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难题.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4717701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近年来,为应对层见跌出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司法实务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深层次修改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并辅之案例研究法首先对本罪修改后的刑事立法进行评析,其扩大责任主体范围、完善刑罚设置、修改了客观方面等内容值得肯定但此次修改对于本罪具体行为方式、入罪标准的司法认定以及在司法实务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难题,没能到达统一适用标准对于该罪具体行为的认定存在解释缺乏的问题,如非法获取中非法、其他方法表述不清楚、出售是否要求对价、提供行为是否有偿以及合法情形等诸多问题本文总结归纳各类侵害行为类型得出结论,出售是未经信息主体同意,将个人信息有偿转让不存在合法出售行为,也不要求对价提供行为有偿无偿均可且存在两种合法提供情形:经信息主体授权和经过处理不能识别出特定个人非法获取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没有法律根据、采取非法手段、无合理缘由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对于网络搜集行为、人肉搜索行为是否属于其他方法需要具体分析才能认定其次笔者对情节严重相关学界理论和实践争议进行了总结,情节严重应属于违法构成要件要素,其入罪标准的判断应当反映法益侵害程度最后对网络化背景下该罪的新变化、新难题提出破解之道,包括新增加犯罪行为类型等。

      关词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行为方式;情节严重;新难题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viol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judicial practice has deeply modified the crime of infringing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itizens. The author evaluates the revised criminal legisl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inductiv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which extends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of responsibility, improves the penalty setting, and modifies the objective aspects of the crim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is revision, such as the concrete behavior mode of this crime, the judicial cognizance of the standard of incrimin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practice, which fails to reach the standard of uniform application. There is insufficient explanatio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me, such as illegal acquisition. Illegal, other methods are unclear, whether the sale requires consideration, whether the offer is paid, and whether it is legal.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sale is the transfer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out theconsent of the information subject. There is no legal act of sale and no requirement for consideration. There are two kinds of legal offering situations: authorized by the information subject and unable to identify a specific individual after processing. Illegal acquisition is the act of obtaining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out reasonable reason by illegal means in violation of relevant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or without legal basis. For the online collection behavior, human flesh Whether the search behavior belongs to other methods needs specific analysis to determine. Second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sputes about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ircumstances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serious circumstances should belong to the elements of the constitutiveelements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judgment of the standard of incrimination should reflect the degree of infringement of legal interests. Finally, the new changes of the crime under the network background and the new difficult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e newly added types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so on.Keywords:The crime of infringing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judicial cognizance ;behavior mode;serious circumstances;new difficult problem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第1章 绪 论 1第2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法现状 22.1 立法概况 22.1.1刑事立法 22.1.2 其他立法 22.2 刑法修正案〔九〕第17条之立法评述 1第3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方式的司法认定 13.1 关于提供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司法认定 13.1.1 对“出售〞的司法认定 13.1.2 对“提供〞的司法认定 23.2 关于非法获取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司法认定 43.2.1 对“窃取〞的司法认定 43.2.2 对“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的司法认定 6第4章 关于定罪标准—情节严重的司法认定 84.1 有关情节严重的争议及分析 84.1.1 学界和司法实践争议 84.1.2 对争议的分析 14.2 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的认定及分析 1第5章 网络环境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难题 15.1 网络带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新变化 15.2 网络带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难题及破解 2结 论 1参考文献 1第1章 绪 论在个人信息日益蕴含越来越多经济价值的时代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不法分子纷纷侵害的对象。

      加之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又有了新特点去年新公布的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适用难题作了新的解读但对于该罪仍有许多问题不明晰尽管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有两次刑事立法修正案,也作了权威解读,但是对于该罪行为方式、入罪标准以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新出现的困境在具体司法实务中的运用仍然没有统一标准笔者从上述问题出发,分析原因,拟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在司法实务中出现的难题进行统一适用,对于罪责刑相适应和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意义重大国内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不过2023年其专家建议稿已经完成齐爱民教授认为,保护个人信息就是保护公民的人格权以及保障信息不被非法利用这一观点与王利明老师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项独立人格权相类似洪海林老师观点,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保护和自由流转两者之间应该力求实现均衡利子平、周建达老师的观点是选择单一标准和综合标准来判定情节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国家或地区已经超过50个日本牧野二郎在网络与个人信息上发表看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实际上是被视作有关个人信息的管理法或者有关个人信息处理者的管理法美国没有关于个人信息定义的介绍,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建立在隐私权根底上,其隐私覆盖社会生活各方面。

      美国学者罗森诺认为对经营者侵犯个人隐私权加重处分力度德国主流学者从人格权的基点对个人信息进行探讨,认为公民个人享有信息自主决定权本文一共5章内容,第1章绪论是整体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把握,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内容等后面的4章那么从该罪立法修正、客观方面、入罪标准、网络化下新困境进行司法认定的分析与破解最后得出统一的本罪适用的司法标准并提出相关完善司法认定标准的建议第2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法现状2.1 立法概况为惩治针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的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公民个人信息,2023年2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253条之后增加一条,作为第253之一,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罪名这是第一次我国采用刑事制裁的方式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直至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第17条对刑法第253条之一作出了修改,这次修改对本罪的犯罪主体、客观要件、法定刑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次修改顺应时势开展,应对实践中的各种状况意义非凡,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前进了一大步此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予以取消,至此这两个罪名被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罪。

      2023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后面全文简称解释〕,该解释对定罪量刑标准、具体行为及一些法律适用难题等作了系统规定 此次解释的发布对于统一、正确适用法律,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司法难题以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受犯罪分子非法侵害意义重大2.1.2 其他立法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方案中也没有包括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许多法律条文中已然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2023年颁行的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隐私权这一民事权益,可谓是这部侵权法的一大亮点因为保护公民隐私权便间接保护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在2023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那么民事权利一章便明确规定了保护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但遗憾的是并未像公民享有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一样,清楚明确的指出公民享有个人信息权2023年3月1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