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制造业危机源于没有定价权.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318163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8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制造业危机源于没有定价权    宋厚亮/文郎成平是个典型的“阴谋论者”郎成平说,苏联解体,日本衰退,中国制造业危机,所有这些,都是聪明的美国人精心策划的结果为了研究美国如何整垮苏联,郎成平和他的研究团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找出大量数据,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时,为了减少百万人的损失,盟军从诺曼底登陆,但将东欧拱手让给了苏联,于是罗斯福策划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备竞赛,历经数任总统的努力之后,到了里根总统的手里,终于击,溃苏联在兵不血刃的前提下,东欧回到了美国的怀抱郎咸平思考,美国会如此打击苏联,为什么不会打击中国?他发现了一个让他“感到无比震惊”的数据,那就是苏联在解体前夕,GDP总量的70%是军工经济,消费仅占27%左右;今天的中国,GDP的70%是钢筋水泥经济,消费也仅占27%这是历史上惊人的类似我感到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结果郎成平感慨美国四步战略搞垮苏联郎成平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在苏联,70%的军工经济都是没有效益的,因为武器弹药最终都是给军队的,无法带来经济效益,无法赚取美元外汇苏联人几乎都在军工行业工作,极少的人从事农业,几乎没有人从事轻工业当几乎所有苏联人都在从事重工业和军工业时,购买原料、发工资,都没钱了。

      那么,苏联靠什么维持生存和发展呢?石油出口这样一年下来可以赚取300亿美元,然后用这些钱在国际上购买开采油田的零部件,购买农产品,购买肥皂、牙刷等轻工业产品因此美国要击溃苏联,首先必须遏制苏联产油于是美国以此为突破,口,开启了步步为营的四步走战略第一步,1981年,里根总统下令,冻结所有出口给苏联的石油开采技术这一命令掐住了苏联赚取外汇的咽喉,苏联再也无法开采石油了,因为没有技术技术封锁之后,苏联不得不依靠卖黄金过日子1981年之前,苏联每年出售黄金90吨;之后,每年出售黄金240吨此前,苏联和西欧签订了一个合同,购进一条长36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如此每年可以给苏联带来320亿美元的收入但美国怎么能让苏联得逞呢?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西欧不得不关闭了该管道第二步,美国完全斩断苏联可能的融资渠道苏联当时的对外借贷利率是7.8%,而当时的世界利率是17%0苏联的为什么会这么低?因为1 979年苏联和西欧签订石油管道之后,资金透支庞大,欧洲的银行就给予了极优惠的利率美国开始威胁这些银行,如果不把利率提高到17%,就别想再到美国做生意这样,美国就完全断绝了苏联所有融资的管道和机会第三步,1985年,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沙特阿拉伯开始大量开采石油,每天产量达到900万桶。

      其结果是,从1985年11月开始,半年之内,国际油价从30美元跌到了12美元油价大跌的结果是,苏联此前依靠石油出口赚取外汇的总额每年立即减少100亿美元,此前是3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苏联的外汇收入只剩下200亿美元第四步,美国让美元贬值25%,苏联只有2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跟着贬值了25%,使得外汇收入再减少50亿美元,每年只剩下150亿美元当时,苏联还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美国就为阿富汗提供武器,打得苏联焦头烂额,关键是,苏联为打仗每年还要花费50亿美元而苏联每年进口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需要200亿美元,买牙刷、牙膏都不够,更不要谈进口石油设备了于是, “1985年,苏联全线崩溃军工行业是一锤子买卖,一旦军工崩溃之后,苏联GDP立刻少了70%因此苏联解体以后,它的GDP和中美洲的墨西哥一样多郎成平的这个“发现”,是否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苏联有着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外部,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苏联的剿杀,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控制制造业的定价权相对于苏联依赖军工经济的软肋,中国经济的软肋在哪里呢?郎成平说,中国GDP的70%都是钢铁、水泥,但这,些也是没有经济效益的,所以中国经济就只能依赖制造业。

