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相声理论常识(教师专用).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9492747
  • 上传时间:2019-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8.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悦天相声社教学专用讲义相声理论常识一、相声的概述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苏文茂、马季等多人,后起之秀有郭德纲等人二、相声的历史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摹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起是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的,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早期代表人物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北京的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但是一般来说,相声界把朱绍文(穷不怕)称作他们的祖师爷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也曾因为讽刺当时天津的警察“贱”遇到麻烦 三、相声的发展  1949年后 ,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的从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前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之类的段子相声快速普及,成为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

      但由于共产党的政策,一些人意识到歌颂社会主义的相声的需要1958年总路线时期,一批歌颂型相声开始大量出现其间以马季等为代表人物   尽管如此,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相声艺人遭到打压,曾一度让相声在中国大陆绝迹,只有一些歌颂型相声得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能够演出   文革之后,相声迅速走红以杨振华、金炳昶的《假大空》,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相声迅速流行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进入1980年代,在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青睐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被发展出来,但市场仍然不大(与此同时,相声的大量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出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型的段子,都有很多深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内容中讽刺时政的内容也日益罕见,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始逐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

      在此同时,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勃兴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年国庆节和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第三届相声大赛闭幕式中马季与主持人周涛和毕福剑合说的相声《学相声》成了马季最后的公开相声演出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采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的突然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相声,但还是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 在台湾的发展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一批相声演员也到了台湾当年,魏龙豪(魏苏)和吴兆南结识,在中国广播公司、警察广播电台等广播电台一同主持相声节目。

      随后在1967年起,开始收集资料灌制‘相声集锦’、‘相声选粹’、‘相声捕轶’以及‘相声拾穗’   最初,相声的主要听众是以眷村为主的外省人近年来,由表演工作坊(简称“表坊”)于1985年推出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由李立群、李国修主演)之后,造成了轰动   接着,“表坊”于1989年推出了《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由李立群、金士杰、陈立华三人主演),1991年推出《台湾怪谭》(李立群单口相声),1993年年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由李立群、冯翊纲重新诠释),1997年推出《又一夜,他们说相声》(冯翊纲、赵自强、卜学亮三人主演),2000年,推出《千禧夜,我们说相声》(赵自强、金士杰、倪敏然三人主演)最后,在2005年,推出了《这一夜,Women说相声》(方芳、邓程慧、萧艾三人主演)   在1988年四月,冯翊纲、宋少卿组成相声瓦舍(随后加入黄士伟),开启了舞台剧融合相声艺术的创作表演在2004年7月8日,辅佐‘可以演戏剧团’推出第一部作品‘给我一个胶带’   1993年,台北曲艺团成立,除了相声以外,同时推出许多中国特有的说唱艺术,如双簧、数来宝、快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河西大鼓、单弦等。

        在2004年,倪敏然和艺人夏祎、干德门合演《大宅,门都没有》,同年和倪嘉升父子二人共同推出《没大没小说相声》,于2005年五月,获得第16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作品类最佳曲艺专辑奖 在马新地区的发展国共内战之后,一部分中国南部的演出团体前往马来亚地区发展(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尚未独立)相声艺人冯翔、白言、路丁在马新地区表演相声因为马新地区所独有的多元语言环境使得“马新相声”较“大陆相声”和“台湾相声”别具一格,但也因为中文并非主流语言的问题使得马新相声界的职业演员很少 四、相声的分类1、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 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男女相声,对口相声的一种)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眼”,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2、按内容功能分类,可分为: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的《如此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 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常要配合政府的方针、政策。

      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3、按著作时代分类,可分为: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新相声:1949年之后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 五、相声艺术流派逗哏:侯(宝林)派相声 参见:薛宝琨:《论“侯派”相声》   马(三立)派相声   参见:薛宝琨:《论“马派”相声的精神》   常(宝堃)派相声   参见:常宝华:《回忆我的大哥常宝堃》   苏(文茂)派相声   参见:苏德新:《难忘苏批“三国”》   马(季)派相声 捧哏  李(文华)派相声   参见:姜昆:《李文华谈捧哏》   唐(杰忠)派相声   参见:姜昆:《为唐杰忠叫好》   赵(世忠)派相声 参见:老舍:《健康的笑声》 六、艺术特色1、四大基本功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 2、在传统上,相声艺人把相声的基本功细分为十三门,分别是: 要钱 口技 数来宝 太平歌词 白沙撒字   单口相声   逗哏   捧哏   群口   相声怯口/倒口   柳活   贯口   开场小唱 3、术语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

      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4、常用道具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表演柳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七、表演形式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

      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八、相声艺术之说学逗唱说  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说,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等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楼》、《天王庙》等批,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等念,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讲,讲的曲目主要有《讲帝号》以及单口相声《解学士》、《化蜡扦儿》等 学  各种口技、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曲目主要有《学四省》、《学四相》、《规矩套子》等摹拟方言,又叫“倒口”,过去也叫“怯口”,是为表现人物的愚昧憨厚最初大多摹拟河北省深(泽)、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当时,某些北京人讥讽从这些地方来京作工的人“怯”,诬为“一嘴蚂蚱籽,两腿黄土泥”的“怯勺”,带有明显的鄙视成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