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贝类增养殖学部分知识点汇总.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692511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3.1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概论1.贝类的主要特征 (包括生态习性上共同的特征)①身体柔软,两侧对称 (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 分节 或假分节②通常由头部(双壳类没有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 部分 构成 ③体腔 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④消化 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⑤神经 系统主要包括 神经节 、神经索 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⑥间接发育的贝类一般具有担轮幼虫期 和面盘幼虫期 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2. 假分节:指动物体内分节但是体表不分节或体表体内分节现象不一致(新蝶贝)3. 无板纲:闪耀毛皮贝和新月贝单板纲:新蝶贝多板纲:石鳖掘足纲:角贝科头足纲:鹦鹉螺、章鱼、枪乌贼双壳纲:魁蚶腹足纲:鲍、宝贝经典贝壳的结构:最外层为薄的角质层 ,中层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 ,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 双壳类1.辨别贝壳前后方位的5 种方法: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③有外韧带的一侧为后端④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⑤具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端为后端有 2 个闭壳肌的, 较大的 1 个所在处为后端。

      2.左右的辨别方法:前后端确定后,将壳顶向上,壳的前端向前,左侧者则为左壳,右侧者即为右壳3.壳顶: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它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即“胚壳”) 多数种类壳顶略偏向前方,少数种类的壳顶位于中央或后端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 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壳长 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 双壳类消化系统4. 口:仅仅为一个简单的横裂,由唇瓣组合而成位于身体的前端,足的基部背侧除个别种类(胡桃蛤科)外,大多数双壳类没有口腔,也没有颚片、齿舌和唾液腺5. 食道:紧接在口的后方,极短食道壁是具有纤毛的上皮细胞食道的作用是依靠纤毛 的摆动使食物进入到胃中6. 胃和晶杆:胃膨大呈口袋状胃腔内经常有1 个幽门盲囊,里面有一种表皮的产物,称为晶杆,故这个盲囊又被称为晶杆囊7. 晶杆:是 1 个几丁质的棒状物,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它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运动,从而对食物进行搅拌另外, 依靠胃液的酸化作用使晶杆溶解,这种溶解的粘液中主要含有糖原酶,可用来消化食物8. 消化盲囊(消化腺) :指的是双壳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消化盲囊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9. 肠和肛门:肠道是一条细长的管道,多位于胃的腹面肠经常在内脏块内盘曲直肠的末端为肛门, 位于后闭壳肌的背面 消化管内食物的运送工作主要是依靠纤毛的摆动来进行不能消化和吸收的废物,经过肛门被排出到体外10. 唇瓣:位于身体的前端,在口的两侧,通常呈三角形,左右各1 对唇瓣分为上唇和下唇上、下唇瓣相对的一侧具有沟嵴和纤毛,依靠纤毛的不断摆动,可以选择并运送食物入口双壳类呼吸系统1. 鳃的 4 种类型: 原鳃型 (胡桃蛤)、丝鳃型 (贻贝、牡蛎、蚶) 、真瓣鳃型 (河蚌、鸟蛤、 蛤仔、青蛤) 、隔鳃型 (孔螂)双壳类循环系统1. 开管式循环:这是双壳纲 和腹足纲 的血液循环方式由心脏 、血管 和血窦 3 部分组成血液由心室送到动脉,进入组织间的血窦中,经肾脏和呼吸器官后汇集于静脉中,最后回到心耳开管式循环基本的形式是心脏-动脉 -血窦 -静脉 -心脏2. 闭管式循环:这是头足纲 的血液循环方式包括心脏、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以及与动脉、静脉血管相联络的微血管系统 。

      它的基本形式是心脏-动脉 -微血管 -静脉 -心脏双壳类排泄系统(肾脏和围心腔腺)肾脏由后肾管变态而来,又称为鲍雅氏器官 ;围心腔腺又称为凯伯尔氏器官吞噬细胞也对双壳类的排泄起一定作用这种吞噬细胞广泛分布在各种组织中,它们将废物或者外来的有害物质搬运到肾脏或围心腔中双壳类神经系统(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双壳类感觉系统1.触觉器:双壳类触觉比较灵敏的部位是身体外露的部分,特别是外套膜的边缘,因为此处有 环绕神经 的分布外套膜边缘有感觉突起或发达的触手2.嗅检器:为外套腔或呼吸腔的感觉器官,在大多数的腹足类都有但是陆生的种类或者水生无呼吸腔(裸鳃类等)的种类常缺嗅检器3.平衡器: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某些固着生活的种类,如牡蛎科中的绝大部分种类,成年个体没有平衡器4.视觉器:双壳类动物没有头眼,因此在这类动物的外套膜和水管上经常具有色素细胞,具有一定的感光作用——外套眼①蚶类的视觉器官分化不大,聚集在一起而形成复眼 ,其中的每一个单眼仅仅是一个具有角膜的色素细胞②扇贝的眼睛构造十分复杂,它们的个数很多,经常位于外套膜的感觉突起上每一个眼睛具有一个 眼柄 眼睛主要由1 个皮下眼泡构成,位于泡壁表层的部分构成网膜,里层的部分与眼柄的周围均具有色素,眼睛内部有一个折光层,因此扇贝的眼睛能发出光辉。