      要击溃中国,就要击溃中国的制造业事实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开始了当前的楼价、奢侈品、艺术品和古董市场异常疯狂,价格居高不下,这叫泡沫发烧这就好比人发烧了,想要治好病,就要知道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郎成平说,政府目前推出的所有政策,都是在没有查明发烧症状的情况下开始吃退烧药, “胆子太大了,包括利率上调,都是自杀式的,下一步就是病入膏肓那么,中国经济到底生了什么病呢?郎咸平跳出货币政策这个被人诟病的调控,回到他的重大发现,那就是中国出现了制造业危机,这就是中国经济发烧的病因他统计,中国港口积压了9290万吨铁矿石,超过2009年金融海啸时的最高点8079万吨,纺织业开工率不到三分之一,望胶工业只有50%,橡胶工业只有60%,大豆榨油行业仅仅20%0他还举例说,他最近到深圳的纺织出口基地,发现工厂几乎全部倒闭这就是目前的现状让中国制造业几乎全部陷入困境,这就像美国对付苏联一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否是事实呢?在经济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郎成平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说,美国不可能和中国打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他们打的都是中国最没有经验的战争,对付中国一定是控制定价权,以此击溃中国的制造业在[来自WwW.lw5u.Com]郎咸平看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初,就犯下了企业战略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相信美国提出的国际分工论,美国媒体还不断吹嘘中国掌控了全世界的制造业。

      但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我们将制造业的非制造环节透过所谓的国际分工,拱手让给美国和欧洲,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这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大了,因为谁掌控了制造业的非制造环节,谁就掌控了制造业的定价权郎成平说,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家都是非常辛苦的一群人,每一天都勤勤恳恳地工作,每天忙到晚上12点但这么辛苦制造产品,其价格我们说了不算,到最后却发现没有定价权,欧美的买家说了算郎成平以富士康的一件事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家的无奈2009年,郭台铭的亲近接班人蒋浩良被调职,郎成平后来发现,因为他和富士康的大客户苹果公司之间就一个零配件的成本发生了争执,苹果公司一怒之下就打给郭台铭,要求郭台铭把蒋浩良调职,否则撤单为了一个零配件成本这么小的事情,苹果公司犯得着大动干戈吗?犯得着,因为这不是小事,而是蒋浩良在挑战苹果的定价权你以为郭台铭很牛啊?他惨得很,郭台铭在哪个工厂购买零配件,以什么价格买,如何仓储,如何物流,他说了不算,苹果说了算苹果如何决定劳动成本呢?根据深圳地区最低工资乘上工作时间,这就是为什么这十年来广东工人工资没有增加,因为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没有增加。

      你以为郭台铭有钱吗?他是我们中国台湾的首富,但你知道他的财产应该是多少吗?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我们的制造业这么多年败于定价杈大战之后,90%的制造业利润拱手让给欧美所以,郭台铭的财富应该是今天的十倍,员工的薪水也应该是今天的10倍就因为我们败于定价权大战,所以我们只能拿到十分之一的财富郎教授有些悲凉地感叹除了制造业失去定价权外,中国还在哪些领域失去了定价权呢?郎咸平说,在矿业和农业两方面依然都是如此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1990年,中国的稀土存量占世界总量的80%,产量占96%,这意味着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的垄断在绝对垄断的情况下,稀土价格应该由中国说了算,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中国宣布停止稀土出口之后,美国不干了,为什么?因为美国已经把所有稀土矿都关掉了,他们发现从中国进口稀土的成本是在美国开采成本的三分之一这几年来,世界各种资源类的价格都在大幅攀升,只有一种资源价格持续下滑?是什么?稀土去年的价格是1991年的64%制造业恶化的政策失误郎成平说,中国自2006年第一次爆发制造业危机,直到今天,危机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是更加的恶化,原因是政府连续几个政策的误判导致政策错误的结果是,断绝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何可能。

