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毕业论文绝对精品】.doc
19页编号长春理"学?片球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本科生毕业论文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 Non-titled Poem ofLi Shang-yin摘要本文从“悲凉之美” “婉曲Z美” “迷离Z美”三个方面分析李商隐无题诗朦胧 幽深、哀婉凄迷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际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而阐释其 意境美的成因其无题诗通过主题选择、结构、语言、用典等多种手法及多角度多层 次对环境渲染烘托,報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深、含蓄隽永的意境美,形成其独 特的艺术风格,把诗歌艺术引向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意境 特征 成因AbstractIn this paper, I try to analys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 Shang-yinfs no-titled poems from "desolate beauty n,n tortuous beautyH and Mblurred beautyn ,and at the same timej will explain the reas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personal encounters and art creation technique.The non—title poem exaggerates circumstance, creates emotional images by using theme selecting,structure .language and hint, etc. It shapes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t variable angles and in writing styles. It puts the poem art into a higher art acme.Key words : Li Shang-yin; no-titled poems ; artistic conception ; feature ; reasons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ll一、 弓丨言 1二、 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特征 2(-)悲凉之美 2(-)婉曲之美 3(三)迷离之美 5三、 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成因 7(一) 吋代特点 7(二) 个人际遇 8(三) 创作手法 91. 主题选择 92. 结构 103•用典 104•意象 115 •语言 11四、 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在诗歌史上,无题诗是个创举。
无题诗最早在丄古歌谣中就出现了,如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所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实(肉几 在 《诗经》中绝大部分也是无题诗,如《君子于役》《关雎》等以上古诗之所以 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的作者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口己的情感,所以 随口讽咏,自然成章自汉、魏以来,就出现了有意而作的诗歌,如阮籍《咏怀》 诗八十二首这样多的诗,统名之曰《咏怀》,实际上也是无题到了唐代,李 商隐创作了大量无题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李商隐(约813年一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在唐代众多诗家中,他是一 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李商隐有诗三卷,现存五百九十八首(据冯浩《玉 溪生诗笺注》),其中以《无题》为题的诗二十首;以首二字为题的诗约二十首; 虽有题实而无题(如《春雨》)的诗约二十首总计六十余首,占他现有诗歌的 十分之一李商隐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诗大都诗境迷离、诗语艳丽、 诗脉曲折,在诗歌的造语、架构、取象、诗旨生发及灵性点染等创作手法上卓尔 不群,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新领域,形成了他口己独特的意境,在晚唐诗坛独 树一帜,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 境美进行的分析,具体从“悲凉之美” “婉曲Z美” “迷离Z美”三个方面论述 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幽深、哀婉凄迷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际遇和艺 术创作手法等方而阐释其意境美的成因。
二、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古典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 中体现,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技巧沿用下来文学意境之说在刘勰的《文 心雕龙》和钟喋的《诗品》中就已初见端倪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意境”最早 出现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 石、云峰之境,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 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Z于意而思Z于心,则得其真矣⑴这里的“意境”主要指诗 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体会、认识Z后的皎然,南宋的严羽在意境方 而都是以佛理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宋元以后,尤其是明小晚期以后,古典美学思想开始显霜出近代美学的 特征清末王国维的“境界”说,则是对意境理论发展的总结和概括王国维首 先把传统意境理论转入现代美学的行列在现代美学中,意境是指诗人把他的思 想感情凝聚到景象事物中,融合成有机的、和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人从 中受到艺术感染和性情陶冶意境属于诗歌最基本的审美范畴,是诗歌艺术感染 力的所在,历代诗家都把它作为评论诗歌的尺度,正如学者王国维所说:“文学 