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pdf
24页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H)1.(6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6 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LO.lmoM/N H4cl 溶液中,NHj 的数量为 O.INAB.2.4gMg与 H2s0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O.INA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 0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D.O.lmolFb和 O.lmolb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3.(6 分)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 aB.4 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4.(6 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 结论A.将乙烯通入澳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 生成的1,2-二澳乙烷无色、终变为无色透明 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性气体 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A.A B.B C.C D.D5.(6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04-H2c2。
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1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6分)改 变O.lm oM/i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 H,溶液中的H2A、H A、A2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5(x)随p H的 变 化 如 图 所 示 已 知5(x)=-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H 2 A)+c (H A )+c (A )PHA.pH=1.2 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 时,c(HA)c(H2A)=c(A2-)D.pH=4.2 时,c(HA)=c(A2)=c(H)7.(6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1mol/LFeCI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1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0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0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 H4HCO3固体的试管,石蕊试纸变蓝N H4HCO3 显碱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性D.向 2 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 一 只 试 管 中 产 生 KSp(Agl)c b aB.4 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分析】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a 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为 0 元素,则b、c、d 为第三周期元素,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为A1元素,d 与 a 同族,应为 S 元素,b 可能为Na或 M 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 为0 元素、b 可能为Na或 Mg、c 为Al、d 为 S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bcd,a 为 0,原子半径最小,故 A 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金属性bc,a、d 为非金属,金属性较弱,则4 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故 B 正确;C.c 为A 1,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 C 错误;D.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应为a 的单质的氧化性强,故 D 错误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把握性质的比较角度,难度不大.4.(6 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 结论A.将乙烯通入澳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 生成的1,2-二澳乙烷无色、终变为无色透明 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性气体 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A.A B.B C.C D.D【分析】A.将乙烯通入漠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澳乙烷;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0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D.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HC1.【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澳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漠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故A 正确;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0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且-0 H 中H 的活性比水弱,故 B 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从强酸制备弱酸的角度判断,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故 c 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故 D 错误。
故选:Ao【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现象的判断,难度不大.5.(6 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04-H2c2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F+3e=A1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分析】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对应的电极反应为 2Al-6e+3H2OAI2O3+6H;B、阴极材料选择没有特定的要求;C、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D、在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解答】解: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故 A 正确;B、阴极不论用什么材料离子都会在此得电子,故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故B 正确;C、阴极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 2f,故 C 错误;D、在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故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 D正确,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化学原理是高中化学的核心考点,学生要知道阳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6.(6 分)改 变 O.l m o M/i 二元弱酸H 2 A 溶液的p H,溶液中的H 2 A、HA、A2一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 8 (x )随 pH的 变 化 如 图 所 示 已 知 5(x )=-4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H 2 A)+c(H A )+c(A )A.p H=1.2 时,c(H 2 A)=c(H A )B.lg K2(H 2 A)=-4.2C.P H=2.7 时,c(H A )c(H 2 A)=c(A2-)D.p H=4.2 时,c(H A )=c(A2)=c(H )【分析】由图象可知,p H=L 2 时,c(H 2 A)=c(H A ),P H=2.7 时,c(H 2 A)=c(A2-),p H=4.2 时,c(H A A =c(A2),随着 p H 的增大,c(H 2 A)逐渐减小,c(HAD先增大后减小,c(A2)逐渐增大,结合电离平衡常数以及题给数据计算,可根据纵坐标比较浓度大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p H=1.2 时,H 2 A 与HA的曲线相交,则c(H z A)=c(H A-),故 A 正确;B.p H=4.2 时,c(H)=1 0 -4.2 mo /L,c(HA-)=c(A 2-,K 2(H 2 A)=()宜)二 1 0c(H A-)一 4 2,则 lgK2(H2A)=-4.2,故 B 正确;C.由图象可知,PH=2.7时,c(H2A)=C(A2),由纵坐标数据可知c(HA)c(H2A)=c(A2),故 C 正确;D.pH=4.2 时,c(HA)=c(A2-),但此时 c(H2A)0,如体积不变,则 c(H A)=c(A2)=0.05tnol,L 1,c(H)=10 4 2m ol/L,如体积变化,则不能确定 c(H A D、c(A2)与 c(H)浓度大小关系,故 D 错误。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以及题给图象的曲线变化,难度中等7.(6 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 2mLO.lmol/LFeCI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 1 滴 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1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 满 CO2的集气瓶集 气 瓶 中 产 生 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 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 H4HCO3 显碱性D.向 2 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滴相同浓度的N aCI和 Nai溶液一 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l)Ksp.【解答】解:A.向 2mL0 mol/LFeC1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发 生 2Fe3+Fe=3FeV反应中Fe为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还原性:FeFe2+,可观察到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溶液颜色不变,故A 正确;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碳,反应中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故 B 正确;C.加热碳酸氢筱,分解生成氨气,可使石蕊试纸变蓝色,且为固体的反应,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c 错误;D.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为 A g L 则 Q cK sp,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 Q cV K sp,可说明 Ksp(Agl)KsP(A gC l),故 D 正确。
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钠的性质、物质的检验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3 小题,满分43分)8.(1 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 i0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氯化核 n-|水泥样品”而 _ _ _ _ _ _ _ 沉 淀B-”盐酸、硝 酸 一 3区 氨水pH45-逖 -J-I草 酸-溶 液二:一一I 九陶F -曰,草酸钙产KMnO&法浏定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镀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 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氧化 为 Fe3,,还可使用旦 9 2 _ 代替硝酸2)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Si02(H2SiO3),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T+2H2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 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沉淀B 的主要成分为 Al(0H)3、Fe(OH)3(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H2 s0 4处理后,用 KMnCU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