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历史中考试题分析及复习教学建议.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6012596
  • 上传时间:2023-09-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建议(二)复习教学建议一、复习规划依据考试说明规定的所需复习内容和复习中能用的时间一般把复习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复习即依据教材夯实考试范围内的基础知识,大致需34课时(中国史一二册10课时,中国史三四册12课时,世界史12课时)要于4月10号左右完成,时间约15-16周年后6-7周)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主要是依据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知识专题,根据不同的知识专题进行横向复习,大致需13课时,要于5月20号左右完成,约5-6周时间第三阶段是模拟测试.即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中考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模拟训练.这一阶段要于6月10日前结束,时间约2-3周二、复习策略(1)基础复习基础复习是中考复习的第一环,也是最基础的一环说其最基础是指在现今高中教学普及率提高,80%以上的毕业生要进入高中上学的形势下,中考试题的考查应更关注于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复习要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关注中下游学生尤其是位于全县前7000名的学生,让其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对考试要求的主干知识全面准确的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应抓好三关一是基础知识完备关这一阶段一定要以本为本重视对教材的阅读。

      对教材在考纲范围内的知识点要拖清,不留空白,包括重点的图示,可利用的小字材料课后练习,大事年表让学生该记的记,该背的背,记得要精确全面同时还应通过课堂的问题设计、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以概括性的语言准确的表述,形成对知识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二是基础知识的系统关,要引导学生对相近的内容加强联系,相关的知识加强对比初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三、基础知识的落实关,学习效果的好坏关键看落实要落实好基础知识,就要加强学习效果的检测并依据检测效果进行查确补漏检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当堂为巩固知识进行的对应性、变式性的限时训练,另一种是阶段性的验收这些题目要精心选择,必须经过集体研讨的题目才能选入限时训练要加强知识的针对性,注重基础,不要盲目拔高或设计较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学生复习积极性阶段验收题要在对应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或相近知识的联系,适当增加综合性,从迁移或综合的角度进行训练,以提高综合运用、灵活做题的能力通过检测一要找出那些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多数学生还没掌握好,教师要对这一类知识进行讲评,并要在讲后对这些知识进行平行测试,测试题目不能重复,要变式。

      二要找出能掌握而没有掌握好的学生想法促其掌握这样既抓住了不落实的事也追究了不落实的人,就基本上能砸实基础知识2)专题复习专题复习是中考复习关键的一环说其关键是因为这一阶段是对知识进行的横向复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能力,而基本的学科能力又是中考的考查重点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运用,形成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这一阶段也要抓好三关一是计划关指专题复习计划要具体这里的具体指专题复习的内容、验收安排要具体到每一节,提出这点是因为我们历史的专题复习以往有的老师没有明确的计划,而是按照自己的认识从重点专题(自己认为)开始复习,但是多长时间复习一个专题没有数,这一阶段能复习那些专题没有数,从而就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是那里的现象复习范围内可设计的知识专题大致有: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①奴隶制文明的提出—西周②奴隶制文明向封建制文明的转化—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商鞅变法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出(韩非),确立(秦),巩固(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顶峰(明清)2、中国封建经济与文化(①商鞅变法②秦汉经济大一统的措施及文化③隋唐盛世的经济与文化④宋元时期经济与文化⑤清朝文化)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参考05年总复习)4、民族危机与抗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华的疯狂侵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危机的表现、抗日战争)5、民族探索与复兴(①近代化的起步与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③建国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6、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确立(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俄1861年改革、日本的名治维新、德意的统一、工业革命)7、三次科技革命8、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①政治格局:帝国主义矛盾的加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意日法西斯化、美苏冷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②经济格局: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9、历史上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彼得大帝改革等)10、美国简史与中日关系史(①美国:新航路的开辟、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华盛顿体系、美苏冷战、霸权政策②中日关系:除教材相关内容外还应补充一些时政内容如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教科书等)1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红色革命、中国改革开放)。

