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doc
4页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汉语121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 歌史上的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 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 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 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关键词: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 风格 意境 价值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所谓“国家不幸诗 家幸”,在这一动乱时期,我国涌现出嵇丿隶、刘玲、谢灵运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而陶渊明则 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陶渊明因厌倦官场的黑暗与浮华,毅然归隐田园,过起了悠然H得 的乡村生活,并以此为索材,创造了大量优秀诗歌,开创了田园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 朵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Z前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 同的思想主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与伦比的价值。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在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人生活糜烂,意志消沉,老庄道学兴起,文人多 纵情山水,以逃避现实,于是玄言诗和山水诗开始盛行而另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深感官 场黑暗,于是弃官归隐,寻求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最典型代表,他的 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充分反映了这一现状一) 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作于作者辞去官职,归隐田园Z后,因此这些诗主要表达了田园风光 的美好,出园生活的乐趣,反映了作者冲破藩篱后的怡然白得的心境这是陶渊明出园诗最 主要的主题例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立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羁鸟恋1口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 柳荫示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道出了作者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描写了 乡村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恬淡,以及诗人对上层生活的厌恶,表明了他从此退隐并不再 出仕的决心而陶渊明的另一首诗《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更成为千古 名句,集中体现了作者归隐后的喜悦和怡然自得的心境。
二) 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辞官隐退Z后,陶渊明开始了出园生活农业劳动是辛苦的,但诗人却沉浸其中,專受 着精神上的愉悦他习惯于在优美静穆的白然环境下躬身农耕,与周用农民交往,逐渐产生 了一种热爱农业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例如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的 第一首:“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鸟炊新节,泠风送馀善抒发了诗人第一次参加农业 劳动的喜悦之情而《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光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虽然此诗透露出农耕生活 的辛苦,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热爱,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后心境的愉悦与满足三)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陶渊明年轻时曾有儒家“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但是后来,诗人几次出仕都未 能实现其政治理想,他转而辞官隐居,独善其身陶渊明因对现实生活不满,因此憧憬着没 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的这一思想在《桃花源诗并记》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中 “往迹浸复湮,來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口入从所憩”这几句诗表达的是村人相互砥砺 从事劳动以及他们的友善态度和自由自在的精神风貌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 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这几旬说的是春蚕丰收了,秋天庄稼也成 熟了,但再也不用向官府缴税了虽然人们Z间不能够互相来往,但却可以听到临近人家鸡 鸣狗犬的声音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 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恬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从这几旬诗中,我们可以 看出孩了们边走边唱的高兴情形,老人们到处游玩的欢喜Z情,人们生活是如此高兴快活, 无忧无虑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等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 的是诗歌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 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川诗 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朋精神避难所陶渊明的田园诗描述 了他在这个环境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个人真实生活的反映,但并不是当时农村状况的 真实记录因为在陶渊明的心目中,田园是他审美理想的寄托,田园生活是合于曰然的理想 生活境界所以他的[□园诗歌中有□□园风物的实际描绘,同时这些物象的选择与陶炼也渗透 了个体的审美思想,融人了一定的理想因素,成为他理想生活境界的艺术体现。
陶渊明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平淡白然的独特风格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白 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 农村的口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 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 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 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冋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 与Z倶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完全是H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來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 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I分亲切二) “似瘤实肤”的“田家语”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 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祁含有丰富的 形象,这些形彖无论是白然风光,或迅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 前林 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 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白南, 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 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这是只有经过亲身体验与深切感受Z后才能写出的诗句又如“春 秋多佳口,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Z农务备自闲,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 笑无厌时”,平常无奇的八句诗却写出一片生动的田园生活的声音和气氛苏轼说陶诗“似 瘦实腆”,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三) 情理浑融陶渊明的诗歌用语质直中有工致,平淡中有奇奥,蕴含深邃质朴的哲理他的诗不仅善 以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而且常常带着一种特有的理趣,如“羁鸟恋ILI林,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怀古出舍》)等,都含有一 定的哲理意味,而这种理趣往往与具体景物和诗人真挚感情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它 没有令人生厌的说教味,而是把人们引向一种更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呆、理高度融 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耐人咀嚼三、 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较少具体景物描写,有的只是一种浑融的境界,一份和谐的情趣。
人、我、物在平等白由的层面中交流沟通,徜徉自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白 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弄欢时节,怜风送余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 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诅乃浅诗人记叙春耕之时于清晨整驾出发去田间 劳作的情形,诗中并没有真正的劳动场最,有的只是诗人在路中的所闻所见的出园风貌在这 样一个美好的春口,诗人心中满是轻松愉悦的感觉,“启涂情己缅” 一句透嘉出这份良好的 心情己经辐射向客观外物,以至于有生命的鸟儿与无生命的怜风都感染了主体的情绪“鸟欢弄新节,冷风送余善”其二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为T古传颂Z名旬, 被沈徳潜曰为“兴到之语”,是陶诗中最佳句极目远望,春风滑过起伏的稻田,一 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怀新”木是主体站在春天的出野中所感受到的H然中蕴含的勃勃 生札但诗中却将这份感觉赋予了青青稻苗,似乎是它们也喜欢新奇的感觉,随时改变白我, 愿意随时以崭新的面貌表现出来《读<山海经>1三首》其一,描绘在草木丰茂的夏季,农事已毕,闲居读书的情景众 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因为我在如此安恬静谧的家居田园生活中感到由衷的喜悦,于是 众鸟儿在树丛中交相啼鸣的声音在我看来便也充满了欣喜Z情。
木来物情是我情Z外化,但 在写法上却将我Z情感同于物情,似乎是因为鸟喜方有我Z喜这种情况祁是主体在观照外 物Z时,不白觉地将“我”Z情感贯注到白然万物Z上,于是便具有了与主体息息相关的情思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以孤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象來隐喻自身Z高洁品质在这些 作品中,“我” Z情思流注于象征之物,笼罩全篇,形成独特的诗境《咏贫士七首》其一: “万族备有托,孤云独无日;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 林翩,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这里诗人以无 所依托的孤云与迟迟出林的飞鸟H喻,表明白己在易代之世将保持白我独立的人格,决不会 趋炎附势,改变气节《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的孤松正是诗人人格的写 照赋树木禾苗、孤云飞鸟以人的知觉与情感,心物冥合,形成主客交融、物我泯一Z境,这 是诗人与宇宙白然息息相通的境界,诗人与宁宙白然Z间有一种默契或情感的交流陶渊明 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 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 避难所四、 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桃花源诗并序》代表陶诗的嚴高成就。
其他诗歌仅仅是对农村现实生活的客观描述, 此诗则是对理想社会的描摹,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仰慕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中眠”,没有压迫和捐税、人人丰衣 足食,整个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早年心中桃花源的影了《桃花 源诗并序》是一个幻化了的理想社会,不仅有着优美的环境(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淳 朴的民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看),更有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孟了的仁政理想 社会“黎明不饥不寒”,但却笼罩看浓厚的等级观念;庄了的理想世界“不食五谷、吸风饮 露”,凡夫俗了无法承受,非人间圣地;只有陶渊明的理想王国才是大家心灵的最终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会想到陶渊明,从他的诗 里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白己,而这正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所在另外陶渊明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也成了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如果说田园静穆的抒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 动人民的友好感情,那么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恶浊官场的决裂,则充分表现了诗人鄙 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 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 在门阀制度和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结语:陶渊明作为最杰出的古典诗人z—,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