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从李白《送友人》英译本比较研究谈唐诗英译.doc
4页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从李白《送友人》英译本比较研究 谈唐诗英译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唐诗被译为英文,而唐诗的诗体形式和意象加大了翻译难度本文将运用“动态对等”理论,评析、比较李G《送友人》的 两个英译本,从“动态对等”理论探讨唐诗英译关键词:唐诗;英译;《送友人》;动态对等一、引言唐诗创造丫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英译唐诗时,译者应在保持唐诗原有 形式和内容的同时将译文以自然的表达方式译出本文将评析、比较李白《送友 人》的两个英译本,从“动态对等”理论探讨唐诗英译二、 “动态对等”理论与唐诗英译“动态对等”理论由尤金•奈达提出,他将翻译分为两种基本导句:“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唐诗自身的诗体形式、意境营造等给翻译造成一 定难度一个词能营造一副意境美,如果只以“形式对等”原则翻译,译文将显 得单板无味,其至造成误解动态对等”翻译要求“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来的接受者和信息键所存在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芒迪,2007:50) 即,译文读者和译文之间的关系,应与熟练中文的人读唐诗所获得的信息保持一 致奈达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寻找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
在翻译中要 “原汁原味”地传达唐诗的魅力,“动态对等”理论无疑具有很大指导作用三、 《送友人》英译本比较研究《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丫•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毛华奋,2007:53)《送友人》有多个译本,笔者将评析、比较庞德和许渊冲的英译本,庞 译:Taking Leave of a Friend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walls,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Mind 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Who bow over their clasped hands at a distance.Our horses neigh to each other as we are departing.(毛华奋,2007:122)许译:Farewell to a FriendGreen mountains bar the northern sky;White water grids the eastern town.Here is the place to say good-bye;You’ll drift like lonely thistledown.Like floating cloud you’ll float away;With parting day l’ll part from you.We wave and you start on our way;Your horse still neighs: "Adieu, adieu!"(毛华奋,2007:124)首先,标题翻译。
送”是送人走,是seeing off毛华奋,2007:133)庞译文中的“take leave of ”意为“向……告别”,并无“送”的意思;许译文 中的“farewell”有“告别,辞别”之意,两个译本均只表达告别之意动态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文体” 指体裁,两者译文均为诗歌形式篇章”指作品、篇幅与章节原诗为五言律 诗,两者译文均为八句诗句句法”研宄的是句子的内部结构,以词作为基本 单位原诗句子均为陈述句,两者译文也对应为陈述句可见,两者都遵循了“文 体对等”、“篇章对等”、“句法对等”李白诗中借多种意象烘托惜别之情,对比两者译文用词,可看出两者在 一定程度上都遵循了 “意象对等”、“词汇对等”,都尝试用对应的英文词汇塑造 原诗意境,传达情感,但用词上也存在不同如庞将“青山”译为“Blue mountains", 许译为“Green mountains”,诗中的“青山”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偏向“深绿色”, 许的翻译更好地传达了原诗意境郭”指古代在城外修筑的外墙庞译文中“郭” 对应“walls”;而许译为“the northern sky”,在意境塑造方面会让读者感觉更加 凄凉,但没有对等原诗意象。
孤蓬万里征”中“蓬”是蓬草,“孤蓬”是指枯蒌以后很易折断、随 风飘飞的蓬草(tumbleweed),比喻远去的友人(毛华奋,2007:128)庞将其译 为“dead grass”,没有准确传达原文意象;许译文中的“thistledown”指蓟花的 冠毛,轻如绒毛、漂浮不定,更加准确地表现了诗中友人的漂浮不定庞将“落日故人情”译为“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落 日就像老朋友的离别),并没有较好地传达原诗情感;“故人”指诗人自己,庞译 为“old acquaintance”也不符合原诗意图许的译文省去了 “落日”这一意象, 寓情于景方面没有达到原诗的境界对比可看出,庞的译文保留了原诗意象,在词汇层面对等,由于他是根 据费诺洛萨的译注笔记译诗,加之文化的差异导致部分用词背离了原诗立意许 在格律处理上较好,整首诗押ababcdcd形式诗中韵脚用英文很难呈现,许用 押尾韵表现原诗的诗意和韵味,但同吋也丢失了原诗中的一些意象,如“落日”四、总结总体而言,两位译者在很大程度上都遵循了“动态对等”理论,都尝试 在翻译中寻找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让译文读者能以与原文读者相冋 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
在译诗中通过灵活处理词汇、句法、篇章、文体上的对 等,传达原诗的魅力和精髓参考文献:[1】杰里米·芒迪,李德凤.翻译学导论一一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中 文大学出版社,2007.[2】毛华奋.汉语古诗英译比读与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