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doc
6页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 摘要: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体 现了汉语语言的灵活性自20世纪50年代朱德熙先生对其进行开拓性研究之后,对 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便一直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形容词重叠 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从形容词重叠形式、形容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出 发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形容词重叠做一次综述形容词重叠形式甚是繁多,如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将形容词重叠形式总 结为AA、AABB、ABAB和A里AB四种;吕叔湘认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有AA. ABB和AXYZ (黑不溜秋),双音节形容词包括AABB、ABAB、A里ABO另外,还有 石援、江蓝生等语言学家认为形容词重叠形式为AA. AABB、ABB、ABAB和A里AB 五种这里,笔者主要概述的是笔者目前所学的《现代汉语通论》中所列举的6种形 式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形式语用语法-.形容词重叠形式1. AA 式形容词重叠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我们所熟知的《诗经》中就大量运用了 形容词重叠如:《诗经•小雅•采薇》中写道: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中的〃霏霏”就是AA 式形容词重叠。
对AA式形容词重叠进行研究的有石银先生和吕叔湘先生等人石银|先生研究考察发现,"AA式重叠的发展过程是由单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 (如〃皑皑〃)向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如"白白的〃)发展先秦至两汉魏晋是 单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即所谓〃重言〃)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唐宋是单音节状态形 容词重叠向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过渡的时期,元明清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的发 展时期〃吕叔湘先生发现形容词重叠AA式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种是单音形容词重 叠,如〃小小的"、〃高高的〃;—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如〃茫茫",〃漠 漠〃 O|石银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另外,赵元任先生观察到了 AA式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单音节形容词A重叠为 AA后,第二个A的声调变阴平但这其中也有例外,如,〃惨〃重叠为〃惨惨的〃就 不变调但笔者在试读了《现代汉语通论》中的AA重叠式认为,A重叠为AA后大多 读音不变2. ABB 式ABB式研究最早从分析A与BB的性质入手石锡先生认为重叠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并列式演化为述补式、由述补式词汇化为附加式、由附加式语义淡化为音缀式 和由附加式重新分析为重叠式的较为复杂的过程先秦,ABB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和 单音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BB连用(A+BB)构成的短语,A和BB是并列关系。
