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用实验开始初中化学第一课.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5531288
  • 上传时间:2018-06-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用实验开始初中化学第一课用实验开始初中化学第一课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湖北省当阳市实验中学 宋玉蓉我们在初中化学《绪言》教学的第一节课补充这样一个实验(如下图),它串联了上下两册教材的主干知识,集合了一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技能,形成了学习化学的思维推手本实验内容:本实验内容:用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做成它们各自元素符号的形状,将它们各自放在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里注入少量的盐酸中我们来回味本实验在不同教学时段的操作与功能回味回味 1 1::第一次应用是在上《绪言》课之初展示该实验,学生第一次看化学实验,化学实验里有这么多新奇实验现象,有的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有的又不能与盐酸反应,在能反应的金属中,有的反应现象很剧烈,有的又不剧烈,这些金属做成这些符号干什么?真是好玩,也有不少的疑问,学生的兴趣甭说有多高老师点拨说:“化学、化学是变化之学,我们今后的学习就是要研究这些变化的原理回味回味 2 2::在第一单元课题 1 教学时第二次用到该实验,因为第一单元课题 1 的学习目标之一是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学生初次观察实验现象时一般只看到一些剧烈的实验现象,也就是只看了“热闹”,没看清“行道”。

      这个“行道”就是观察实验的方法,我们观察实验现象不断要观察剧烈的现象,还要观察那些不明显的现象,而且很多物质的变化实质都是通过一些并不明显的细微现象表现出来的教师再次展示这一实验后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提练成以下两句:观察实验现象要看“前、中、后”,不能被剧烈现象牵着鼻子走学生再用这种方法再观察其它实验现象,大脑是就更清晰明了了教师紧接着补充“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应用上述方法观察新实验,这样学生不断能观察到金属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的实验现象,还能发现产生白色物质、产生大量热量这些不易观察等系列实验现象……回味回味 3 3::在学习元素符号时老师第三次回味该实验,我们把镁、铝、锌、铁、铜各做成了它们各自元素符号的模样目的是让学生在激情高昂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不知不觉认识相关的元素符号我们知道元素符号属于化学用语之类知识,这些知识易学难记、易懂难会,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道坎,学生通过前两次本实验的展示,对这些符号产生一些疑问和好奇,而且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讨论中,基本上记住了这五种元素符号,这一过程一方面化解了记忆元素符号枯燥无味的难点,为学生乐学注入了愉悦的成份,在学生正式学习元素符号时再提出本实验中符号的意义时,学生会将原有的“无意识记”转变为“有意识记”,此时会恍然大悟。

      回味回味 4 4::在金属活动顺序教学中,教师再次提出该实验,并与下册教材在 P11 页卡通画作对比(如下图 2),实质上图 2 为第一节课中的补充实验作了完整的注解揭示了不同金属为什么在相同酸中能有的能反应,有的金属在相同酸中不反应能与酸反应的金属为什么有的反应剧烈,有的又反应不剧烈这些疑问学生面对下列结论性(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而排在(H)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在(H)前面的金属里,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知识时,就会有“我原来就会”的自豪感回味回味 5 5::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最后一次提示这一实验分析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忆本实验后,应立即点明本实验在思维方法上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前设后置,前设后置是应用实验手段或疑问在相关知识教学中,提出一些有知识超前、但从学习方法上又可互为串联的有智力价值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联系和深化的材料与契机前设后置在知识上能使我们对知识耳熟能详,在方法的联系性上是轻车熟路这样的方法在学生大脑中积累、增加到一定时量时,学生的知识与方法的增量发生质的飞跃教师点明思维方法后还可用本实验的思路再进行一些方法应用的延伸如可给出以下延伸材料:“在学习《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这个内容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按右图装置制取(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如图3),用排石灰水法收集半瓶氧气,注意,这里是用排石灰水而不是用排水法,将收集的半瓶氧气放在桌子上面,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答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放出大量热、集气瓶上半部内壁变模糊、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薄膜而不是液体变浑浊)?”这一延伸将实验现象观察方法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常见气体检验方法融为一体,能达到整理知识、梳理方法的目的。

      前涉后置实质上是根据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的发展,逐步围绕这一问题将知识做大,将技能做全,达到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的目的一般方法因为教材的编写知识上是由浅入深展开,它属于显性的内容,但不同类知识的编排又是相机穿插安排,故在学习方法不可能明显各种方法,它要求教师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明示、点拨和强化探究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贵州省盘县乐民镇中学 薛 永 宋 娟 唐 东一、实验名称一、实验名称探究二氧化 碳气体与氢氧化 钠溶液的反应二二、、实实验验目目 的的利用生活废弃品进行组合,进一步地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三三、、实实验验仪仪器器及及试试剂剂废弃透明的青霉素(或广口瓶、或小矿泉水瓶)瓶 1 个,20ml 或 10ml 的 注射器 2 个,废圆珠芯塑料管 2—3 根,大橡皮塞 1 个,白凡士林 10g,不同 颜色的气球 2 个,石沙(主要成分 CaCO3)固体 50g、NaOH 溶液 50ml、稀 HCl 溶液 50ml、注射器针头 6 根等四四、、实实验验仪仪器器装装置置图图 1.实验仪器装置图2.仪器的组装说明(1)把分散的器具全部组合在一起。