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21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也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因此, 我总结出了其无题诗意境美的三点特征:(一)悲凉之美不同时代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文学文学作为精神产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晚唐前期宦官专权,藩镇跋扈,党争激烈,世风薄劣,文 人经世治国理想沉落,这i社会氛围促使知识分子由咏赞外在盛世转到追求内心 意绪的表述,文人笔下多写自己悲凉的心音李商隐是位感情丰富的诗人,对人 生充满浪漫遐想,其自小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情感细腻脆 弱他虽是一位关心现实政治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但诗人“一生襟抱未曾开”(唐•崔珏《哭李商隐》),大半生在羁旅飘泊的幕僚生活中度过,面对王朝末世 的景象和自身暗淡的前途,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这种种 抑郁悲凉,使晚唐的诗歌就体现岀一•种特殊的时代的美,哀怨悲怆的美,朦胧迷 离的美,幽艳细腻的美家世的沦落使诗人屡受排挤、抱负难成,一生中有二十年辗转于各处幕府, 仕途失意,远离家室,飘泊杲地,更加重了精神痛苦爱情生活也给他带来了极 深的伤痛,他曾与一•个女道士苦恋,但追于封建压力而毫无结果;婚后,他与妻 子王氏感情极好,却又不幸妻子早逝。
感情丄爱血不得和得血复失的悲哀,使他 常处于感伤抑郁的纠结之中忧郁、挫折、失落、孤独、漂泊、阻隔、分离、幻 灭、寥落以及时运不济、事业上的无能为力的感觉,浓缩在一首首诗中,表达自 伤自怜的体验,反映内心的深深悲愁,展示自身尴尬的生活状态也正是由于把 生存的绝望、无奈、苦闷与寂寞等难以排解的愁绪用具有悲剧色彩的文辞流露出 來由于独特的人生体验,诗人以病态的眼光看待世界,他偏爱使用枯败阴冷的 意象群、明丽凄冷的色彩,以此营构幽冷悲凉的诗境在其无题诗中,我们常常 可以看到落蕊、枯荷、暮雨、飘灯•、轻声、流尘、细雨、珠泪、玉烟等枯败阴冷 的意象,如《春雨》⑶:怅卧新春白裕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琬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筠咸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歌中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意多违”的心境是一层情思;进 入寻访不遇,雨中独归情景之中是又一层情思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是j层 情思;凹到梦醒后的环境中来,感慨梦境依稀,是又一层情思书信难达的惆怅, 表达得十分含蓄思绪往而复归,盘绕回旋南丝、灯影、珠箔等意象,美丽而 细薄迷蒙,加上情绪的暗淡迷惘,诗境遂显得凄美幽约,处处在含蓄美中体现出 悲美意境。
此外,诗人也有意用一些色彩浓艳华丽的意象——如诗中常见的绣被、金裙、 玉佩、闻苑、栖鸾、紫凤、湘弦,红桂、玉杯、玉烟、青鸟、彩凤、碧城、瑶台、 灵风、梦雨等渲染富丽美艳的氛围,与悲凉凄切的结果相对照,更容易形成凄迷 的意境,如《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出日暖玉生烟”,以珍珠之泪写诗人 内心的悲苦寂寞,不为世用的哀泪,良玉生烟寄寓诗人自己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望之若有,近之则无,终归虚幻)婉曲之美李商隐一生的坎坷遭际,使其诗注入了更为复杂的情感,着重表现处于重重 床抑之下难以舒展的情怀和充满矛盾的思想在诗的内容情志方面,他突出表现 自己思想的迷惘、心灵的伤痛,呈现出深沉哀婉的境界在艺术创作方面,他则 追求隐蔽,着意隐藏自己的意图,委婉地表达内容情志诗人的代表作《锦瑟》 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句,其中“托”字指托物言志、寓言假物,钱钟书先生 称Z为诗人的作诗Z法托”一字道出了李商隐诗歌笔触深婉曲折的美学特征美国诗人庞德说过:“艺术就像一棵香蕉树,你可以欣赏它,也可以在树下 小坐,也可以摘香蕉吃,还可以把它砍下来当柴烧,你满可以随心所欲⑷李 商隐的无题诗正是这样一种艺术他没有直言自己的迷惘和伤痛,而是通过对一 个个生动形象的描述,迂回曲折地展露情思。
将情感含蕴于形象之中,却不作任 何主观说明,只给读者提供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形象,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 读者去品味含蕴在形象之中的“韵外之致”即在读者和诗歌形象之间造成一种 距离,不同读者基于自身阅历和经验对形象有不同解读,这便产生了委婉曲折的 美感效应正如施补华所说:“诗犹文也忌直贵曲⑸李商隐在其《无题》(相见 时难别亦难)一诗中,它就是用委婉曲折的手法写出了其爱情的曲折和内心的苦 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开始就造成一种离别时的伤感气氛,情调是那么低沉,意境那么广远, 孤独之感,怀人之思,尽在言外诗的首句中,两个“难”使感情突兀而起,可 见这段爱情本身就历尽艰难曲折,转而又以无力东风留不住春光,寓自己无法扭 转离别的悲局然而在第二句作者笔锋一转,写人虽分离,而“丝”不断,“泪” 未尽丝”同思,极言相思绵长,“泪”极言思念的悲苦,人不死,情永在 接下来第三句中,诗人以空灵的笔触、虚实并用的手法,把读者引入“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的缠绵境界不言口己相思之苦,却写对方的境遇和心理,想象她因 “愁”而“云鬓改”,担心她难捱长夜月光的凄寒,婉曲道出了诗人自己的愁苦 情状。
虽耒直言,而思念之情尽显第四句在濒于无望的情况下仍寄希望于青鸟 传书,含有自慰的意思,寄寓着诗人政治丄屡遭挫折Z后,既深感抱负难以实现, 又执着的追求的矛盾和苦闷整首诗诗意起伏曲折,诗中形彖含义深远,表达出缠绵的情感,在不同读者 心中激起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营造出婉曲朦胧的美感这种朦胧曲折之美正如《白 雨斋诗话》中所言“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以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 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⑹(三)迷离之美“迷离”就是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就诗歌而言,是指其表层艺术形象所 显现岀來的一种难以琢磨或琢磨不透的思想感情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 闪烁其词,隐约其义,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悄恍的审美感 受李商隐在其无题诗创作上就刻意追求隐蔽,即把自己的意图隐没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