这一 观点和陈鸿迈先生相同,陈鸿迈先生指出:《楚辞》中的ABB (烂昭昭、云容容)是 一种A+ BB式的三字词组,不是现代汉语中的ABB式形容词江惠迪把ABB式看作〃由一个有意义的实词素(以单音的为常)带上一个叠音的辅助成分构成"辛尚 奎、周成2认为ABB式是由〃一个自由的半自由的单音节形容词语素、名词性语素或动 词性语素加上重叠的BB构成"邵敬敏采用动态分析法,提出ABB式的四种发展趋 势:语素虚化、ABB功能扩大、ABB类化、ABB书面化另外,石援先生还发现,元代因为AB式双音形容词的形成,A+BB的附加式被重 新分析为AB重叠为ABB的重叠式吕叔湘认为ABB式形容词重叠也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AB不成词的,如〃笑 嘻嘻二〃羞答答〃;另一种是AB成词的,如"机灵灵〃、〃冷淡淡〃这和石援先 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互为补充对于两位学者如此细微的观察研究的精神笔者很是钦 佩3. AABB 式对AABB的研究大体从90年代开始石援先生认为AABB重叠形式的发展过程是 由叠加式(AA+ BB )向重叠式(AB重叠为AABB )发展吕叔湘先生认为AABB中,AB成词的为一类,如〃普普通通的学生〃、"明明白 白的事〃,AB不成词的为一类,如"轰轰烈烈的爱情〃、〃滚滚滔滔的长河〃。
另外,陆志韦先生还注意到〃干干净净〃和〃大大小小"是两类不同的形容词并 立四字格〃干干净净〃是〃干净〃的重叠;〃大大小小〃不是〃大小〃的重叠,是 〃大大+小小"〃大大小小"不是重叠式,是叠加式,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AA 与BB意义相反的,如〃大大小小〃;一类是AA与BB意义相近的,如〃香香甜2辛尚奎周成试论ABB式形容词 甜〃邢福义认为两个单音形容词如果意义相反,形成反义叠结AABB式,如〃高高 低低〃但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两个反义单音形容词都能构成AABB式,如〃反正" 就不能说成〃反反正正〃,因此这一结论的适用范围有待明确4. A里AB式对形容词A里AB重叠形式进行讨论的有王力、赵元任等王力首先注意到了 〃糊 里糊涂〃中的〃糊里〃是螯语,赵元任把A里AB列为〃生动重叠形式〃的模式之一, 并认为〃里"是中缀而关于A里AB式的变调问题,王启龙认为:A里AB基本上是A念本调,’里’ 念轻声,多数B念阴平5. ABAB 式关于ABAB式的构成原因,石锡先生在《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中写 道:双音状态形容词的ABAB重叠式产生于清代末年清末,因为AB的A由表状态向 表程度发展,AB的描写性弱化。
为了加强描写性,ABAB开始构成重叠邱莉芹3则认为:双音状态形容词大多是偏正式合成词,就两语素内在关系的紧密程度 而言,偏正式紧于联合式,所以它们不能像联合式那样按AABB式逐字重叠,而只能 以ABAB式逐词重叠另一方面,在双音节状态形容词中,一般第二个语素是具有重 叠性质的形语素,而前一语素大多是不具有重叠性质的名语素或重叠性不强的动、形 语素,所以它们一般不能以AABB式重叠,而只能ABAB式重叠黄斌在他的论文《形 容词的重叠形式ABAB式》中也论述了这一观点黄斌4分析了 ABAB重叠式中A与B的结构关系发现,B都是形容词性词素,但A 的词性及AB的结构关系却不相同黄斌主要研究了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附表 和《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中的126例ABAB重叠式形容词)另外,他还发 现,ABAB式形容词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和定语,作补语和〃是"的宾语也较常见,极 少用作状语和行为动词宾语,作谓语用时,可受关联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修 饰作定语和状语时,ABAB必须和〃的或地"结合使用,而作谓语、补语、定语时则 不一定李宇明研究了现代汉语中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发现:双音节性质形容 词的重叠都具有〃致使性〃,大多出现在〃让/使/叫+某人+ABAB 〃的句法格式中 并且认为这种ABAB式的形容词重叠可以看作是形容词动态化的一种。
3邱莉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形式特征 4黄斌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BAB式吕叔湘先生在《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中写道:ABAB式或者AB是一个 形容词,或者B是形容词,A是附属成分如:碧蓝碧蓝的河水、很长很长的故事6. AXYZ 式AXYZ重叠式形容词有〃黑不溜秋"、〃傻不愣登〃、〃酸不溜秋〃等吕叔湘先 生全面分析了它的结构,认为形容词重叠式AXYZ是有A+XYZ构成的另外,我们分 析这些词的语义色彩,发现这种形式一般带有不中意的感情色彩使用时后面一般 加"的〃,构成谓语,对主语的性状、形态等加以说明如:你怎么总是这么傻不愣 登的呀!这种重叠式的使用通常出现在民间小说、口语方言之中,并不是很正式1. 形容词重叠的语法功能形容词基式往往只表示单纯的意义,而形容词重叠式常常含有〃量〃的属性,这 便使得形容词重叠式在语法功能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龚继华、朱德熙发现:形容词的基式的使用不如重叠式自由灵活如,作定语、 状语时基式要受限制,我们不能说〃小的打击〃,〃慢游〃,而重叠式就可以说〃小 小的打击〃 〃慢慢地游〃,许多不能作状语的基式形容词一旦重叠便可以自由地作状 语;作补语时,重叠式可受〃已经、马上〃等时间副词的修饰,可以跟"把、被、给 〃等介词连用,还可以做状语,基式就不能,我们可以说〃马上忘得干干净)争〃但不 能说"马上忘得干净〃,可以说"两只手被困得紧紧的〃但不能说〃两只手被捆得紧〃,可以说〃洗得干干净净地收着〃但不能说"洗得干净地收着〃。
