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中的新语言现象探讨.docx
8页微博中的新语言现象探讨 ○郭青燕【摘 要】微博作为新媒体,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据新浪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伴随其发展,微博语言中的一些新变化,如新词汇的出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形成,变异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将不可避免地对媒体语言、现代汉语产生影响关键词】微博 媒体语言 现代汉语一、微博中新词汇的产生1、生造新词在微博上,生造新词的方式多靠组成式词语来实现,即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参与组合的词语,其原意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但为了展现更加强烈的感情色彩,便把相关意义的词拼合起来,让博文表达的感情跃然纸上,同时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如“很傻很天真”、“羡慕嫉妒恨”、“高富帅”、“矮搓穷”等羡慕”、“嫉妒”和“恨”这三个词本都是用来表达情绪的词,合在一起后新词的情感表达力度更强而“高富帅”这类词,通常是由几个褒贬性相同的形容词组成,拼接在一起后用来形容某一类人或事物此外还有“hold住”这样汉英结合的网络流行词汇,用以表达坚持住、掌控住的意思新造词与既定四字成语不同的是,它的组合随意性大,没有字数和形式限制。
微博中产生的新词汇,还会以仿词的形式出现大家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有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的意义像2012年夏天,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导致“XXstyle”一词的流行,如“航母style”、“北京消防style”、“武汉公安style”、“南京出警style”等2、旧词新用在微博语言中,一些原有的词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旧词新用符合网民,尤其是年轻朋友们求新求异的个性心理1)创造新含义表哥”、“表嫂”这两个称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指代的是一种亲戚关系而在微博上,却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2012年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视察事故现场时面带微笑,照片引发众多网友的愤怒与不满在随后对其的调查中发现,杨达才有很多价值不菲的名表等奢侈品,被网友们取名为“表哥”表哥”风波未息,“表嫂”风波又起,网民开始追查广州越秀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晓丹的名表表哥”、“表嫂”这两个词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以后,也用来表达对平日戴有多块进口名贵手表的权贵者的戏称男性戴表者称之为“表哥”,女性则称之为“表嫂”。
同样类型的旧词新用还有“房叔”,原任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的蔡彬,被爆出其全家拥有21套房产,总面积达7203.33平方米本来“房叔”可能只是对房姓中年男子的称谓,而在微博上则被给予了新的意义,即指那些拥有多处房产的富人或达官贵人2)利用谐音词微博上的旧词新用,利用谐音词的情况也很常见如“稀饭”一词,本是一种食物,是粥的通俗称谓,可网友们利用谐音将它新译为“喜欢”之意,这样表达显得更为俏皮可爱此外,谐音造词还会受方言的影响例如,延参法师走进峨眉山讲解佛法的视频爆红网络,因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和一口河北沧州话逗乐了众网友视频中,法师微笑道:“绳命,是剁么的回晃!绳命,是入刺的井猜!”转化成普通话其实是,“生命,是多么的辉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网友们在微博上表示延参法师口音很萌,并纷纷效仿再比如“嗨森”一词便源于粤语中 “开心”的发音,词义仍旧表达高兴、开心的意思更甚还有英文谐音,如“图样图森破”,即是“too young ,too simple”的谐音,表示现在一些年轻人,太稚嫩,思想太简单这些谐音方式的旧词新用在微博上相当普遍3)利用多音字在现代汉语当中有大量多音字,同一个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
在微博上,很多博友利用这一点,赋予了一些旧词新的含义比如“郭美美事件”中,她在自己新浪微博上炫耀奢侈品和奢华的生活网民们纷纷表示,郭美美正因为做了“干女儿”才衣食无忧,对当下某些不自食其力]而是靠其他“捷径”致富的年轻漂亮女孩,公开炫耀的生活方式的不赞同,同时也对一些官员生活不检点等腐败现状表达不满的情绪可见,微博上出现的新词汇,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活泼有趣,有的生动形象,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反语嘲讽但相同的是,大家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强的共鸣和亲近感二、微博体的流行 在微博上,不仅出现了词汇的创新,句子和句式的模板化使用同样不容忽视数以亿计的微博用户,热衷对热门事件的表述方式进行模仿,由此而衍生出微博上的“XX体”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李元芳是狄仁杰的保镖,也是其最得力的助手元芳思维缜密细腻,狄仁杰遇事时会习惯性地征求元芳的意见,“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这一反复出现的口头禅被网民吐槽,于是形成了陈述一件事情后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的“元芳体”万事皆问元芳的逗趣场面,使得“元芳”变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甚至有新闻报道标题也效仿“元芳体”,如《信息时报》的《日系车会回归,元芳你怎么看?》。
