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诗文鉴赏及创作背景.docx
2页Word(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赠汪伦》诗文鉴赏及创作背景 飞飞的 引导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无形的情意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这一千古名诗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下面是我整理的《赠汪伦》诗文鉴赏及创作背景,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独特特色、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怜悯,又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长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奇中吸取养分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创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常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情。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一般村民,这个观点始终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常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刚要离岸,突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很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情深意重,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马上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