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焊接作业指导书-4..doc
15页焊接作业指导书 [断点连头-沟道内组对-壁厚10.3~14.3㎜范围]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年11月10日目录1 总则2 参考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3 技术要求4 母材及焊材5 焊接设备及工具6 焊前准备7 焊接操作过程7.1操作注意事项7.2根焊7.3热焊7.4填充焊7.5盖面焊8 外观检查9 安全作业10 关于焊缝返修焊接作业指导书作业对象:陕西神渭输煤管道安装作业项目:Φ559×δ㎜、Φ610×δ㎜壁厚范围的管子组对(SMAW+FCAW)焊接项目代号:SMAW-FeⅡ-5G-10.3/610-Fef2和FCAW- FeⅡ-5GX(K)-07/09/20项目代号:SMAW-FeⅡ-5G-11.1/610-Fef2和FCAW- FeⅡ-5GX(K)-07/09/20项目代号:SMAW-FeⅡ-5G-11.9/610-Fef2和FCAW- FeⅡ-5GX(K)-07/09/20项目代号:SMAW-FeⅡ-5G-12.7/610-Fef2和FCAW- FeⅡ-5GX(K)-07/09/20项目代号:SMAW-FeⅡ-5G-14.3/610-Fef2和FCAW- FeⅡ-5GX(K)-07/09/20焊接方法:焊条电弧焊(SMAW)根焊(打底焊道向上焊)、熔化极药芯焊丝半自动(FCAW)热焊、填充、盖面下向焊。
1 总则1.1为了保证输煤管道的焊接质量,指导现场安装焊接机组清理、打磨、对口、点固焊、预热及施焊作业,特制定本“焊接作业指导书(WWI)”以下简称1.2本“(WWI)”是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编制的操作细则性作业文件,是焊工施焊时使用的作业指导书,可保证施工时质量的再现性1.3本“(WWI)”适用于输煤管道Ф610㎜、Ф559㎜,壁厚11.1~15.9㎜(管线、断点连头、沟道内组对)的施焊作业1.4本输煤管道的焊接,除应执行本“管理部”所编制的“(WWI)”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1.5本“(WWI)”自2012年10月30日发布起,将在全神渭管道输煤项目EPC项目管理部(分包方)施工单位范围内推荐执行1.6本“(WWI)”由神渭管道输煤项目EPC项目管理部工程部负责解释2 参考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本“(WWI)”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内容,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WWI)”然而,鼓励依据本“(WWI)”达成共识的各施工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WWI)”。
GB 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184-201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Y/T0452-2002《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4103-2006《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SY/T4071-1993《管道下向焊接工艺规程》GB/T9711-201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 10045-2001《碳钢药芯焊丝》GB/T 13793-2001《直缝电焊钢管》《陕西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焊工上岗监督管理暂行办法》HP-2012/09/02“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用于“断点连头”连接焊缝陕西神渭管道输煤项目EPC项目管理部“焊接施工管理”文件3 技术要求3.1进入现场的管材、管件和焊接材料的规格、型号以及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图纸设计技术文件和焊接工艺的要求3.2管材和焊接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质量保证书,或管材、焊材复验报告等,其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3.3管材、管件进场时应按相应的规定进行核查验收,若对材质有怀疑时,提出复验申请,待复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3.4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无损检测的焊缝,必须按规定比例进行无损检测3.5药芯焊丝对焊接参数要求高,尤其是对电压的精确度要求极为严格,误差在0.5V以内焊工操作不当以及焊接参数选配不当都容易产生气孔,尤其在面层焊接时更易发生3.6焊工要掌握正确的焊接操作方法,逐步掌握各种工艺参数,不断总结操作经验,以有效防止焊接缺陷的产生4 母材及焊材管子材质L450钢管标准GB/T9711-2011焊条标准AWSA5.1焊条型号E6010焊条牌号FOX CEL焊条规格Ф4.0㎜药皮类型纤维素型烘焙温度80~100℃焊丝标准AWSA5.29焊丝型号E71T8-Ni1J焊丝牌号Fabshincd81N1焊丝规格Φ2.0㎜注:纤维素焊条在未受潮情况下一般不需要烘焙,若焊条受潮后,必须采取烘焙处理,烘焙时间为0.5~1小时,然后放入焊条保温筒随用随取5 焊接设备及工具主要设备:DC-400+LN-23、逆变焊机、半自动焊送丝机、空气压缩机、预热装置、焊条烘焙箱、恒温箱、除湿机、温度、湿度测定仪、风速测量仪。
