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风扇发动机PW.ppt
58页典型涡扇发动机结构分析 一、 P&982年 12月 8日 宣布研制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旨在取代 于 满足未来宽体客机的需要 一、 1984年 4月,首次台架试车 推力达 27488 1985年 7月 31日首次进行了飞行试验, 装备 1986年 7月获得推力 24909 1987年 7月首次交付使用 装备于 1988年 4月获推力 26690 、支承方案与 支承结构 承系统 转子支承方案 P 01 1#、 4# 10 2#、 3# 01 1#、 4# 1#、 3# 转子支承方案 采用普 . 惠传统设计 (2500) 90年代后 使用中介轴承 ( 轴承带安装边 滚珠轴承位置 内环分半环下供油 端面石墨密封 1# 支点 转子支承方案 (风扇轮盘后滚珠轴承 ) 1 号 轴 承 二套端面石墨密封 滚棒轴承 外环带安装边 号支点 转子支承方案 滑油喷嘴 9级气,封严 (风扇转子后 ) 滑油喷嘴 9级气,封严 — 2号轴承 滚珠轴承 弹性支承 挤压油膜阻尼器 端面石墨封严 内环供油 弹性支座 作用 : 降低转子支承刚性,使发动机工作转速低于临界转速,减少振动。
形式 : 折返式弹性支座 在 限幅环 中充以滑油,形成了“ 带挤压油膜的弹性支座 ” 伞齿轮 轴承支座 — 2号轴承 — 2级压气机气 冷却隔 热 3 号 轴 承 3 号 轴 承 — 4号轴承 (低压涡轮后支点 ) 4级空气 轴承座 封 严 向石墨式 4号轴承 低 压 联 轴 器 连 接 轴 3 2 5 4 1 6 7 8 9 10 11 12 13 三、风扇结构 具有大的离心负荷 随着直径的加大外物打伤问题严重 随着叶尖切向速度的加大噪音加大 三、风 扇结构 1)空心风扇叶片 首先在 后在 上使用 现在研制第三代超塑性成型、扩散连接风扇叶片 三、风扇结构 2)叶身带中间突肩 作用: 减小叶片振动 提高抗外物打伤( 相互抵紧形成一环 三、风扇结构 带凸肩叶片问题: 制造 强度 性能 三、风扇结构 利用气流通道防止核心机打伤 加大动静叶间距减少噪音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1)环型燕尾槽 司, 在推重比为 8 以上的发动机上也大多采用。
最主要的是减小零件数,减小重量 主要在高压压气机后几级采用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2)高压压气机的钛火问题 全钛转子和钛合金机匣 主要需要解决钛火问题 研制耐高温低燃性钛合金 在防止钛火的前提下 ,如果实现全钛转子可大幅度降低压气机转子重量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使用背景 977年为止工作 800万小时发生 14次 ; 月 6日进行包容性试验时发生钛火 987年 11月美海军宣布当年摔 9架其中 4架是由于钛火; 俄罗斯 Д977次钛火事件; 1980年 在定型试验中发生 4次; 1982年 0次钛火;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产生原因 在空气温度压力较高时,钛转子与钛静子或机匣碰摩会引起钛火 5般情况下高压压气机 3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采取措施 1. 1978年后采用钢机匣; 2. 1987年后高压压气机采用钢机匣(涵机匣采用 动机总重量增加 加防火衬套, 1987年 10月采用钢机匣 (零件数减少 140件,重量仅增加 5,63千克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4. 用在钛机匣内镶嵌 5. 俄适航条令关于使用钛合金机匣的规定在使用钛合金时应满足以下温度要求: 叶片小于 500℃ , 静子叶片小 330℃ 机匣外环小于 330℃ 转动篦齿环小于 300℃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6)阻燃钛合金 钛合金着火问题阻碍了高压机匣采用; 钛合金中含 5% 、 含 5%时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在 (621所参加 )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3)机匣开斜槽 减小二次损失,提高叶片效率。
四、高压压气机结构 正交叶片 在性能上采用的措施以提高压气机效率 五、燃烧室结构 燃烧室 买得起,泼辣,重量轻,性能好 增强在小空间内油气掺混; 改善低状态下的稳定性 高状态下的高温耐久性 采用先进的涡流器技术,单头部燃烧室 改善扩压气的气动设计 创新燃油分配系统 五、燃烧室结构 内、外机匣连同带叶栅的扩散器整体铸出 五、燃烧室结构 燃烧室火焰筒 由滚轧出的环形段焊接 (而成 焊缝位于冷却孔附近的冷区 采用 镍基高温合金 与燃气接触的表面用等离子喷涂一层隔热涂层 头部用 25 镍基合金铸出 气动喷嘴 浮壁式火焰筒 六、涡轮结构 涡轮的工作环境为高温,高速 应在工作条件下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 提高寿命 提高可靠性 提高涡轮工作效率 高压涡轮冷却系统 保证轴承使用寿命 提高效率和寿命 高压涡轮得安装 低压涡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