      2)把各接口处用凡士林进行密封3)在青霉素(或广口瓶、或小矿泉水瓶)瓶里装入少量的 CaCO3固 体,盖上橡皮塞4)注入适量的稀 HCl 溶液,外面的气球胀起来,说明瓶里的气压增 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既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5)注入适量的浓 NaOH 溶液,外面的气球逐渐瘪下去,里面的气球逐 渐胀起来,说明瓶里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反应气压减小五五、、实实验验操操作作部部分分1.取一个大的橡皮塞,先放在广口瓶口试一下是否合适,然后再打两个 孔并在上下插入塑料管(或针头),在两根塑料管(或针头)的上面套上 气球,使它们与橡皮塞粘合在一起2.分别在两支注射器里装好 30ml—50ml 的 NaOH 溶液和稀 HCl 溶液,并 插入橡皮塞里,使它们接在一起,然后再将橡皮塞插入广口瓶口,使它们 连在一起3.在青霉素(或广口瓶、或小矿泉水瓶)里装入少量的身沙即 CaCO3固 体,盖上橡皮塞,注入适量的稀 HCl 溶液,外面的气球胀起来;然后再注 入适量的浓 NaOH 溶液,外面的气球逐渐瘪下去,里面的气球逐渐胀起来, 现象一目了然六六、、装装置置改改进进的的意意义义1.该改进实验借用宏观的无形现象来模拟观察有形的现象,使整个教学 直观化和形象化,现象更为明显、生动和有趣,说服力强,提高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2.反应装置比较新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材料 简单,变废为宝,都是生活中的废弃品、代替品变废为宝变废为宝────软塑料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软塑料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安 徽 朱成兵 李 旭摘摘 要要:本文通过学生丢弃的软饮料瓶,将它变废为宝在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中,作者具体应用软饮料瓶,进行某些有毒气体的性质检验(例如 SO2)、完成喷泉实验、试剂添加装置等,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实验可操作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不安全因素,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关键词键词:软塑料瓶;实验创新;可操作性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为了给化学实验增加更多的可操作性,降低成本,以下我列举几个利用软塑料瓶完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一、某些有毒气体的性质检验一、某些有毒气体的性质检验学生学习的部分气体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利于教师将这些气体的性质检验引入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更不用说是学生的分组实验了在化学学习中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其教学效果肯定将大大折扣实际上只要教师设计合理得当,可以适当的解决这一矛盾例如:二氧化硫性质的检验。

      二氧化硫的性质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检验①先用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将其收集于一个软塑料瓶中经本人实践结果可知,学生分组实验最佳效果的瓶子为 100mL 的“娃哈哈”的矿泉水瓶)②利用针筒将 20mL 的水注入矿泉水瓶中,用胶布(最好为透明胶布)封好瓶塞上的针眼,震荡,可完成有关二氧化硫水溶性实验用针筒将瓶中液体吸出备用③取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气体的水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完成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检验④取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水溶液,将其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氢氧化钡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可能氢氧化钙溶液浓度太低,很难观察到以上现象)⑤在配有塞子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配制的品红溶液,再在其中滴入制得的二氧化硫水溶液,盖上塞子稍加振荡,溶液褪色将褪色后的溶液放入热水中,片刻后又出现红色;将其取出放入冷水中,红色又慢慢褪去……以上处理的优势在于:1. 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泄露,为其它有毒气体的性质检验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2.减少了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的难度,使其可以引入课堂作为学生的分组实验3.对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可做重复操作,让学生更加能够理解二氧化硫漂白性的不稳定性。

      4.该实验目前仅仅是基于必修 1 的难度要求,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二氧化硫其它性质的检验二、完成喷泉实验二、完成喷泉实验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 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该题目为 2008 年上海市高考第 10 题,实际上只要设计合理得当,教师可以设计出其它各种颜色,各种类型的喷泉实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凡在课堂上作过喷泉实验的老师,应该都对组装喷泉实验的整套装置比较厌烦,又是双孔橡皮塞(本身双孔就不太好打,而且还经常会漏气),又是铁架台、烧杯等一大堆实验仪器如果改用塑料瓶,其课堂操作的可行性也大大改观,下面以氨气的喷泉实验为例①在收集满一塑料瓶干燥的氨气后,盖上塞子,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准备好另一个盛有水的配有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的塑料瓶 ②当在课堂上要实验时将两个塑料瓶连接起来,打开止水夹,将水挤压进去一小部分,立即关闭止水夹,分开两个瓶子。

      此时盛有氨气的塑料瓶将立即变形③一段时间后,将盛水的塑料瓶塞子取下,在橡胶管一头更换上一根长玻璃管将盛有氨气的塑料瓶提起倒立,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打开止水夹,即可看到喷泉用塑料瓶代替烧瓶等仪器的优点在于:1.喷泉实验往往要求烧瓶干燥,而实验室资源有限,且加之准备实验往往一时抽调不出那么多干燥的烧瓶软塑料瓶则不存在这个资源问题,只要平时注意收集即可2.对药品的需求量较小,做喷泉的塑料瓶只要 100mL 的体积即可,下方的塑料瓶可取用大一些对于一些往往较难清洗的药品,如使用烧瓶之类的,还要大量药品浸泡而改用塑料瓶可以变废为宝,对于难清洗的只需用更换另一个塑料瓶即可3.利用塑料瓶体积上的变化,可以更加深学生对于喷泉实验原理的理解4.实验仪器及操作都十分简单,带到课堂上的只有两个塑料瓶(配好塞子的),一根长导管即可三、作为试剂添加装置三、作为试剂添加装置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求添加液体试剂,一般可选用胶头滴管、分液漏斗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有不太方便之处软塑料瓶由于它的瓶身可以挤压,就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试剂添加模式,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操作性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实验将在烧杯中完成的实验,改用下列装置进行操作。

      将软塑料瓶中的水挤压一部分进入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可以听到“呲啦”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大洲和大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地图的阅读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海陆变迁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经纬网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气候(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2025-2026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土地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水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交通运输+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多样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农业第一课时导学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