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与习题.docx
6页匀变速直线运动学问提纲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A) Ⅰ 、基本公式:(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t =vo+at (匀减速: a<0)(2) vvt vo2此式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 ot+at /2 (匀减速: a<0)2 2(4) 位移推论公式: St 0 (匀减速: a<0)2a(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Δs = aT 2〔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Ⅱ 、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1) 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 vv0 vt2 2(2) 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始末速度的关系: vS/2 =v0 vt222,可以证明, 无论匀加速仍是匀减速,都有 v t vs ;2 2(3) 以加速度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Δ s= sⅡs 2- Ⅰ =sⅢ - sⅡ= = sN-sN- 1=aT .重要说明: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必需特殊留意其特性:( 1) 求某时刻的速度或位移时肯定要先判定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倒过来看成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 t 图象和 v-t 图象( A)要重视 v-t 图象的物理意义,如图象中的截距、斜率、面积、峰值等所代表的物理内涵;加速运动条件: v 方向与 a 方向相同;减速运动条件: v 方向与 a 方向相反;3、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A) Ⅰ、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22(2)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即 a=g;从静止开头,即 υ 0=0(3)运算规律: υ t =gt ; S=gt/2 ; υ t=2gh( 4)重要说明: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时间仅与高度有关,与物体受的重力无关;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因此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 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Ⅱ、竖直上抛运动 :( 1)定义:物体上获得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υ 0 后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且与初速度方向反向,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就 a=-gυ t =υ 0-gt2运动规律: h= υ 0t-gt /22 2υ t =υ t -2gh0( 3)重要说明:对于竖直上抛运动,有 分段分析法 和整体法 两种处理方法;分段法以物体上升到最高点为运动的分界点, 依据可逆性可得 t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t下=υ0/g ,上升最大高度 H=υ2/2g ,同一高整体法是以抛出点为计时起点,速度、位移用以下公式求解: υ t =υ 0-gt2h=υ 0t-gt /2留意 :如物体在上升或下落中仍受有恒空气阻力,就物体的运动不再是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分别运算上升 a 上与下降 a 下 的加速度,利用匀变速运动公式问题同样可以得到解决;4、追及与相遇问题Ⅰ、相遇 是指两物体分别从相距 S 的两地相向运动到同一位置,它的特点是:两物体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 S,分析时要留意:( 1)、两物体是否同时开头运动,两物体运动至相遇时运动时间可建立某种关系;( 2)、两物体各做什么形式的运动;( 3)、由两者的时间关系,依据两者的运动形式建立 S=S1+S2方程;( 4)、建立利用位移图象或速度图象分析;Ⅱ、追及 是指两物体同向运动而达到同一位置;找出两者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同时追及物与被追及物的速度恰好相等是临界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匀减速物体追及同向匀速物体时,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为:即将靠近时,追及者速度等于被追及者的速度;(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逐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距离最大的条件:为两者速度相等挑选题2. 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C. 速度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大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A 、B 两物体在同始终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如图,就( )A. A 、B 两物体运动方向肯定相反B. 前 4s 内, A、 B两物体位移相同C t = 4 时, A、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 B 物体的加速度大4. 以下各选项中,全部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1 V51 A05 B2 4 6A.力、速率、加速度B. 力、加速度、位移C.速率、位移、加速度D. 力、路程、速度5. 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6. 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s 末的速度达到 3m/s ,就物体在第 2s 内的 图 2位移是A. 3m B .4.5m C . 9m D . 13.5m]27. 以加速度 a= 0.5m/s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它任何 1s 时间内的 A.末速度是初速度的 0.5 倍 B .位移是 0.5m C.速度的变化量是 0.5m/s D .平均速度是 0.5m/s8.右图 2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依据图作如下分析, 〔 分别用 v1、a1表示物体在 0~ t 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 v2、a2 表示物体在 t 1~ t 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 〕 ,分析正确选项A. v1与v2方向相同, a1与a2方向相反B. v1与v2方向相反, a1与a2方向相同C. v1与v2方向相反, a1与a2方向相反D. v1与v2方向相同, a1与a2方向相同9.关于瞬时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B.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 C.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D.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的速度10. 如图 1— 3 所示 ,A 、B 两个质点的 s-t 图象 , 以下说法正确选项 〔 〕A. 当 t=0 时,A 、B 两个质点的速度均为 0B. 在运动过程中 ,A 质点运动比 B 质点快一些C. 当 t=t 1 时, 两质点的位移相等D. 在 t=t 1 时, 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二. 多项挑选 .1.图 3中甲、乙、丙和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选项A.图甲是加速度—时间图象B.图乙是加速度—时间图象C.图丙是位移—时间图象D.图丁是速度—时间图象图 32.关于质点,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A.讨论“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时,飞船可以看成质点 B.运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以看成质点 C.讨论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D.质点是为了讨论问题便利而建立的抱负化模型 3.以下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图像专题x/ m2Ot/sv/ ms- 12O t/v/ ms- 12O 1 2t/sv/ ms- 12O 1 2t/s1. 两个物体 a、 b 同时开头沿同一条直线 运动;从开头运动起 计时,它们的位移图A B s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 : [ ]A. 开头时 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B.a 做匀减速运动, b 做匀加速运动C. 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 2∶ 3- 2 - 2C Dx/mba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D. 在 t=3s 时刻 a、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 , 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形 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3. 图为 P、Q两物体沿同始终线作直线运动的 s-t 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t1 前, P 在 Q的前面B. 0 ~ t1 , Q的路程比 P 的大C. 0 ~ t1 , P、Q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Q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4. 物体 A、B 的 s-t 图像如下列图,由右图可知 〔 〕A. 从第 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 vA>v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头运动,但物体 A 比 B 迟 3s 才开头运 动C. 在 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 5s 末 A、B 相遇 D.5s 内 A、B 的加速度相等5. A 、B、 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始终线运动,其 s- t 图象如下列图,就在 0~t 0 这段时间内,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 〕A.质点 A的位移最大B.质点 C的平均速度最小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6.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下列图,就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 〔 〕 A.第 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转变方向;B.第 2s 末质点的位移转变方向; 〕 C.第 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D.第 3s 末和第 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V/ms-110 1 2 3 4 5-1SABCt/stt07. 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列图,就物体做 〔 〕 A.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8.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 v-t 图象如下列图,由图象可知( )A.0- t 1 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 t 1- t 2 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在 0- t 2 时间内火箭上升, t 2- t 3 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2 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3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9. 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 〕A. 2s 末物体返回动身点B. 4s 末物体运动方向转变C. 3s 末与 5s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