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局部修订条文.doc
4页附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局部修订条文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平安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的使用及适用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适用范围应符合表的规定:表 民用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适用范围地基情况无地下室有地下室软土厚度≥5m建筑层数≤3层或建筑高度≤10m建筑层数≤12层或建筑高度≤40m软土厚度≤5m或其他非软土地基建筑层数≤9层或建筑高度≤30m建筑层数≤18层或建筑高度≤55m注:软土厚度指根底承台下软土的厚度2 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不能用于建(构)筑物桩根底;3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40mm的管桩不能用于建筑桩根底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应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及?建筑桩基技术标准?(JGJ 94)的有关规定进行竖向及水平抗震承载力验算3.1.4A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震设计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标准?(JGJ 94)第条的有关规定;2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的桩基及高层建筑桩根底不宜采用PC管桩;厚层软土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以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应进行沉降计算: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2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形复杂、荷载分布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3 存在对周围建筑物及设施有不利影响的大面积地面堆载的桩基;4 摩擦型桩基 管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低于0.5%,抗裂弯矩及极限弯矩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1当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以下公式估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2.5-1)式中:EI——桩身抗弯刚度(MNm2);α——桩的水平变形系数(1/m);——桩顶允许水平位移(mm),可取2mm~5mm,软土、配筋率低时取小值;——桩顶水平位移系数(1/m)2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4.2.5-2)式中:m——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b0——桩身的计算宽度(m),b0=0.9(1.5d+0.5) 管桩连接性节点构造应符合以下要求:1 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2个,接头位置宜避开软硬土层交界处,严禁将单节桩截断后作为下节桩使用。
管桩应采用焊接方法接桩,接头的抗弯性能不得低于管桩桩身的抗弯性能;2 管桩与承台连接可采用端头板焊筋或灌芯插筋与承台锚固,连接计算应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有关规定进行;焊接接头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标准?(JGJ18)的有关规定;焊筋或插筋直径可取φ14~22,锚入承台长度不宜少于35倍钢筋直径,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的构造要求;3 管桩当需截桩时,应采用灌芯插筋与承台锚固灌芯混凝土应插捣,保证灌注饱满,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且高于根底或承台一个强度等级,宜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4 对于抗压管桩,与承台锚固时,桩顶灌芯深度不得小于(6~8)d且不得小于3.5m;5 对于同时承受水平力作用的抗弯管桩,桩顶灌芯深度不得小于(8~10)d且不小于4.5m;插筋与箍筋直径、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 〔本条删除〕 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管桩桩顶灌芯混凝土深度应通过现场灌芯抗拔试验确定,但不得小于(8~10)d且不得小于4.5m,并满足下式要求:, (-1)式中: Nc——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桩顶的轴心拉力设计值(kN);Rct——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Qct——按设计灌芯深度确定的灌芯混凝土从管桩中拔出的抗拔极限承载力(kN);2管桩桩顶灌芯混凝土中的插筋数量应满足下式要求: (-2)式中: As——管桩灌芯受拉钢筋面积(mm2);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管桩按外径主要分为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等规格 管桩按抗弯性能或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和B型,其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MPa、6MPa、8.0MPa,其计算值应在各自规定值的范围内,管桩的抗弯性能等力学指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主要承受纵向压力,其抗弯性能应满足管桩吊运和堆放要求 〔本条中,表5.4.2-1修改为:〕表-1 管桩尺寸允许偏差(mm)序号工程PC、PHCPTC+0.5% l,-0.5% l2外径d+5 -43壁厚t正偏差不限,0+20,04保护层厚度+10,0+10,05桩身弯曲度≤l/10006端部倾斜≤0.5% d7端头板外侧平面度0.2外径0 -2内径0 -2厚度正偏差不限, 0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应进行基桩承载力验收检验对于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乙级的管桩根底、地质条件复杂且成桩质量可靠性差的管桩根底、成桩过程存在挤土效应的大面积管桩根底,应采用静载试验进行单桩抗压、抗拔、水平承载力检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 工程桩桩身完整性验收检测宜采用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2 低应变法检测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于单节桩桩身完整性检测要求比例可根据施工情况适当减低,但检测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3 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4 低应变反射方法宜在管桩桩顶的不同方向分别进行敲击、接收试验,并比照其信号一致性;5用低应变方法测试曲线判断两节及多节管桩桩身完整性类别时,应区分桩身和接桩部位两种不同情况。
附录A 〔管桩抗裂弯矩及极限弯矩表,补充B型桩的指标〕管桩抗裂弯矩及极限弯矩管桩外径(mm)壁厚(mm)桩 型抗裂弯矩(kNm)极限弯矩(kNm)30055PTC桩192660A型PC、PHC桩2334AB型PC、PHC桩284535055PTC桩273890A型PC、PHC桩3451AB型PC、PHC桩416940060PTC桩395595A型PC、PHC桩5277AB型PC、PHC桩63104B型PC、PHC桩7413245060PTC桩557795A型PC、PHC桩79120AB型PC、PHC桩90145B型PC、PHC桩11721050070PTC桩7199100A型PC、PHC桩99148AB型PC、PHC桩121200B型PC、PHC桩14726555070PTC桩97136100A型PC、PHC桩115173AB型PC、PHC桩142240B型PC、PHC桩172310600110A型PC、PHC桩164246AB型PC、PHC桩201332B型PC、PHC桩245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