高晓松体”:@高晓松“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谢观众,演砸了,诚惶诚恐不成眠顶三五载虚浮名,挣七八吊养老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观众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看在曾带给大家片刻欢娱,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谢谢!”这条有感而发的微博,字里行间浸透着娱乐行业光鲜亮丽背后的辛酸苦楚短短10小时内转发量高达4万,评论1.4万条]在引来众网友围观之际,其句式也被大量仿造出现了“高晓松体”之作家版、学生版、打工版、程序员版、网编版、公关版、医生版、娱记版、老师版、西部志愿者版等各行各业的版本除此之外还有“玛雅体”、“丹丹体”、“淘宝体”、“咆哮体”、“TVB体”、“甄嬛体”等每一种微博体的出现,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发生,存在着相应的意义那些故事或触动了微博网友的心弦,或迎合了他们的情绪,因贴近大众的生活,于是便会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开来三、变异标点符号的使用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界定,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两种,正规的书面用语中,标点符号是不能连用的可是在微博中,常规标点的连用和其他符号的混用现象屡见不鲜。
1、连用常规符号的连用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数目上和位置上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语义上,句号连用“和顿号连用“、、、、、”大致相当于省略符号的作用有时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则表达意犹未尽的感觉叹号的连用“!!!!!”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主要表达强烈的情绪当单个叹号不能满足网民表达情绪的需求时,就会倾向连用多个叹号,数量越多对应的语气就越重像“咆哮体”,叹号的连用是它体式的一部分,用来表达激动的感情连接符号的连用“~~~~~”跟其他常规符号连用的情况一样,使用数量和在句中的位置都十分随意,从表达效果上来说,多为一种语气的延续2、混用标点的混用,有常规标点的混用,还有标点跟其他字符的混用前者的混用,展现的语气主要跟后面标点代表的语气一致例如,“?!”这种先问号后叹号的组合形式,并不表示询问或者有疑惑,而是在借助问号表示难以置信的感情色彩这种叹号后加问号的组成形式,则表达的是疑问,惊讶的情绪相较于传统问号,其怀疑色彩更加强烈再如“——!”,是破折号与叹号的组合形式,“- -!”号代表眯着的眼睛,右边的感叹号则代表额头上流出来的汗,代表着无语、无奈的情绪在微博上,网友们喜欢把标点符号转换成模拟人面部表情的视觉符号,用来形象地表达相应的情感。
比如“←_←”和“→_→”,则是箭头和连字符的组合,颇有“我只看,不说话”之意,展现的情绪也较为复杂,或鄙夷,或无语,或赞同还有 “=3=”这种等号加数字“3”的组合,表示“亲吻”的意思,因为“3”像嘟起来的嘴综上,微博上变异标点符号的使用让网民的语言和情绪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变异标点符号以及跟其他字符灵活多变的组合,也展现出超越传统标点符号的视觉效果结语微博上层出不穷的新语言现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语言发展的结果微博语言的创新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因混用语法,歪用词义等问题,常遭到一些语言工作者的争议微博语言在创新的同时给现代汉语带来的冲击的确不容忽视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微博语言新现象,给它们在网络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认真完成好汉语言的基础教育,规范使用语言;此外,在报纸、书刊等正规出版物中应规范使用语言和标点符号,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参考文献①詹颖、董念东,《论微博语言的变异及规范》[J].《教研天地》,2012(9)②姜珍婷、周凯,《从微博看现代汉语新变》[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8)③杨文全、曹敏,《汉语流行新词语的超常组合及其语用理据》[J].《语言科学》,2003(2)④康忠德,《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2)⑤韦茂繁、李胜兰,《微博语言中变异标点符号刍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责编:姚少宝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