      双壳类生殖系统双壳类动物一般雌雄异体,但是在扇贝科、贻贝科、牡蛎科、蚬科、鸟蛤科和鸭嘴蛤科等的某些种类中也有雌雄同体的情况腹足纲1.壳高:以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后端向观察者,前端为基部,在测量贝壳时,由壳顶至基部的距离为壳高2.壳宽:贝壳体螺层左右两侧最大的距离为壳宽3.壳口:在体螺层基部的开口称为“壳口”壳口的形状与动物的食性有关4.方位的确定:壳顶向上,壳口面向观察者,壳口位于螺轴的右侧为右旋;壳口位于螺轴的左侧为左旋 (大多数腹足类为右旋壳)5.肉食性的种类, 其壳口的前端或后端常具有缺刻或沟,前端的称 “前沟 ” ,后端的称 “ 后沟” 这样具有前沟或后沟的壳口称为“不连续壳口 ”或“ 不完全壳口 ” 草食性的种类,壳口大多圆滑,无缺刻或沟,称为“完全壳口 ” 6.外套膜:腹足纲的外套膜是一层很薄的组织,覆盖着整个内脏囊,它的游离边缘常在内脏囊和足的交接处,周围环绕成领状外套膜和内脏囊间的空隙称“外套腔”)7.具有 2对触角的种类,眼睛常位于后触角的顶端,如 后鳃类 以及 肺螺亚纲 中的 柄眼目 ; 有 1 对触角的种类,眼睛的位置可以在顶端、中部或基部,如 前鳃类 以及 肺螺亚纲 中的 基眼目 。

      8.腹足纲的足部一般可分为前足、中足、后足三部分如生活在沙泥滩的种类有的种类足 的左右两侧特别发达,形成 侧足 如宝贝科 、梭螺科 以及大部分的后鳃类有的种类足部分为上足 和下足 两部分如 鲍,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下足呈盘状 9.足腺:足的皮肤表面通常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这些单细胞粘液腺常集中在足部的某一区域,构成一种皮肤凹陷,称“足腺” 足腺的分泌物与空气相接触时发生硬化,可作为动物的支持器 蛞蝓属足腺分泌物硬化呈丝状海蜗牛属则形成一种浮囊,内含空气, 被覆在足的下面,动物可以借此漂浮并携带卵群分为足前腺、上足腺、腹足腺、后腺10. 厣是大多 腹足纲 动物特有的保护装置,前鳃类的成体大都有厣(如大马蹄螺)前鳃类的一些种类幼体时有厣,但到了成体时厣消失了,如 鲍科、鹑螺科、宝贝科、竖琴螺科 以及 涡螺科和榧螺科中的某些种类就是这种情况后鳃类 成体大都无厣(捻螺科等除外) ,但在发生期间都有厣肺螺类 的成体几乎都无厣(网纹螺等除外)但是柄眼目的一些种类能分泌粘液膜,将壳口封闭这层粘液膜称为“膜厣 ” 腹足纲消化系统(口、口腔、食道、胃、肠、肛门和消化腺)1.腹足类具有不对称的内脏囊。

      但在担轮幼虫期是对称的,直至面盘幼虫期后,身体突然出现了扭转2.口腔:口腔为消化管的第一个膨大部分,又称为“口球”口腔内有唾液腺开口,还具有角质咀嚼片和与咀嚼片相关的肌肉块咀嚼片有2 种,即颚片和齿舌3.颚片:由外表皮加厚形成成对或只有1 枚,一般位于口腔的两侧,但仅有1 枚颚片的种类则位于中央,如肺螺类等颚片一般为几丁质,通常平滑或呈鳞片状,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3.齿舌: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由许多小齿和1 条基膜构成4.胃:通常呈卵形或长管形,但是由于消化管的弯曲而被挤压呈袋状或呈盲囊状有些种类(如后鳃类) ,胃壁中具有咀嚼板,又称“胃板”有些种类(如马蹄螺)幽门盲囊中有晶杆具有搅拌食物和消化食物的作用5.肠:是一个圆管状体,直径一般相等肠道内具有一个明显的纵走突起突起有时分为两条,中央形成一条沟,称为“肠沟 ” 肠的长短与动物的食性有关:草食性种类的肠道长而迂曲,如鲍;肉食性种类则短而直,如骨螺原始腹足目(除了柱舌总科)动物肠道通常穿过 心室 ,中腹足目的田螺科则穿过围心腔,鹑螺科则穿过肾脏 6.消化腺 ①唾液腺: 又称为口腺, 一般位于口腔的周围,开口在齿舌的左右两侧几乎所有腹足类都有这种腺体。

