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罐技术操作规程.doc
6页火罐技术操作规程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夹取 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 5~15 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 10 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灸法技术操作规程灸法技术操作规程 1、 操作规范:操作规范: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 3 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 5-7 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艾条的距离,防止烧伤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 ,均不宜施灸 (3)熄灭后的艾条(炷) ,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针刺技术操作规程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操作规范: (1)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2)进针法:以 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 5cm 以内的短针若为 6.67~10cm 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 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3)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 ,为正常针感 (4)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 ,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 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5)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6)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5)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严格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1、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 2、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 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 4、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 5、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 6、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