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阅读资料一:学记及其教育思想.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精****档
  • 文档编号:44756563
  • 上传时间:2018-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记》及其教育思想【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 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 ,可以得到小 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 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 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 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 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尚书·兑命》 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 ,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 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 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篇说: “(在教学过程 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译文】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 ,每一“党”有 自己的学校叫“庠” ,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 ,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 设立有大学原文】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 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 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 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学开学的时候, (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 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 (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 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 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 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

      (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 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 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 “在教学活动中,教宫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 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 外作业 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 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 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 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 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也不会违背所学的 道理 《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 业上就能有所成就”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原文】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 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译文】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 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 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 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 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 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原文】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 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 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 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 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 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 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译文】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 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 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教师对学生)诱导 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 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 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 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 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 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 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 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原文】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 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 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其此之谓乎! 【译文】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难易不同,从而看出学生的资才的好坏, 然后能做到分别情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 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 就是教统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 “古代君王以选择教师为首要任务”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 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 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 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 臣子相待根据礼制, (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 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 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 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 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 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工 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 (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 难题) ,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 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 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 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原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 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译文】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 ,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 皮袄;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用来学拉车的小马,要放在 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 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 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 声,而五声中没有鼓音,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没有水调和,就 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 能;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教师的教导,人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 系原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 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 本! 【译文】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 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 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懂得这四点, (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 ,也要抓住 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 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评述:评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 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 百年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 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共 20 节,1229 个字,其篇幅短 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 概括和总结。

      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 以及教师问题等 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 教育作用与目的《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 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 用与目的它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餉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 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 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 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王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 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 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 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 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 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 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 教育,使其优先发展《学记》的作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 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 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二、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