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击鼓》原文译文赏析.docx
4页诗经《国风·邶风·击鼓》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邶风·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查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见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斗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斗的抵触心情作品在对人类战斗本相的透视中,召唤的是对个体生命详细存在的敬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实的唱歌,是对人之存在的人文关心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难就更甚了 其次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动,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好像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当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原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剧烈,所以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当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当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当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相互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风格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斗的降落,怨征役无归期,怨战斗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丧失。
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斗的残酷的不断*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心情这一腔剧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敬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