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罗夏墨迹测验发展历史与理论支撑.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60508845
  • 上传时间:2018-1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罗夏墨迹测验发展历史与理论支撑  罗夏墨迹测验是最为经典的投射测验,素有“投射测验之王”的美称,还有人将其喻为“心灵的x射线”  一、罗夏墨迹测验简介  1921年,瑞士心理学家赫尔曼·罗夏编制了罗夏墨迹测验本测验共有十张墨迹图片,其中5张为黑白色,2张是黑白色加红色斑点,剩余三张是彩色图片,图片的规格为24×17厘米罗夏墨迹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可靠真实的心理测量工具,并拥有一套完整的记分与解释体系,在创立初期主要被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研究  罗夏墨迹测验采用个别测验的形式,测验环境应该安静、温度光线等物理因素适宜,测验气氛轻松愉悦测验应由一名受过严格训练,经验丰富的主試实施,测验的时间大约持续45~55分钟在测验开始前,主试说明该测验是种想象力测验,打消被试顾虑,取得被试的积极配合,与被试建立良好关系,并采用标准的指导语在测验中,被试允许以任何角度观察墨迹图片,鼓励将任何由此而联想到的内容全部报告出来,答案无对错之分在测验时,主试要仔细观察被试的言语行为,必要时进行录音,详尽记录被试对每张图片的反应时、停留时长以及整体所花费的时间,在相应的记录纸上做好标记,用于后期的结果分析。

        二、罗夏墨迹测验的发展历史  萌芽期泼墨游戏是瑞士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人们将墨汁泼在纸上,纸张对折形成各式各样的图形在心理学中,泼墨游戏最早用于想象力的研究,尚未有人用于评估人格的研究当中罗夏自幼对该游戏十分着迷,甚至被同龄人称为“klec”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上帝的有意安排,罗夏成年后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泼墨迷罗夏时常用墨迹图研究精神病人因此,罗夏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墨迹测验的编制工作,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罗夏选出了40张图片,其中10张为常用测验图片罗夏测验的编制与解释是建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并有测验常模,将被试分为正常人、弱智、精神分裂症、躁狂一抑郁症、癫痫症与脑器质性病变六类对测量结果的解释要从认知能力、情感类型、自我技机能与对自身和他人感知四方面着手1921年,罗夏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报告了810例运用墨迹图的案例研究,证明了其具有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然而,1922年,38岁罗夏却因突发阑尾炎逝世,测验的研究刚刚起步便戛然而止,一位新兴的心理学才俊就此陨落  鼎盛期罗夏去世后,罗夏墨迹测验的研究中心逐步转移到美国兼收并蓄,自由开放”的美国为罗夏墨迹测验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沃土,罗夏种下的种子迅速在美国开出了“五瓣之花”。

      罗夏墨迹测验出现了五个不同的版本:Beck系统、Klopfer系统、Hertz系统、Piotrowski系统和Rapaport系统  萧条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精神分析理论日趋衰落,罗夏墨迹测验的投射假说因其缺乏客观量化的测量特征备受抨击,罗夏墨迹测验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混乱局面,也为了使罗夏墨迹测验朝着科学化、客观化与标准化的道路前进,艾克斯勒于1968年成立了罗夏基金会,一方面对先前的五大系统进行整理,将有效的测量项目融合成一个新的的记分系统,另一方面搜集大量的标准化数据,在实证研究与元分析的基础,论证测验的信效度,并明确了测验的实施程序、指导语以及记分原则  三、罗夏墨迹测验的理论支撑  罗夏墨迹测验的理论脉络同自身的发展历史是相吻合的,大致了经历了格式塔知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认知加工理论主导,承认投射存在性的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罗夏本人早年深受智力、人格测验的影响,因而在编制测验的初衷是运用客观定量的方式建立一套标准化的量化测验因此,罗夏以格式塔学派的知觉统觉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记分系统,并将测验命名为“图形解释测验”。

      测验引发的是被试接受刺激信息并与记忆内容不断匹配,有意思地将其知觉某一物体的心理过程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存在明显区别  第二阶段1935年,Morgan和Marray在借鉴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主题统觉测验随后Frank进一步发展了投射假说,将罗夏墨迹的十张图片纳入到主题统觉测验当时精神分析理论十分兴盛,客观上推动了罗夏墨迹测验的运用与发展,投射理论成为了解释罗夏测验结果的主流理论精神分析论者认为,被试的每个反应都是都是其内在人格的投射,所有反应的综合便可还原出被试的人格原貌  第三阶段随着综合系统出现并成为当今罗夏墨迹测验的主流版本,罗夏测验的指导思想再次回归到知觉加工的认知理论当中,但同时为投射开了方便之门Exner在创立综合系统之前,就测验的性质与引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明确了罗夏墨迹测验的实质是一个关于问题解决的任务完成过程,在面对测验所呈现的刺激时,被试会迅速同记忆内容进行匹配,经过一番分析联盟比较之后做出回答,这实际上就是个体认知加工的心理活动,显然处于个体的意识层面而这种心理机制可以测量个体人格特征的原因在于,个体的人格特质是长期稳定的,在解决问题与反应方式会体现出来。

      个体特征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会造成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同,这就为评估个体人格特质提供了依据然而,综合系统依旧承认投射的可能性,意义模糊的图片会在一定程度引发个体的联想,这就为投射开了方便之门当综合系统对投射持相当保守的态度,只有当投射的主题反复出现,高于常模时才会做出最终的结论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