辅助工具:内口器、外对口器、千斤顶、电动钢丝刷、电动角磨机、手锤、焊条保温筒、电焊面罩、护目镜、锉刀、电焊手套、液化气瓶及加热枪焊接所使用的各种监视仪表和焊缝检验尺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周期鉴定焊接设备应具有参数稳定、调节灵活和安全可靠等性能,使用前应确认符合和满足焊接作业的要求6 焊前准备6.1管口清理6.1.1管口清理时应尽量保证管子底部和两侧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目视检查管子内部,将泥土、石块等杂物清理干净6.1.2按照图纸核对管子规格及材质编号,并按顺序记录每根管子的管号、炉批号、管子长度、编号数据,并对管子端头尺寸进行核对检查和选配6.1.3用火焰加热枪烘烤管子端头区的漆皮、锈迹、油渍污垢和母材表面的湿气6.1.4用电动钢丝刷清理打磨,然后用电动角磨机将管子坡口及内、外表面20~30㎜内的氧化层清理干净,打磨至露出母材光泽6.1.5管口的清理、打磨、组对、调整由装配人员完成,点固焊由焊工完成;对口的间隙要确保打底焊道(根焊)全部焊完前,根部焊道不能够收缩至无间隙6.1.6对管子端头有原始缺陷或损伤者,可将坡口打磨处理,若损伤深度>1㎜以上时应重新加工坡口,严禁采取补焊的方法6.1.7管口清理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对口装配,当天清理好的管口尽量完成装配对口施焊,由于时间或其他原因未完成的管口应采用捆绑物加以保护。
6.2管子组对6.2.1管子组对由管工、辅助人员、起重工,起重机操作人员;起重机械、内、外对口器、千斤顶、吊装用具(绳索、吊带)及工器具6.2.2起重机械、吊装用具应有足够的载重负荷能力,并保持在安全的工作状态,绳索、吊带捆绑管子的部位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免损伤母材防腐层6.2.3在纵向坡度地段组对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对管子和起重机械采取稳固措施;在土质松软地段组对时,可将管子直接放在土堆上;在石质或鹅卵石地段组对时,可用装有土的编织袋衬垫在管子下方6.2.4在山区石方地段宜采用沟下组对焊接,与断点连头组对焊接相同;沟下组对、焊接作业应有足够满足焊工操作的管子下部和两侧空间6.2.5组对用的对口器分为内对口器和外对口器,使用内对口器时,必须在根焊完成后方能拆除;使用外对口器时,根焊在打底焊道均匀、对称分布且牢固后,可拆除对口器6.2.6管子组对时,将一根管子固定牢靠,另一根管子用(绳索、吊带)在中心位置捆绑牢靠后起吊,辅助人员协助保持好管子的平衡6.2.7组对时注意两根管子的纵向制造焊缝,对口时在圆周距离上两根管子的制造焊缝之间要错开100㎜以上6.2.8组对后的对口及间隙调整应符合工艺要求方可进行点固焊,严禁采用强行对口方法及手段进行组对和点固焊。
6.2.9组对质量要求:基本保证管子内壁平齐,如有错口现象,其错口值应符合下列要求是对接单面焊的局部错口值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6.2.10对口应将坡口表面及管子内外表面20~30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露出母材光泽6.2.11并对坡口表面进行检查,不得有裂纹、重皮、毛刺及坡口损伤等缺陷6.2.12按图纸设计或业主方要求在必要时,还应对管子坡口表面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6.3点固焊应符合下列条件:6.3.1管子组对点固焊时,使用的焊材应与正式焊接的焊材必须相同,且由持证焊工和批准项目与作业项目、位置相符的进行操作6.3.2点固焊的长度、厚度、点数及根焊间隙应能够保证正式施焊过程中不开裂、间隙不收缩6.3.3在根焊(打底焊道)施焊前,检查点固焊是否有裂纹等缺陷,若发现有缺陷应及时处理后方可施焊6.3.4点固焊的焊点应对称均匀布置,长度控制在50~60㎜范围(见下图)管子水平固定点固焊示意图第7页;共15页HJ/ZY/ZDS-20126.3.5推荐的坡口形式如下:V形坡口适用于Ф559~Ф610;壁厚10.3~14.3范围坡口角度55°~60°为宜根焊、热焊、填充、盖面焊道6.3.6点固焊完成后由焊工自检、质检员专检、业主方(监理)代表检查的三级检查确认后方能进行正式施焊。
6.4焊前预热6.4.1管子组对点固焊经三级检查符合工艺要求后,对管口均匀的实施火焰加热(也可以采用中频环形加热器或环形周向气体加热器,预热宽度以坡口两侧各80mm为宜)进行预热6.4.2环境温度>5℃时,加热宽度为坡口两侧50㎜范围;环境温度<5℃时,加热宽度为坡口两侧80㎜范围6.4.3加热采用液化气时,应用两把火焰枪对称均匀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火焰枪有管壁之间的距离,并防止使母材局部过热氧化6.4.4管口预热的温度控制在100~130℃范围,温度测量采用数字化测温计,分别在不同测点读取数值,专检、监理确认并记录7 焊接操作过程7.1注意事项7.1.1管线的“断点连头”组对均为水平固定全位置(5GX),根焊为向上焊,采用焊条电弧焊、纤维素焊条,热焊、填充焊、盖面焊采用熔化极药芯焊丝半自动下向焊7.1.2由于管线的“断点连头”组对时,对口间隙不易控制和调整,间隙大时不适宜下向焊;因此,根焊可以采用向上焊的操作方向7.1.3管线的“断点连头”组对焊接采用多层多道焊,焊道熔渣应清除干净,并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裂纹,应彻底消除后方能重新施焊,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焊7.1.4焊接过程中,对于管材和防腐层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线的“断点连头”施焊时不允许在坡口以外的管壁上随意引弧,且用相应规格的胶皮或石棉橡胶板覆盖在焊道两侧,以防焊条、焊丝飞溅物烧伤防腐层。
2)焊接电源的二次接地线与管子连接应接触良好和牢固,以防止二次接地线与管壁之间划擦产生电弧而损伤管材表面7.1.5焊缝层数为多层多道,各焊道间必须仔细清除熔渣和飞溅,自检、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焊道的施焊焊接采用流水作业,每层焊道由固定的两名焊工对称施焊7.1.6相邻两焊道的接头不得重叠,应相互错开20~30mm的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