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6月)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7页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6月)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 一 历 史命题人:郭素英 李晨 校对人:高一历史组(2016.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列宁曾说:“因为战争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列宁意在说明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必要性 B.推行固定粮食税符合实际C.俄国有必要退出一战 D.实施新经济政策刻不容缓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强制推行余粮征集制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3.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
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 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农业增产 D.新经济政策提高生产力5.20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出现,并迅速受到美国观众的追捧,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这里的“逃避和解脱”是因为A.快节奏的生产生活使人身心疲惫 B.二战爆发造成人心惶惶思想消极C.股票投机过度导致人们信仰缺失 D.经济衰退失业狂潮造成社会恐慌6.据记载,美国的私人投资率1929年占GDP的16%,1941年则占GDP的14%,私人投资率在新政期间的恢复最为有限,主要源于 A.新政对危机的缓解作用有限 B.新政遏制了市场的自由发展 C.新政侧重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新政短时间内无法明显见效7.戴高乐执政11年,其政府共制定了3个中期计划。
密特朗政府强调要把计划作为经济“总的调节因素”,以“缩减地区差别”和“保持各部门平衡”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法国A.用计划经济取代自由放任政策 B.靠国家力量控制私人企业生产C.用“新自由主义”化解“滞胀” D.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8.1956年2月,美国新闻总署和美国广播公司在华盛顿联合举办了一场展览会,宣扬“在美国人人都是资本家”与这一口号相对应的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推行国有化,生产资料全民所有 B.股份制公司发展推动资本社会化C.富人正在成为社会的主体阶层 D.企业规模缩小,人人能开公司9.“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表明北欧的福利制度A.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施用对象是贫困失业人群 C.以牺牲富人根本利益为基础 D.对消除贫富差距功效显著 10.1955年,苏共在《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中规定:减少给农庄农场的计划指标,只下达农产品采购量一项指标,其它生产计划均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内部需要来决定。
此规定A.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恢复 B.改变了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C.给予集体农庄一定的自主权 D.运用价值规律提高农民积极性11.在西方,他被捧为推倒柏林墙、结束冷战和改变世界的英雄;而在俄罗斯,他更多地被视为毁灭一个伟大国家的“叛徒” “他”的经济改革A.承认企业的独立地位 B.取得一定成效,但未突破传统 C.使农业得到加速发展 D.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2.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为避免“缺点和错误”中共中央A.召开八大,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B.借鉴苏联,全面推行一五计划C.加速探索,发布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实行调整,提出和落实“八字方针”13.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把工业化建设放在优先地位 B.去私有制变革决心坚定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1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核心内容 B.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将农业生产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充足劳动力1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 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 B.设立经济特区 C.尝试现代企业制度 D.乡镇企业普遍发展16.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正式启动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单一所有制的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获得承认17.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彰显了党对经济的领导作用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标志计划管理转向宏观调控1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19.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判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中“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主要体现在A.美元在世界上的发行量最大 B.美元与黄金挂钩成为世界货币C.美国可以随意改变美元汇率 D.美元与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21.“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它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盟22.二战后,区域性经济组织获得很大发展,有人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一: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二: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三: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三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 D.东盟23.右图漫画中所述现象带来的影响是A.欧共体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B.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欧洲公民的认同感有所加强 D.助推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24.在美英等 23 个国家签署关贸总协定协商降低关税的时候,美国对苏联展开了经济封锁1949 年,美、英、法、德等 17 个国家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委员会对社会主义阵营开出了4张禁运清单, 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略产品都属于禁运范围这反映出A.国际政治格局影响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仅限于资本主义国家C.战后世界贸易体系阻碍全球化 D.意识形态决定国家经济关系25.劳斯莱斯公司CEO约翰罗斯于90年代曾说:“10年前公司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在英国完成的,而现在这个比例不足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 C.中小规模企业取代垄断 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改革经济,迎来不同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材料二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评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以“完善”既有体制为宗旨的理论和政策使一度受到改革冲击的“斯大林模式”得到修补和延续,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社会发展的停滞,并在勃列日涅夫晚年再度出现了类似斯大林晚年的由体制僵化而走向危机的状态——王斯德《世界通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4分)(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模仿”苏联的措施(6分)(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结果4分)(4) 结合上述材料,就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4分)27.(16分)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条 农业生产合作社(本章程所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条 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材料二 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