      ②食道腺:位于新腹足目动物的食道中部,又被称为“勒布灵氏腺”③肝脏: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腺体,能分泌淀粉酶或蛋白酶,营细胞外消化作用肝脏位于胃的周围,呈黄褐色或绿褐色腹足纲的呼吸系统(鳃、外套膜、外套腔形成的“肺”)1.鳃分为本鳃和二次性鳃(次生鳃) 本鳃由外套腔内壁皮肤伸张而成二次性鳃是身体的皮肤表面形成的鳃2.本鳃位于外套腔中,基本上分为2 种形式: 原始型(楯鳃型) ,即在鳃的中轴两侧列生许多鳃叶,形成羽状,称为楯鳃鲍演化型(栉鳃型) ,即仅仅在鳃轴的一侧列生鳃叶,形成栉状,称为栉鳃泥螺(肺螺亚纲的本鳃消失,在外套腔壁上密生血脉网,称之为肺,以营呼吸滨螺,不仅具有鳃,而且外套膜的内面也具有呼吸作用腹足纲的感觉系统(触觉器、嗅觉器、嗅检器、听觉器或平衡器、视觉器)腹足纲的感觉系统(生殖腺、生殖输送管、交接器和交接囊)p23鲍鱼1. 皱纹盘鲍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科仅有1 属,即鲍属2. 自第二螺层中部开始到体螺层边缘,具一列距离均匀、由小渐大、从右开始沿着壳左缘螺旋式排列的20 个左右突起其末端的3~5 个特别大,有开口,呈管状,与外界相通,称壳孔 或呼水孔 。

      在生活时, 外套触手就从这些开孔处伸出壳孔是排泄、 生殖与呼吸的孔道3. 头部腹面,有发达可活动的吻吻中央,有一纵裂的开口,即为鲍的口4. 消化腺:通常为深褐绿色5. 生殖腺:在成熟期,雄性 生殖腺呈 浅黄色 ,雌性 生殖腺呈 墨绿色 ,生殖腺仅包围于消化腺的角锥体部分皱纹盘鲍的雌雄性比一般是1:1栖息环境①皱纹盘鲍一般生活在岩礁裂缝、洞穴等处,从低潮线以下至水深20 米左右的浅海区,栖息区海水清澈、 潮流畅通、 海藻繁茂 以水深 2-6 米内较多 鲍白天黑夜都能进行索饵活动,但以夜间为主鲍有明显的季节性移动②鲍生长最佳水温为15- 20℃,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季两个快速生长期溶解氧:不低于7毫克 /L、透明度: 4-5 米、 pH:7.6-8.4、盐度:皱纹盘鲍在盐度为28-35 范围内都能生活、氨氮:低于50 微克 /L食性鲍鱼属于 草食性舐食性贝类匍匐幼体开始,以摄食小型单细胞底栖硅藻为主,如卵形藻、聚生舟形藻等由单一底栖硅藻类逐步向多种小型藻类及大型海藻的幼苗等转化壳长约3mm 摄食底栖硅藻壳长 5-6mm 开始兼吃细嫩的浒苔壳长 1cm 以上摄食褐藻中的海带、裙带菜> 绿藻中的石莼、浒苔等>红藻中的石花菜、紫菜、江蓠等。

      主要敌害生物(肉食性的鱼类、甲壳类、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腹足类等鲍鱼繁殖季节地点时间产卵水温山东长岛和辽宁大连海区7 月中下旬至8 月上旬20-24℃青岛海区6 月中旬至7 月中旬17-20℃福建东山海域4 月21-24℃生活史①胚胎约在受精后的10-12 小时破膜而出,成为担轮幼虫 ,上浮在水体中上层②经过 26-28 小时后,形成扭转后的面盘幼虫 由于贝壳的完全生成,往往会出现暂时的下沉现象,经过5-6 小时后,游泳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