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应该是打火机而不应仅仅是火柴.doc
1页教师应该是打火机,而不应仅仅是火柴缙云县实验小学 祝桂义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化,不同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从最早的“中心”到后来的“导演”;再由“导演”过渡到“演员”;接着从“演员”变成了“观众”…… 也许,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育资源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需要不同的角色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每种角色都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和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不足,作为教师或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地去领会和运用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把老师当作一根火柴,教师用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熊熊知识大火,不愧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师是导演,努力引导学生去点火;教师又是演员,与学生一起点火;教师是观众,是学生点起知识之火的欣赏者、赞美者、共享者…… 然而,从学生的潜能发展来说,我觉得,让老师当作打火机更佳老师把自己放在“打火石”的角色上,用自己打石产生的智慧火星,引导代表学生的棉芯自己点着,并使代表学生潜力的燃油自主供应棉芯燃烧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更显主动,形成的知识将更有结构性换种说法就是教师促进的是学生内生性成长,而不仅仅是外延式增长。
当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打火轮的方向和按打火轮的轻重和速度;同时用防风墙挡住周围伺机想扑面火苗的各种弯风 也许我们习惯了教学中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老师的启发去“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之火是老师给点燃的,学生自己只是将这火燃烧得更大更旺把老师当成打火机,本质上就是把“启发”分开,在教学中老师“启”、学生“发”,也就是说,老师是帮助学生积极创造点火的条件,知识之火是学生自己点燃的,并在自己的努力下把知识之火烧大、烧旺 前者,就是把老师当火柴,这种角色的老师,“启”和“发”都是自己做的,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虽然差别就那么半步,但其产生的影响将是非常的深远,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体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关系着整个民族未来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可以说:失之丝毫,差之万里绝非危言耸听邮编:321400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祝桂义 :13957095593 0578-3143208 电子邮箱是:jyzg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