      到底是哪些政策失误呢?郎成平分析了其中的三个:税费不断增加,宏观调控连续方向性错误,劳工政策一再错判其一,税费不断增加郎成平说,去年中国企业主缴的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共占到企业税前利润的70%,去掉全国个人缴的直接税和间接税,占到平均所得的51.6%这两个数字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敢收这么高的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也几乎没有一个朝代敢收这么高的税今年第一季度,世界各国的税收增长都是零以下,而中国的税收增长却高达32.4%税收不仅高,而且结构非常不合理去年一年,个体户上缴了1.1万亿元的税,央企也不过上缴了1.2万亿元一旦碰到处理不了的危机,政府的政策不是涨价就是加税以加税为例,股价居高不下,就抽取印花税:楼价居高不下,就抽取房产税;交通拥堵,就收取拥堵税;各级政府疯狂招商引资破坏环境,就抽取环保税税重,费更重全世界所有国家,收费的公路只有14万多公里,中国就占了10万多公里,全世界70%的收费公路都在中国不仅如此,中国收费还非常高美国的收费公路只有8800公里,一公里收费1.7角人民币,而中国是美国的三到四倍,达到4.5角到6角而且还收个没完,欧美各国的路费在收回建设成本之后就停止了。

      所以,我最近在电视节目里面建议政府改名,不要叫什么高速公路管理局,这个提法不现实,也不合现状,改什么名字知道吗?叫做绿林好汉管理公司更好一点因为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过此路,留下买路钱这不就是地方政府干的事吗?所以过去政府喊了一句口号,叫做要致富先修路,我听懂了,原来政府爱致富还得先修路其二,宏观调控连续出现方向性错误在2007年的泡沫时期,郎成平就一再告诉政府,那是制造业危机但政府还是推出紧缩的宏观调控,在2007年有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六次提高利率在提高利率的当天,股价全部上涨提高利率会打击股价,股价应该6下跌,但为什么不跌反而全部上涨?郎成平分析,因为每次提高利率,就是进一步打击了制造业,企业家就不想干了,于是乎他们就从制造业拿出更多的钱跑去炒股,从而造成股价上涨的奇怪现象到2008年6月,广东制造业的30%倒闭,江浙制造业的20%倒闭于是在当年的9月16日,宏观调控由此前的绝对紧缩变为绝对宽松几年下来,中国发了73万亿元的货币,和比中国经济总量大3倍的美国相比,还多出30%郎咸平说,这个转向,还是方向性的错误,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到了去年年底,宏观调控由绝对宽松再次变为紧缩,到现在为止,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利率。

      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将给企业家带来灭顶式的打击我发现,中国历史上五次通货膨胀,1985年、1988年、1995年、2007年和今年,每一次原因都一样,每一次解决的方式也是一样,以牺牲民企为代价1988年你猜多少民企倒闭?60%;2008年,20%—30%的民企倒闭:希望今年数字不要太高我们的企业经常处在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下,求生存都不可能了,何必奢谈转型升级呢?”其三,劳工政策一再误判2008年1月推出的《劳动合同法》在推出之前没有试点,仓促推出的结果使得三分之一的制造业立刻陷入困境,从而导致企业输的格局只要企业输,劳工就输,劳工输,政府就要出面解决,然后政府也输除了批评劳动合同法,郎咸平还批评了当下正在不少省份推进的工资协商制按照这个制度,如果20%的工人提起工资协商诉求,资方必须立刻同意协商,否则要罚款20万元这个政策是从哪里学来的呢?新加坡在新加坡,工人工资的70%是固定的,20%是浮动的,10%是红利当新加坡企业碰到困难的时候,工人最多可以向下调薪30%,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其实,新加坡的工资协商制度是个表面现象,为什么新加坡工人愿意向下调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们的政府没有看懂,因为新加坡有三个配套我们没有看懂。

      配套一,假设新加坡全体工人向下调薪30%,那么从总理开始到所有公务员团队同时下调30%,因此,新加坡的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