 ,建立起钦察汗国1253-1260年,由蒙哥大汗之弟旭列兀统率,建立伊利汗国 8,蒙古三次西征形势图,9,蒙古西征路线图,10,,,成吉思汗,忽必烈,11,成吉思汗西征,12,元太宗窝阔台 (11861141 年),成吉思汗的 第三子,1229年即 位1234年,联合 宋朝灭掉金国 1235年,命拔都西 征13,元宪宗蒙哥,蒙哥(1209-1259) 元宪宗。
系蒙 古帝国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幼子拖 雷的长子,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杰出 的蒙古大汗蒙哥”,蒙古语意为 “长生”12351240年,奉窝阔台 命,与拔都、贵由西征,屡立战功 1251-1259年在位1253年,遣弟旭 烈兀西征,1258年分三路大军大举伐 南宋蒙哥以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 林,亲率大军入四川次年七月,死 于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战14,钓鱼城之战图,15,四大汗国示意图,16,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与元朝驿路相通17,拔都(1207年1255年)成吉思汗 长子术赤的次子,钦察汗国创建者以 对部下将士宽厚而被称“赛因汗”1227 年术赤去世,拔都受诸兄弟推戴,继承 父位,统领术赤兀鲁思1235年,统率 众王进行长子西征,1243年,建立大蒙 古国中领土最大的宗藩之国钦察汗 国,定都萨莱城(今苏联的阿斯特拉罕 地区附近)其疆域东起也儿的石河 (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 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 近的辽阔区域。
拔都汗,18,1253年蒙古人在大战征途中,19,旭烈兀(12171265年),拖雷第六子,蒙古第三次西征统帅,伊利汗国创建者旭烈兀在西亚的征服活动,不但改变了该地区的政治版图,而且改变了该地区各宗教、教派的力量对比,牵连之广,遍及欧亚各地乃至非洲伊儿汗国同元朝本部的联系,远比蒙古其他三大汗国密切,丝绸之路畅通,中国的四大发明加快了西传的速度,而回回炮、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历法、行省制度等也传入中国旭烈兀显然应居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之列20,伊利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第三次西征统帅旭烈兀创建1264年,旭烈兀接受了元朝的册封,建立伊利汗,首都在今大不里士疆域东起阿姆河,西至小亚细亚,北接金帐汗,南抵印度洋合赞汗时期大力进行社会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赋税驿站货币等制度农业工商业得到发展科学文化繁荣在首都兴建天文台设立学校命宰相拉施达丁编纂史集1388年,为帖木儿所亡21,蒙古帝王世系图,22,蒙元时期中外交通图,,23,(2)蒙古西征对中西交通的影响,蒙古三次西征畅通了五代、两宋时期被阻断 的中西陆路交通,使中西陆路交通进入到历史上最 繁盛的阶段 蒙古西征也带来了世界古代史上一次大规模 地人口双向流动与迁徙。
加强了中原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的关系 以及经济文化交流24,辅助读物: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美)杰克威泽弗德著,重庆出版社,2006年 草原帝国,(法)格鲁塞,商务印书馆,2002年 成吉思汗,(法)格鲁塞,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年 超级帝国:破解中国最强悍王朝的密码,梅朝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5,(3)元代的中西陆路交通线:,(1)从蒙古通往中亚 从蒙古至中亚,翻越阿尔泰山 后,分三路西行: 沿天山北麓,经别失八里(唐代北庭),越天山入伊犁 河谷,至霍城附近的阿力麻里 从准葛尔盆地北沿至窝阔台汗国的中心叶立密,越天 山至阿力麻里 阿尔泰山至斋桑泊以北越额尔齐斯河至巴尔喀什湖东 南26,(2)从和林北行至叶立塞河、额尔齐斯河上游 之间的道路从和林出发经叶立塞河上游至吉利 吉思(南西伯利亚)或经称海(蒙古科布多) 至吉利吉思 (3)经河西走廊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即传统 的丝绸古道3)元代的中西陆路交通线:,27,二、海路交通的繁荣时代,1、两宋时期的海上交通,2、元代海路交通的繁荣,28,1、两宋时期的海上交通,(1)两宋时期海上交通繁荣的原因,(2)两宋时期的海上交通线,,29,(1)两宋时期海上交通繁荣的原因,首先是西北陆路交通的不畅。
其次,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江南及东南沿 海地区经济日益发展 第三,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航海技术进步,尤 其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发展海上交通提供了 技术保证30,第四,两宋政府积极的开放性航海贸易政 策 最后,宋代中国人地理知识的扩充也是海上 交通繁荣的条件之一1)两宋时期海上交通繁荣的原因,31,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32,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33,宋代三桅远洋木帆船,船体长达34米,最大宽度11米,型深3.8米,排水量在400吨左右泉州港出土宋代海船模型,34,“南海号” 沉船距今至少800 年,船上载有文 物保守估计超过6 万件,仅陶瓷器 就有6000多件, 其中完好无损的 有4000件所有 文物总 价值上千 亿美元南海号”长约30米,宽近10米,型深3米多35,,泉州市舶司置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至明成化八年(1472)迁福州,历近400年36,,37,38,,,宋代交子,39,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40,司南,41,,42,岭外代答 宋代地理名著。
周去非撰,共十卷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交通、贸易等情况 43,(2)两宋时期的海上交通线,从广州通往今越南、印尼,再由此通往大 食,这是唐以来的旧路,两宋时更加繁荣 从明州(今宁波)或杭州通往日本和高丽 入渤海到登州,或由密州(山东诸城)板桥 镇北通高丽,南通明州、泉州、广州等 泉州到南海再通阿拉伯(增开),,44,2、元代海路交通的繁荣,(1)元代海路交通繁荣的原因,(2)元代海路交通线,45,统一的环境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 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四海为 家,声教渐被,无此疆彼界,适千里者,如 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王礼鳞 原文集卷六义冢记 )1)元代海路交通繁荣的原因,46,汪大渊 著,47,西游录( 1228年),记述了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至中亚的各地见闻,为13世纪初中国与中亚交通的重要史料 元朝有关柬埔寨情况的著作,一卷,撰者周达观 异域志是周致中根据元以前资料著录了210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风俗、物产情况48,泉州孔庙里蒲寿庚腊像,蒲寿庚宋元福建大海商,曾主管 泉州市舶三十年,为阿拉伯侨民后 代蒲家拥有大量海舶,从事海外贸 易活动宋度宗咸淳末年,因助平海 寇有功,官至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 后又授福建、广东招抚使,统领闽、 广海舶。
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降 元,被任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其子 蒲师文又主管市舶蒲氏不但为福建 权贵,且独擅市舶,富甲一方49,(2)元代海上交通线,东线:达日本、高丽 南线:抵南洋诸国及印度半岛 西线:连接西亚、直到东非和地中海50,泉州、庆元、广州、上海、澉浦、温州、杭州 等泉州是元代最大的外贸港口和东西方物资的集 散地,其繁荣已超过广州,而据马可波罗和贝图塔 估算,泉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和船舶容量已超过埃及 亚历山大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的高度繁荣 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海外贸易之兴盛元代主要海港,51,元代泉州港,52,,元代中西海上交通线,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