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探赜.docx
7页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探赜 口贺文华Reference:转变生活观念,选择低碳生活的新方式,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他们理应成为践行低碳生活的先行者与先锋队因此,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新方式的课题研究尤显迫切本文在全球低碳革命呼声渐高的背景下,在对西安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对构建低碳生活方式的思想认识、实践行动、责任使命三个方面,指明了对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途径,提出了有益的建议Keys: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节能减排作者简介:贺文华,西安文理学院讲师陕西西安710001)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安文理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yc201041)资助G641:A:1007-5968( 2011)06-0055-02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在2008年指出,全球各国要进行“哥白尼式的低碳革命”,这场“革命”重锤自此隆重敲响,再经过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全面酝酿催化成型,可以说到今天,这场革命已经开始席卷全球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的中国更是以积极昂扬的姿态,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极富责任感的动情发言为标志走在了低碳革命队伍的前列可以说,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今后地球人科学明智的理性选择,因此,当前的普及与推广则成为极其重要的现实急需。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1世纪的大学生,可以说他们是在环保理念教育中诞生的一代,必将成为未来环保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引领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组织环保活动、践行低碳生活等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成为我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一、从实际行动上,大学生要身体力行做践行低碳生活新方式的先锋队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愿意从身边的点滴事做起,为低碳生活作贡献,但同时也表示出了不知从何做起的困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制订易行可操作的制度、规范等是必不可少的1.打造低碳校园,为大学生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创造环境氛围首先,高校要将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要大学生做到低碳生活的行为并不难,难就难在将低碳行为养成一种低碳生活习惯所以将低碳生活融人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所有媒体如校园网、广播、校报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让大学生们感受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进而启发他们对建设低碳校园的思考同时,通过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课和党团组织生活会上,加入低碳生活专题,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低碳生活的了解。
自此传承下去,这是使大学生能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的重要精神条件其次,高校要制订相应的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让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有章可循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不能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的现象,这与学校的管理是分不开的调查中大学生表示要实践低碳生活客观上是需要强制力保证的,所以学校应该将低碳生活具体化、量化细化,让学生易行好操作,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节约使用水电资源、降低校园能耗水平、提倡节能消费观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学校都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作为年终评选先进集体与个人的依据之一比如宿舍年用电量比较、参加公益环保社会活动比较等;同时对浪费粮食、不随手关灯等行为以义工的形式进行惩罚等等,这样的约束机制久而久之让大学生习惯成自然,这是让大学生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的制度保障2.建立低碳消费观,是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新方式的重要途径低碳消费观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节约、健康、环保、适度的原则进行消费的一种理性消费态度,简单讲就是“只买对的不选贵的”,作为低碳生活方式引领者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建立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低碳消费观是当务之急首先,大力提倡“新节俭主义”,鼓励大学生争做低碳达人‘新节俭主义’的核心观点就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高消耗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在世界位居前茅,而其中,居民的生活消费碳排放占到了40%左右,有调查研究表明:“居住,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的45.1%,直接生活用能占26.43%,食品占11.6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8.37%,四者共占91.56%同时这些行为也是较大的碳密集行为,分别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二氧化碳排放的43.82%、24.47%、12.85qo、9.74%,共占90.88qo”这说明城市交通与建筑的节能减排依赖于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这也就意味着要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水平,进一步推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开展普及由此可见,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树立“新节俭主义”理念,用头脑选择更好的方式花钱,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所以,总以城市时尚达人自居的大学生们,在低碳时代应该以崇奉节俭为荣,摒弃浪费,争做低碳达人其次,鼓励大学生循环消费,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循环消费”观念要求大学生要坚决抵制“一次性消费品”的制造和使用,坚决在消费恬动中首先选择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将保护资源、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但是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生活购物中使用一次性餐具(即使是有偿的)、购物塑料袋仍很普遍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立方米而森林是最主要的碳汇,这种浪费意味着相对又额外增加了大弋中的碳排放,而且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都需要运用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钙(钠)进行漂白,其漂白后的污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引发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大学生应该警醒,一定要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循环消费使用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生活用品,这样将会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循环消费的好习惯二、从责任使命上,大学生要为当地居民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作贡献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大多数都表示愿意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负相应的责任,这说明了新时代的大学生还是富有极强的责任心的,这份责任除了从自身做起构建低碳生活新方式以外,还要带动当地周边的居民建立低碳生活的新方式1.大学生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家庭,大力宣传,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民心大学生应做好强化居民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意识的宣讲员工作从现在到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要严格推行低碳生活标准可能会遇到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阻力,“其中最根本的问题莫过于民众意识的淡薄。
造成民众意识淡薄的原因又是非常复杂的面对如此现状,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号召,通过平面和网络媒体、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志愿行动等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高能耗、高污染的极大危害,宣传低碳减排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宣传节能环保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深刻道理,宣传每个公民、企业、机关单位在节能环保中的社会和法律责任,宣传节能环保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在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宣传活动,提高民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人们认识到:对待环境资源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态账、环境保护账、人类生存账、健康账、绿色就业账和政治账可以实行手牵手,采取一名大学生对一个家庭的“1+1”模式,普及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意识,通过大学生的言传身教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带动影响居民家庭成员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强化,促进低碳生活[来自www.lw5U.com]理念深入民心2.大学生要以切身感受感染民众,让“低碳生活”成为习惯大学生在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方面,知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重要性,知道低碳生活不存在能力问题,只是生活态度的转变,这对引导民众践行低碳生活至关重要。
要克服民众的畏难情绪,告诉他们低碳生活实行起来也并不困难,从而推动居民开始低碳生活的主动尝试到低碳生活习惯的最[来自wwW.lw5U.com]终养成首先,大学生可通过媒体、网络的知识推介,搜集低碳生活的金点子、小秘籍,可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形式如小课堂、小讲座等,宣讲提倡人们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的点滴小事做起,用爬楼梯、骑单车、调低电脑亮度等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鼓励大家纷纷说出自己节能减排的妙招,从家用电器如何省电到外出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从生活的细节人手,逐渐渗透以低碳生活为荣的观念,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其次,大学生应帮助居民戒除不少生活陋习如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出行过度依赖私家车;嗜好“一次性”用品等等,帮助居民树立循环利用理念,如纸张两面重复书写,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此外,用时尚、耐用的陶瓷、玻璃餐具代替一次性纸杯和塑料餐具,用可以反复使用的布艺代替一次性塑料薄膜桌布,用精美的不锈钢筷和竹筷代替华而不实的油漆筷和浪费严重的一次性木筷等等,这些都是有效践行低碳生活的较好方式再次,大学生要帮助居民养成适度消费的生活习惯卢梭曾说:我们手里的金钱,是我们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追求的金钱,是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
卢梭对金钱的表述正在成为我们绝大部分同胞的切身体会我们高速增长的GDP使老百姓开始了享受舒适物质生活的追逐之中,这其实是步西方发达国家高消耗生活方式的后尘,而这已被全球低碳革命的绿色生态号角所否定,我们要从通过大量消费来寻求生活富足感的高碳消费模式中挣脱出来,选择追求简朴生活方式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价值观,使低碳型富裕社会得以实现朱婧嫡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