      12、分裂与统一(美国内战、一国两制与港奥台问题、德意统一等)等二是完善关这里的完善一方面指在第一轮复习初步形成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从教材整体的角度,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汇总,形成某一知识的专题,让学生在新的角度或高度上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同时在汇总知识专题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完善另一方面指完善教材知识专题的同时,鉴于历史的时代性特征,教师可设计补充几个现实和历史联系密切的热点专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完善学生所需的应考知识体系这一关要抓好要求教师教学要在加强相近知识辨析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联系与对比,提高知识的跨度和综合性,当堂训练和专题验收题也要减少知识点的对应训练,增强内容的综合性和题目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方法关,要抓住训练中出现的重点问题、或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清讲透处理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到评一题学一法,会一类,切忌就题讲题3)模拟训练,这是中考复习的回扣环节主要目的是熟悉题型,强化重点这一阶段要过好三关一是应试和解题技巧关通过通过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考试,使学生尽可能熟悉中考题型,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答题技巧等;同时要对重点题型进一步归类,强化规律和方法,形成一套做题的思路及模式,以便在考试中迅速提取,运用自如;二是查缺补漏关。

      通过测试查找不足,分析遗漏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试题反思基础知识,回扣教材,以促进其进一步理解,提高灵活应用的能力;三是心理调节关,通过模拟,进行迎考心理素质训练,调节学生的迎考心理,提高信心和斗志,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身体状况都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三、具体复习教学建议做好教材的衔接,立足教材,落实主体知识 一方面针对毕业班的教学实际,教师要尽快熟悉七、八两个年级的用书,弄清楚新课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与去年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为知识的系统化打下基础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到七、八年级课堂中听课,从课堂中更加深刻地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对以往中考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考随着高中普及率逐年提高,更加关注中下游学生,考查重心逐渐下移,难度逐渐降低,关注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调整,关注中下游学生,关注基础知识、主体知识就历史学科而言,其主体知识应该是指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在国家制度、社会更迭、经济水平、民族交往、国家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如中国近现代史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

      世界近现代史上,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美苏冷战和多极化趋势、三次科技革命等等主体知识的复习,熟悉教材是基础,适度练习用以巩固,构建体系有助升华,落实是关键所在二)、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就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对本级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要明白这种新的要求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维度,分清楚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只有分清楚这些,才能避免走弯路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跟上历史教学改革和中考命题改革的步伐,始终保持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克服经验主义尤其要牢固树立“面向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面向主体”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教师退居幕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培养学生开放的、灵活的、发散的历史思维能力;“面向全体”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牢牢树立“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较为理想的学习策略,尽量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成绩差异,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三).关注历史学科的开放性教学历史试题的开放性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大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要求知识的开放,如另一种是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开放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已成为课改区考试的一个特色他集中在材料解析题和和分析探究题中其命题思路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延伸并加以训练要求谈认识、启迪、启示、感想和看法并为观点寻找理论支撑、进行假设联想、实践设计等,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考察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要适度体现开放性所谓适度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做到“以本为据”,又要克服死抠课本的“本本主义”;既要做到开放性教学,又要克服无序开放和无度开放要找准思维能力培养的“支撑点”,找准历史与现实的“衔接点”,以具体的历史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规律等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做到“以古鉴今”,(四)、形成“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一方面要求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历史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要注意转换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立足点总起来说要处理好三个联系一是中国历史或者世界历史国别史内部的纵向联系。

      主要是掌握每个国家的成长、发展历程及对其本国及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二是中外历史的联系比如,讲到中国的鸦片战争,要自然联系到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联系到英国的工业革命;讲到中国的五四运动,自然要联系到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讲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联系到日本的明治维新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等三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社会热点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了相似问题的总结归纳问题,又可以解决了不同问题的比较问题点线面同时铺开,齐头并进另一方面要求注重历史与政治、地理知识的“文科综合”教学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表明,政史地的文科综合,构建相对完整的文科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新型人才的一种必然要求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政治上所学的一些观点去解释、分析处理相应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