就朱先生关于形容词基式作状语受限制的观点笔者又进一步寻找限制条件,故而 找到了邱莉芹、徐伟5的论文研究成果:形容词基式可以作结果状语,如〃哭红了眼 睛〃而很少作状态状语,一般只有在对比的语境中才作状态状语,如’他比我听得清 楚",而形容词重叠式则可以自由地作状态状语另外,形容词重叠式还可以独立作分句,如:古华《贞女》〃眼睛大大的,乌亮但同时,形容词重叠式也有一定的语法限制朱德熙先生发现:定语位置上的重 叠式形容词一律要"名词化"O赵元任注意到,形容词重叠式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不说"很干干净)争 的〃;不能直接用〃不〃否定,〃不绿油油的"邵敬敏认为:状态形容词表示程度 比较高的意义,因而前面不能再加〃很",使用时后面一般要加〃的",可比较自由 地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邵敬敏认为性质形容词重叠以后就变成了状态形容词,5邱莉芹徐伟试析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的突破与限制朱德熙先生也把形容词重叠式归纳为状态形容词,并获得了赵元任先生的赞同石 毓智认为,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用〃有点、很、最〃等程度副词修饰而时卫国认为, 石毓智忽略了 〃有点〃的特殊性,有点可以限制绝大多数的形容词重叠式,多修饰中 性词和贬义词的重叠形式。
除此之外,形容词重叠式后也不可以跟〃着、了、过〃, 我们可以说〃天黑了 〃,但不可以说〃天黑黑了 〃1. 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已有多位研究者进行过分析各家的分析意见各有侧 重,但也有一致之处形容词重叠式表示量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如:李宇明认为词语重叠 的主要表义功能就是调量,俞敏认为形容词的重叠式表示全量),但它如何表示量却 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目前,朱德熙先生的分析意见占主导地位,他认为这和句法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形容词重叠式在定语、谓语位置上表示轻微的程度,在状语、补语位置上表示加重或强调马清华赞同并补充了朱德熙的观点,认为AA在定语位置上有两种情况,在第一个(数量成分后)位上表示程度减弱,在第二个定语(数量成分前)位上表示程张敏是关于重叠形式的重要新论他从普遍语法和认知功能语法的角度审视重叠 形式,认为〃各种语言的重叠式经常负载的最为明显的意义是〃量的增加〃可是, 他在面对朱先生关于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除了表示加重,还可以表示轻微这些分析 意见,感到与认知功能语法认定的重叠动因相悖,认为这些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尚待 更可靠的解释"此外,朱景松也对朱德熙的观点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形容词无论作哪种成分都表 示量的增加,只是这种增加通常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 总论1. 关于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分类问题,笔者认为笔者以上所述的六类只是常用的六 类,另外还有许多小类,各个学者对形容词重叠式的分类也并非完美,这方面的分类 研究工作还需加强关于这些学者对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成果笔者也在文中发表了一 点自己的看法目前,笔者I:匕较赞同的是吕叔湘和邵敬敏对形容词重叠式的六类分 法,也就是笔者在本文中所列的六类2. 关于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问题,笔者研究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形 容词重叠式在语法功能方面既有所突破,又有所限制其中形容词重叠式较形容词基 式灵活、重叠式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等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笔者结合日常生活 中的形容词重叠式使用习惯也认同这些观点3. 关于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问题,学术界主要有〃表程度说〃、〃表强调 说〃 〃表状态说〃、〃表主观估价说〃、〃类同物复现说〃等说法笔者认为这些说 法在语法意义上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汉语的语法意义并不只有一 个,一个词可能有着许多语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